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1/2)
随着吕蒙突然病故,前线军队节制成了一个孙权立刻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线有陆逊所部两万人攻夺宜都郡,东线有汉津孙皎、潘璋、蒋钦三万人,又临时派遣偏将军朱然去汉津助战。
军职上来说,西线陆逊是仅次于吕蒙的右护军,东线军职最高的是征虏将军孙皎。
从个人感情来说,孙权自然是想以同学朱然接替吕蒙,可朱然目前缺乏资历、战功,难以服众。
如果这场仗大败而归,战败的罪责足以压垮朱然,彻底毁了朱然。
足足思考了一个晚上,孙权决定自己干。
与关羽决战于当阳周围,战败必然是大败,没人能独力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这么关键的一仗,万一让陆逊或孙皎指挥取得大胜,那又会是一个新的周瑜。
既然家底要败,别人来败,还不如自己亲手来败。
可能是带着这种想法,或者怀有某种传承于父兄的自信。
十月初四日时,孙权留豫章太守孙贲率所部万余人监视江陵,亲率战兵六万走沱水北上,沱水是沮水、漳水汇聚而成。
换言之,道路泥泞河水上涨未退之际,孙权以水军优势快速移动,成功占据几十人守卫的麦城。
麦城在沮水、漳水之间,周围还有一系列小城池、军屯、民屯据点,悉数为吴军占据。
陆逊也率万余精兵从西而来,汉津方面可能是朱然起到督促作用,孙皎率部渡过汉水,与朱然、潘璋合计三余人也向西进军。
江陵、襄阳之间的荆襄古道南北贯穿当阳,当阳县城就在荆襄古道之间。
汉津、荆城在当阳正东,有一条官道相连,这是当年长坂坡之役刘备战败,向东逃奔的路线。
那时候关羽率水军在樊城殿后,走水路要去江陵与刘备汇合,刘备护送百姓先行,战败后逃奔汉津时恰好与关羽相逢,于是直接去了江夏。
而汉津一共有两条官道,一条是穿过荆城向西汇入荆襄古道的当阳;一条是向西南转而向西,汇入荆襄古道的乌扶邑。
乌扶邑是个小城邑,因地理位置紧要,糜芳在原址增筑为军事戍守城,遂改名糜城。
孙权陆逊仰仗水路运输,在沮水、漳水之间设立营垒,有沱水往来运输物资,七万大军集结、分布麦城一带并无后勤压力。
而东线孙皎所部三万人为偏师,离开蒋钦的水军掩护,故行军缓慢。
随着路面渐渐干燥,十月初七时,关羽终于派发援军抵达江陵。
来援的是校尉赵岳,同行的还有王甫,并带来田信急需的军事情报。
田信看着简陋军事地图,倍感荒唐:“孙权进据麦城?”
王甫颔首:“正是,君侯使龙骧军驰援入驻糜城。”
顿了顿,王甫又说:“君侯有意调将军率部协防糜城,与龙骧将军伺机参战。”
现在江陵安全了,有风险的反而是糜城那两万降军,田信直问:“可是要迁降军回到江陵?”
王甫微微颔首:“有此类考虑,具体如何,还要看君侯如何布置。”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