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十一)(2/2)
这就是王知节,一个表面上文弱沉静的书生,但骨子里面却是真正而彻底的战士。
一阵激动过后,他立刻平静下来,扭头对伍文鼎悄悄吩咐道:“你赶快派些腿脚利索的人,下山去四处传说,就说我王知节抬棺上山,率领大军誓与越贼决一死战!另外,立刻给我查清楚,是哪个混蛋刚才从背后推了我这一下子!”
茅良卿的心腹幕僚王知节抬棺上麂麋山,准备与龙在天决一死战的消息立刻就在江州各地传扬起来。在江州的茅良卿也乐得有个人在麂麋山给自己当肉盾使,于是立即遣人给他送来调兵用的旗牌,把江州西面的军队调动权都归他节制。由于王知节在江州官民人中颇有威望,原本人心动荡的麂麋山以东地区便迅速安定下来,麂麋山以西的都昌县也有不少难民来这里投奔。
在广平仓的管粮衙门,王知节设置了江州行军总管衙门,召集众人开了第一次平叛军事会议,说是军事会议,但参加会议的都是麂麋山附近的知县、亭长之类的地方官,竟然没有一个职业军官。
根据情报,龙在天率领的越水三十六营兵力共计六万余人,精锐主力为龙在天麾下的数千忠义复国军。在攻克都昌以后,义军又在当地招收了大量的流氓地痞、江湖会党、市井无赖从军,使兵马扩张到了八万之众。
这支所谓的叛军,实在是支名副其实的乌合之众。这么看来,形势似乎还不算太坏,但问题在于,此时的王知节是一个光杆司令。现如今他手头的兵马连八千都没有。虽说有可以召集军队的调兵旗牌在手,但是茅大人非但没有给他一兵一卒,连麂麋山附近的厢军、练勇都抽调江州去了。江州以西地区实在是无兵可调。
好在王知节在江州推行藏兵于民的保甲法在当地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谓保甲法,就是指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王知节推行保甲法的本意是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同时,在各地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但谁也想不到的是,原本只是对内使用的保丁竟然会充当了平叛的主力。
于是,王知节向江州以西的各县发布了一条军令,各县以下大乡出保丁一百,中乡出保丁五十,小乡出保丁三十,由各乡保长带领,限期十日都赶赴麂麋山听用。
但是,龙在天的进攻却已经迫在眉睫了:就在王知节的军令发出一天后,在都昌的八万越水义军已经搜集了足够船只,顺着闵水东下,不出四日就能抵达麂麋山。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