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琼华(1/2)
天空中铅云已散尽,夕阳西下,金色阳光自远空洒落,为广漠的北疆镀上一层金装。
龙堡大战的硝烟业已散去,西疆又重回和平,只有那龙堡荒原上的皑皑白骨,还在叙说着当日战事的残酷。
汉军在龙堡大胜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飞出北疆,飞向华夏各地。与龙堡大胜相关联的,则是此战的最高统帅——无双少帅。他的名字被无数百姓传唱,被无数士大夫敬仰,汉人们感慨,苍天没有抛弃他们,在这危难时刻,让无双少帅降临人间,拯救这破碎的山河。
在民间,关于无双少帅的段子是最受欢迎的,许多段子甚至将无双少帅的事迹演绎的无比精彩,创造者们将少帅在北疆短暂的历史赋予更长的时间,有说他是驾着七彩祥云,由天界降临,有说他是帝国隐族子弟,饱读史书和兵法,被家族派出来匡扶社稷等等。
这是华夏百姓的朴素思维方式,总是喜爱将英雄人物赋予神性。
其实,说登临是神也算正确,因为,他的确拥有人界巅峰的力量,甚至重创了一位神,是名副其实的弑神者。
只不过,他现在的状况真的很糟糕。
违抗天地规则——先贤意志,启封超强的禁忌之力,代价岂能小的了。
龙堡之外,汉军营帐接天连地,齐聚将近十五万大军。参与龙堡之战的半天云骑兵和车贤军总数原本近八万,龙堡之战结束后,陆续又有七万大军赶到。七万新增大军中,一部分是龙玉涛派遣的援军,一部分是从北疆各地增援而来的乡勇和豪族人马,剩余的则是受半天云号令,陆续赶至的西疆马匪,这些西疆马匪先在半天云山寨附近集结,再由驻守在那里的卫小丫和彩儿整顿后带到了龙堡。
如今之北疆,就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将天下汉人精锐吸引,而赋予磁石力量的,就是无双少帅之名。
军营中旌旗招展,人马如龙。
军营中飘扬的旗帜五花八门,以显示各军特色,但只有两面旗帜被定义为具有号令意义,它们就是代表华夏帝国的金龙旗,和写有无双二字的无双军旗。
龙堡外的这支大军,就是无双军,专属于无双少帅的军队,自从元帝旨意传遍天下后,天下汉军,都可以说是少帅的无双军。
龙堡城头,士兵肃穆,军备森严,在城池最高的那座角楼上,一面特别的旗帜迎风招展。
这面旗帜底色应该是红色的,多处破损,颜色斑驳,旗帜上无双二字破损尤为严重,“双”字的一侧那个“又”字,上半部几乎被一个破洞替代,下半部则是黑红色,字迹几不可察。
黑红色,是这面残旗的主色调。
然而,安插这面旗帜的角楼下,百余甲胄森严的卫士将之团团护卫。无论远近的汉军士兵,只要抬眼看到这面破损的旗帜,均会显露出或崇敬、或狂热之神色。
因为,这面旗帜,代表龙堡之战最重要的精神,是无双少帅在大战最艰难时刻,带领剩余汉军坚守的灯塔,是指引援军,最终取得胜利的信标。
这面无双军旗,代表了无双少帅和无双军不屈、坚毅的精神,亦是华夏军魂的写照。
军旗高高飘扬,表明他的主人在这座城市。
本应该奔赴燕京的大军停驻在这里,也是因为,他们的帅还在这里。
龙堡太守府位于龙堡中心偏北的位置,其实是一间占地不大的四合院,由青砖堆砌成的院墙与城中其他房屋的土墙或木篱笆不同,房子顶铺着显眼的青色瓦片。
这间太守府若摆在燕京,只能算是普通人家的家宅,比吴掌柜家还低一个档次,可在龙堡城中,则可算是顶级豪宅。
此刻,这座小小的四合院承载着天下汉人的希望,无形中成为汉庭天下的核心,因为,沉睡在这里的男子是无双少帅。
小小的庭院被数百神色肃穆的甲士重重包围,巡逻在外围的士兵队伍接近这里时,都会下意识放轻脚步,减慢呼吸,生怕惊扰了少帅。
五十余名汉军军官站在庭院内,有的默然站立,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有的则期盼的注视着正厅紧闭的木门,有的则抬首望天,嘴中念念有词,祈祷着什么……
这些人,全都是城内外大军的核心将领,那默默站立的十余人尤为醒目,他们气质彪悍,身体如标枪一般挺直,自然散发着一股血腥气,其余的将军则不时向他们投以敬畏的目光。
这十余人,原先是西疆马匪,后在登临收服西疆之战中投入汉军,随登临来到龙堡,参与了血腥残酷的龙堡之战。他们中的三人来自一个马匪山寨,此马匪山寨是登临第一个收服的山寨——灰鹰山寨。
灰鹰山寨参与龙堡之战共一千余人,仅此三人生存,包括司马鹰在内,全部阵亡。这三人就是瓜娃,光头男和勇字男。
光头男和勇字男还曾经与登临交过手,经过战火的历练后,整个人已脱胎换骨,二人均被龙思思封为万夫长,统领无双军精锐。
瓜娃因龙堡之战表现英勇,被半天云要了去,封为千人骑将。
这些经历过龙堡之战的精英,与少帅出生入死,现均成为无双军的核心骨干,也是少帅的嫡系,可见的未来,他们就是汉军的脊梁。
紧闭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两个靓丽的丫鬟走了出来,这二人正是龙思思的丫鬟卫小丫和半天云的随伴彩儿。
众将呼啦啦围了过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