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托国(1/2)
大汉元帝十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几乎覆盖半个帝国的大雪下了三天三夜。按照星官们的说法,瑞雪兆丰年,来年,帝国必然风调雨顺。
可是,大汉帝国真的还有来年吗?
帝国,中京。
五百年前,帝国定都于此,开创盛世,汉之强盛传遍四海,中京俨然成为世界的中心。
中京作为帝国的首都,历经五百年,历代大汉皇帝不遗余力的堆积人力和物力,使其不但成为天下财富汇集之地,也变成了一座超级要塞。
因为,就算是最昏庸的皇帝也明白,将自己居住睡觉的宫城浇筑再浇筑,加固再加固,方能保住性命,安享荣华。
光是堆砌帝都城墙用的花岗石,便靡费巨万,可抵帝国十年之税。
中京城墙的外墙就高近十丈,厚五丈。一丈相当于现代的三米,十丈就是三十米,即便当世最高的云梯,也就四丈至五丈,架到城墙之上,都摸不到城墙垛子的边。
城墙之上,垒石、滚木、金汤等城防武器应有尽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和恐怖的城防利器,以及雄壮的军队拱卫着这个时代世界最强大帝国的皇帝。
然而现在,帝国依然还是这个帝国,却早已不算是最强大了。
天平的日子如果过的太久,勇猛的老虎也有可能变成猫咪,更何况,如此太平的日子,是以百年为单位的。汉廷后期,数代皇帝贪图享乐,宠幸奸佞,荒废武备,令国家走向衰败。而帝国的周围,贪婪残暴的邻居却日益强大。
以匈奴和羯人为首的五胡联军,大败帝国精锐,攻破国门,席卷天下,令本就衰败的帝国千疮百孔。
世上就没有攻不破的盾牌,城墙亦如是。
今天,中京的城墙已岌岌可危。仿佛无边无际的大军将中京团团围困,从高空俯瞰,帝都就如被如海蚁群围困的石楼。
昔日威严肃穆的城墙破损处处,遍布血迹,许多城墙段,可见或多或少的崩碎,士兵的血肉与破碎的城砖混杂。城墙之下,倒插的羽失和长矛构成另类的森林,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
这些尸体,大多数是汉人士兵的,一部分属于中京的禁军,一部分则属于归降于五胡的汉人叛军。这是华夏民族的悲哀,每每民族危难之时,总有人投靠异族,征伐同胞。
围困中京的就是五胡联军和汉叛军,数目近八十万。无边无际的军阵中,各色旗帜飘扬,战鼓雷动,号角声此起彼伏,士气高昂,各色攻城武器仿佛无数奇形怪兽,因被调动而奔跑的军队就如一条条蜿蜒爬行的巨蛇。
反观中京城墙之上的禁军,则显得稀稀拉拉,战士人人带伤,目中或惶恐,或绝望,士气跌落至冰点。
这些战士并非脆弱,也并非不勇猛,但敌众我寡,兵力实在太过悬殊,禁军在交战之初不过八万,月余血战,战力折损七成。剩余士兵在孤立无援之下,面对城下如此恐怖的大军,神经不堪重负在所难免。
尤其是,与羯人的士兵作战,简直是梦魇。
勤王令被斥候冒死送出去一条又一条,然而,这些天过去了,丝毫未见援军的影子。汉廷已不是以前的汉廷了,五胡联军如此强盛,那些幸存的诸侯保命尚且不及,又如何会舍命勤王。
难道,天真要亡大汉吗?
中京,紫禁城。
这座曾集天下荣耀与权势于一身的城中之城,大汉帝王的处理政务之地,龙栖之地,今日显得混乱不堪。
守卫紫禁城的士兵已不见,皇城九门洞开,太监、宫女与部分官员在皇城中仓皇奔跑,呼号之声传数里。皇城之乱和燕京城节度使府乱之时的景象非常相似,人们摆脱理性的束缚,展现心底的原始,或在出逃,或在抢夺财物。因为丧失了秩序,许多殿宇燃起了大火,浓浓的烟柱直冲云天,更增加弥漫于此的绝望与疯狂。
紫禁城非常庞大,甚至于整个燕京城才和紫禁城差不多大。整个紫禁城乱起来,就似被桶的超级大马蜂窝。
紫禁城混乱如此,是因为就在刚刚,那些真正掌握帝都的大臣和王公贵族们达成一项协议,——今日,开城门,向五胡联军投降。
有没有皇帝的命令并不重要,大家的性命和身家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不论谁坐了天下,都需要人来治理不是。联军也早传如讯息,投降之人,原先官位不变,家财不变。
相传,羯人士兵喜食汉人,称汉人为两脚羊。大家如此金贵,如何能成蛮夷的嘴中食。
紫禁城皇极殿。
皇级中天,是为皇级,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曾是天下最尊贵之地,因为,这里是皇帝接见朝臣和处理政务之地。大殿的后部有一处华丽的居所,皇帝往往会在此处休憩。
曾经,无数改变天下命运的御令,决定无数人荣辱与性命的决定从这里发出,如今,这里却似乎被整个天下抛弃。
皇极殿冷冷清清,大殿四角点着数根烛火,幽静清冷,与外面的喧闹仿佛是两个世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