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1/2)
龙思思亲率五万大军,沿着茶马古道,向滦州进发。
所谓茶马古道,是北疆之人与域外商贸的商道,来自中原的铁器、茶和瓷器通过这条道路输送到域外,胡人的马匹、兽皮则通过这条道路进入中原。这本是一条中原与域外相联的经济路线,却因为连年的战争荒废了。
燕京城与滦州之间是广漠的平原和起伏的丘地,茶马古道早已荒废,若非龙思思的军事地图之上尚有标注,古道和周围的荒原基本没什么区别。
大军沿着祖先踏出的商道前行,可以就近补充水源,并选择合适的宿营地。毕竟,商道之所以被祖先选定,就是因为水源丰盛,许多地方有利于宿营。
从高空俯瞰,五万大军宛若一条乌黑的巨蛇,从头至尾仿佛无穷无尽,在苍茫的大地上蜿蜒前行。
按照汉军通常的行军模式,会将军队分成前锋、中军、后卫和两翼,龙思思虽然也将军队做出如此划分,却并未让各支部队分开太远,匈奴骑兵机动力强,如果部队太散,一旦遇袭,很难收缩,极易溃散。
她将步军布置在前锋、中军和后卫,把骑兵布置在两翼,这样,步军力量可以集中,而两翼的骑军,又可以发挥机动力的优势。
登临的八百重甲无双军就处于前锋的位置,和无双军在一起的,还有贾秀将军的五千长矛军和弓箭兵。贾秀将军外表斯文,但作战勇猛,所以,军中同僚亲切称呼他为“假秀才”。
大军行进时,无双军仍然不知疲倦的反复挥舞圆木桩,修炼五斩,成为前锋部队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无双军中,除了登临全身披挂前行,其余的人都是身着黑色步军常服,他们的重甲和横刀被装配在驽马之上,被两名奴仆牵着,紧紧跟随前锋,行走与前锋和中军之间的间隙。仆役毕竟不是军人,队形散乱,与肃穆整齐的大军相比,又显得古怪。
登临必须权衡好军士们对五斩的熟练度和体力之间的关系。龙思思的侦骑每一个时辰就会报告匈奴大军的动向,大军开拔前几天,匈奴人的影子都看不见,所以,登临的安排是:在大军开拔第一天,军士们用于训练的是六十斤重实心木桩,第二天则减重至四十斤,第三天再减至二十斤,之后,二十斤空心圆木桩就是训练的常态重量。
这样,军士们的体力得以迅速恢复,身体经过强化训练,也能初步适应重甲与横刀的重量。
大军从燕京出发,沿茶马古道行走,约十天就可以到达滦州。大军开拔第四天,侦查骑兵终于和匈奴侦骑照面。双方侦骑频繁交手,各有死伤,若细论战果,汉军骑兵的折损要高过匈奴骑兵三成。因为,匈奴这边是王帐卫队,汉军这边能与之匹敌的,是飞鹰骑军,而侦查骑兵明显不敌。
龙思思和拓博博斤都将侦查线撒出去很长,汉军侦骑九死一生,探得匈奴骑兵主力的踪迹,汉军主力的状况,同样也被传到了拓跋博斤的军帐中。
匈奴军帐。
匈奴侦查骑军由飞鹰传回来的消息很有意思,汉军前锋军阵中,有近千古怪步兵,他们行军时不好好走路,挥舞着大木桩子,嘴中喊着号子,不像是战士,倒像是杂耍班子。
“使者,你们汉人又在耍什么花招?”拓跋博斤看向汉人男子。
汉人男子沉思了一会儿,皱眉说道:“据细作探知,在汉军开拔前,燕京城所有铁匠铺在连夜打造一些物件,像是某种甲片,是否和这些人有关?”
拓跋博斤冷笑:“甲片?哼,就算是一千铁人,也会被老子的铁骑踏烂。”
汉人男子喃喃,“龙思思智谋无双,断不会做无用之事,她究竟意欲何为,”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看向拓跋博斤,“拓跋将军,在下听闻,前些时日贵部勇士曾在北疆,与一奇异少年作战,不知是真是假?”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