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完美的陪练(2/2)
在远征舰队到达前一年,防御力量被摧毁了80%。
远征第三舰队被派往前线体验战争。
在启明星的辅助下,舰员只需要勾选攻击目标,确认。
攻入第一个恒星系仅用了两天,准确说只是经过这个恒星系,远征舰队没有减速,向着下一个恒星系奔去,面对蝼蚁般的敌人,直捣黄龙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能因为蝼蚁浪费自己的时间。
沿途的三个恒星系被轰炸一空,白启仅做了些简单的清扫工作。
白启的目标是奥尔第一舰队。
奥尔第一舰队,7000万艘飞船,情报里是这么写的。
--
秘星,奥尔文明母星前最后的阵地。
奥尔文明将第一,二舰队合并,第三舰队负责支援,试图最后挣扎一下。
第一,二舰队的大型飞船都隐藏在行星背面,小型舰只分散在整个星系中。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看见远征舰队的轮廓。
--
恒星系轰炸开路,连续不断的轰炸持续了3年。
为了维持多年的轰炸,后勤飞船数量达到了1亿艘,保护补给航线的飞船达到5000万艘。
三年后,远征舰队完成了对整个恒星系的包围。
渔网之下,鱼儿拼命挣扎,渔夫因远航收获之丰露出了笑容。
恒星系内的舰队已经无处可躲,奥尔舰队连背水一战的机会都没有。
这是最好的试炼场,奥尔舰队如受惊的鱼群,在激流中分散而逃。
白启控制的战舰将整个恒星系分割为13块战场,边缘区域在黄道面上的投影宽度达到30个天文单位。
奥尔文明近2亿艘飞船各自为战。
边缘区域交给了远征第三舰队,他们来这儿的目的就是熟悉战场。一个中级文明作为陪练,既没有多大风险,又能获得大量的战斗经验。有如此好的陪练,白启中途修改了远征第三舰队的任务,进入战场,熟悉战场。超距通讯技术无法确保每次控制人员都能远离战场,紧迫感是必需的,顺便清除心理状况不佳的舰员。
中心区域的投影面积的直径达到60个天文单位,那儿是白启测试新一代战舰以及远征第一,二舰队熟悉新式武器的场所。
微型黑洞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
它与末日战役时宙元舰队的微型黑洞技术没有任何可比性。技术人员只是懒地起名字罢了。
宙元舰队的微型黑洞是稳定的,视界超过一千米,白启不知道宙元舰队是如何提供如此多的能量。而远征舰队的技术无法让引力场长期存在,当胶球贮存的能量用尽后,引力场随即消逝,射程只有3个天文单位,视界面积更是小得可怜。
它级战舰按照战前计划,当有奥尔拉级及以上战舰处在射程内时,立刻发射,这是让舰长熟悉武器的最佳方式。而不是练习打靶时,舰长看着靶子点名,失败了就再来一次,丝毫没有受挫感。
隔壁舰长每次射击都能让奥尔文明的一艘拉级战舰报废,或者重伤一艘拍级战舰,而自己射程内的拉级战舰在被引力场覆盖后,依旧如泥鳅在浅水中游弋,这能好受吗?天知道隔壁舰长怎么评价自己,战后写报告中有一栏是指出友方的不足之处。如果评价一直太低,军事层是会派人来跟自己谈话的。
清空整个星系用了6个月的时间。白启将边缘的飞船赶到中心区域,第三舰队也向中心靠拢。实力大减的奥尔舰队磨砺着自己的第三舰队。当然飞船性能被大幅下调,这是九域文明的军事传统,延续了近万年。
让一群自视同境界无敌的新兵感受战场老狐狸的狡诈。
而且,这种磨砺是有死亡指标的。尽管白启一直都在努力掌控战场,但是一些意外仍会发生。万年中,死于此的人数接近400人。
事实上,在如此大的战场内,最后统计的死亡率接近接近十万分之一,也就是死了十几个运气特别差的家伙。
奥尔文明主星,辰星,距离战场约8光年。
那里聚集着奥尔文明最后一亿艘凑数的飞船。
白启很好奇,为什么直到现在,奥尔文明依旧没有投降。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