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1/2)
皇帝想给“帝管干部”一个“荣誉称号”,要是搁在其他朝代,大臣都会争夸“皇上圣明”,没准儿还会年年纪念圣谕发表多少周年呢。
杨振对读书人也比较宽容,没有兴过文字狱。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杨振却道:
“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予功名。”
杨振尚德缓刑,遇到凝难案件,尽量从轻发落,即使对“煸动造反”的,也能区别对待,分清是真要造反,还是发牢骚。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应按“谋大逆”严惩,予以从重从严治罪,杨振却道:
“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就授其为司户参军。作为一个帝王,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没几人能做到。
杨振绝不轻易用兵,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杨振道:“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杨振还很乐意当月老,博得亲民美誉。宋齐与哥哥宋痒极有文才,才华横溢,文学闻名天下。在宋痒二十七岁,宋齐二十五岁那年,兄弟二人双双应考,同年登科。按礼部呈奏,弟弟宋齐列第一,是当之无愧的状元郎,哥哥宋痒是第三名,成为探花。从此兄弟二人同朝为官,有“双状元”之称,时人又称兄弟二人为“二宋”,以大小区分,宋齐便是二宋中的小宋。
那日,宋齐宴后策马行过繁台街,恰逢皇家车马迤逦而来,小宋忙下马避在一旁,皇家排场如此盛大,宝盖雕鞍金络马如流水一般在眼前缓缓驶过,马车前熏笼的青烟和着马蹄扬起的尘土竟在眼前染出一分氤氲,一分迷离。一辆画毂宫车驶过他面前时,一个宫人褰开车帘,盈盈眼波轻轻落于他面上,笑着唤道“那是小宋呀。”马车旋即向前驶去,可惊鸿一瞥间,小宋却记住了车中那个妙龄宫人姿容艳丽的容颜和珠落玉盘般的清音。
小宋回家后,便写下了一首词: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