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1/2)
第二,内外相维政策。杨迪把全部军队分为两半,一半屯驻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使京城驻军足以制止外地可能发生的变乱,也使外地驻军合起来足以制止京城驻军可能发生了内变。内外军队互相制约,都不能发生变乱,而京城驻军又多于外地任何一个地方,这样皇帝也就可以保证牢牢控制全国的军队了。
第三,兵将分离政策。无论驻屯京城的禁军,还是驻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杨迪对地方藩镇采用强干弱枝之术,收回藩镇权力。第一,削夺其权。为削弱节度使的行政权力,把节度使驻地以外兼领的州郡直属京师。同时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知州、知县等地方官。三年一更换,直接对中央负责,向朝廷奏事,不再听令于节度使。后来又设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权,利用通判与知州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一州之权不致为知州把持,防止偏离中央政府的统治轨道。
第二,制其钱谷。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帛都要送到京城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留,这样地方的财权就完全收归中央了。
第三,收其精兵。各州长官把藩镇所辖军队中骁勇的人,都选送到京城补入禁军。又选强壮的士卒定为“兵样”送到各路。召募符合“兵样”标准的人加以训练,然后送到京城当禁军。这样中央禁军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编成厢军,只供杂役,地方再也没有军事力量可以同中央抗衡了。
杨迪收回绝大多数藩镇兵权,只有最大的藩镇,江南节度使晋王沈约的兵权还没有收回,这是因为一来先前的皇帝与沈约有盟约,江南高度自治,二来,沈约曾经有收复西域,平定叛乱,再建大赵的功勋,三来,江南富庶,与西土贸易联系紧密,沈约又拥兵甚重,强制收回兵权可能引起战乱,甚至西土势力大举介入中土纷争。杨迪决定与沈约深入谈一下,探听他的底线。
杨迪故技重施,劝沈约放下兵权,多积金宝,广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如此,君臣之间再无嫌猜,可以两全。沈约道:
“很多节度使放下兵权后成了贪财好色之徒,此非臣之所愿意。”杨迪觉得沈约话中有话: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