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发展(1/2)
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而文化的载体是纸张。
作为华夏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可以说在世界的历史上独领风骚,这个世界的造纸术也是有的。
和华夏古国一样,不仅费力,还特别烧钱,不是穷人能够玩得转的。
所以,平民百姓之间的武学道修传承,都是口口相传,或者说都是那种烂大街的修炼法决。
苏继文既然决心要改变现状,那么就不可能不在造纸术上动动脑子了,而华夏的近现代的造纸术,已经是机器时代了。
所以现在想要做出机器时代的东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只能简化制纸的方法。
为此,他专门抽调了一批能工巧匠出来,开始为此攻克难题。
制作纸张的步骤有这么几步,制纸浆,调和,压缩,再就是晾晒。
整整半个月的时间,苏继文凭借着前世学过的相关知识,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张纸,虽然这张纸凹凸不平,甚至还有些粗糙,但是总比没有纸用的好。
而所有的工具终于有了一个雏形,在河道旁,第一个制纸作坊就建立了起来。
制纸作坊苏继文教给了一个叫做王月生的人去做,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匠人,平常以打铁为生,在制作匠艺上,有着非比寻常的天赋。
在制作纸张的过程中,王月生一个顶三,几乎所有的工具,都是苏继文提了一下,他就有了思路,领着一群匠人商量了几天便做了出来。
苏继文对于制纸便不再纠结,可以说是松了一口气。
回到自己那个小屋子的时候,顿时有些呆了呆。
半个多月前,这里只是一个几块木头搭建起来的破房子,没想到现在俨然成了一座两层的楼房,还围了一个小院子。
看着这木头房子,苏继文不由得觉得,烧窑作坊也得赶紧建立起来了。
钢筋混泥土没有的情况下,木屋子的耐用性太差了,海边又潮湿,这样一来就很难受了。
不过,目前来看,苏继文是没空了,先是吩咐下去制作砖窑之外,其余时间都用到了制作食盐之上。
时间一晃,到了四月低,无数的房屋已经建造完成了,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木头屋子遮风挡雨。
而王月生这个中年汉子也来到苏继文新建的作坊几次,造纸术在一开始简陋的过程中,逐渐改善,现在所制作出来的纸张比起之前,那是好了太多了。
成纸的亮度,已经是雪白的那种。
实际上苏继文提供的制作方法就已经是可以提纯纸张亮度的那种,这还多亏了前世巡查过造纸制作厂,所以对于这些技术有所了解。
新建立砖窑作坊也已经走上了正轨,至于原料,还是废了一番功夫,光是煤炭,就挖了不少地方。
幸好这个地方有的是树木,丛林有可能是存在了上万年的时间,在耗费了上万人力去寻找,终于发现了一块煤田。
至于黏土,这个东西遍地都是,所以砖窑的生产链很快就搭建起来了。
但是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砖头烧出来了,还是被闲置了,而且由于月底,顺着气候开始播种了,几个作坊也停了。
浩浩荡荡的春耕开始了,各家各户分田到户,这是一开始就做好的。
每家每户每年只需要上交税收之外,田地都是属于各家的,况且,关于每一处田地,汉社朝廷也发布了具体的文书,也就是地契。
有了田地,有了房子,生产积极性就上来了,税收也不严重,所以,暂时流民的生活是非常富足的。
而苏继文研究的食盐也有了进展,首先是粗盐,可以通过海盐锅煎之法得到粗盐。
这种盐不仅不干净,还有一定的毒素,也就是还有少量金属,像是现代那种提纯也不可能了,只能做到初步提纯。
以几层纱布做过滤网,将粗盐融化成水,过滤掉杂质,再通过蒸馏掉水分,冷却之后得到盐结晶。
这种食盐也就比粗盐好一些,但是还含有微量的金属离子,这已经是苏继文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得到那一指甲大小食盐的时候,天知道苏继文的心里到底有多开心,随即又哭丧着脸。
天知道这么一指甲大小的食盐耗费了多少工夫,怪不得古代的盐那么贵。
不过一切都是值得,不能总是让人通过吃海鲜来获取盐分吧。
这种海盐锅煎之法肯定是不行的,还是采用大规模的晒盐法,只要能把粗盐量堆上去,那么食盐的产量也会上去,大不了在沿海多建作坊就是了。
再次出门的时候,发现外面的天地又是一副模样了,陆小璇正坐在外面晒太阳,身上的衣服已经换了一套。
是丝绸制作的,这让苏继文很惊讶,便好奇走了上去,开口问道:“你这衣服是哪里来的?”
“呀!”陆小璇还在发呆,旁边声音响起来的时候,吓了一跳,看到是苏继文这才拍了拍胸脯,白了他一眼道:“这个是张大婶给我做的,她以前是养蚕的,逃荒的时候,背了几尺蚕丝布。”
“听说本来是给她女儿结婚用的,只不过现在她一双儿女都死了,便拿着这布给我做了一身衣裳。”
苏继文心底一动,这个好啊,衣食住行都得自给自足,养蚕织布,这是一个好行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