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故国家邦 > 一五九,见风使舵

一五九,见风使舵(1/2)

目录
好书推荐: 侯府小财迷 江心月 御用狂兵 微小说与小小说 娘子,你可长点心吧 血焰大公 霜降之三世灼灼 大斗者 以血赦免 秋平叶界

光正三年的正月前后,事情千头万绪且纷至沓来,让人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

在江南,尽管朝野上下皆认识到长安伪朝的土崩瓦解已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但是事到临头,其沦亡之速仍让江南大感措手不及。

在这之前,江南的朝廷原是一心想要分一杯羹的,只是一个夔门,一个潼关,挡住了唐相国和方节镇的千军万马,亦使得江南的预期化为了泡影。

左有天险,右有雄关,鞭长莫及,徒呼奈何?江南在嗟叹惋惜中虚耗着时日,胡人这时候却已捷足先登,派兵占据了晋地诸郡,长安伪朝腹背受敌,举国投降应该就在这旬日之间。

江南的朝廷也跟燕京的胡人一样,时刻都在算计着得失,面对此情此景,自然说不出的郁闷失望。这一次劳师动众,远征荆湘,继而捷报屡传,朝野上下都以为扭转乾坤将会在此一举,然而到头来仍不过是替他人做了嫁衣裳。

朝廷上下因此郁结了越来越多的不满,就等着找个机会发作一下,而方大用为赵思诚的议功请封恰好给了朝廷一个借题发作的由头。

若依赵思诚自己的意思,诛凶归正,自然是为了求取蜀王之号,如此方能名正言顺地治蜀抚民。方大用与赵思诚同为蜀人,又同系反正归来的臣子,对此当然鼎力相助,乐见其成。但是朝中以陆太师为首的一干人,这时却搬出祖制旧例加以阻拦。

“蜀王之号至为贵重,若无大功殊勋,未可轻易推恩于臣下。赵思诚虽反正归顺,但其职仕伪主,官只成都留守而已,今朝廷以郡王封之,便足以崇功报德。岂可因此膺王爵而称孤寡……”

为此陆太师还特地言明:“国中已有吴王,尊贵无俦,如何再得议封蜀王?若王号杂出,又何得言其尊贵?此议大不妥当,朝廷应置之不理。”

赵思诚获知此事,心中不惬。王与郡王,虽只一字之异,然气度排场都大不相同。只是自己若不能得到朝廷的敕命册封,便不能高竖这“弃暗投明、反正归顺”的忠义之旗,而自己头上“弑主反叛”的帽子也总归摘之不去,如此又何以压服川中的人心民意?思之再三,仍旧觉得只有归顺朝廷才是上上之策。

赵思诚于是请和于唐相国,并奉表于朝廷,告以将率川中军民归服王化,投诚报效之意。

朝廷欣然嘉纳,此后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皇帝于光正三年的正月颁诏赐封赵思诚为涪城郡王,领剑南节度使,川中一任人事军务悉听赵郡王提点节制。而赵思诚为表恭顺,亦将援引旧例,世守藩屏,勤修职贡,为昭忠信,赵思诚不单将一子质于京师,还遣师出剑门,将取汉中。

正月里的长安城,人心慌乱到难以收拾。宋太皇太后已然无法控制住局势,京中盗贼横行,打家劫舍,几近堂而皇之,朝廷与官府令不能行,禁不能止,往昔的威风一扫而空。

而赵思诚的师出剑门此时便成为压垮长安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连背主弑君的大逆之事都敢下手去做的凶神恶煞,这要是被他攻取了长安,那还不是要大开杀戒,以逞其淫威?

正月的月底,吓破心胆的宋太皇太后几乎是迫不及待地颁下最后一道诏书,只言不忍以一姓之尊荣而拂民心天意,故奉三秦而投明主,此既人心所向,亦为天命所归,天下臣民当一体遵从。

因为有也里温大汗对长安降人不得伤害且予以优容的旨意,和宋大丞相对长姊和外甥孙的特别关照,蛮横暴虐的胡人尽管洗劫了长安城中的诸富家巨室,但却没有十分为难长安城里那些昔日的天潢贵胄们。这使得宋太皇太后等一帮亡国君臣颇为感叹庆幸——相比长安为江南所破,不幸而归为臣虏,或者是遭逆臣赵思诚生擒活捉而遗羞世人,自家能够在东胡燕京觅得一席安身养命之地,这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诚不幸中之万幸!

长安朝廷的举国而降,引得金陵城中舆情大哗。江南为此战,兴师动众,糜费不少,不料最终却让胡人占得先机,天下之势由鼎足三分变成了双峰对峙,这让既要出钱出粮,又要出人出力的士民百姓们情何以堪?

虽然说巴蜀的州郡这回归服了王化,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只是便宜了那个新封的姓赵的涪城郡王,其对于朝廷而言,不外乎是赵氏在国中另立了一国,朝廷虽似有却实无,最多也只是挣了个面子好看。

舆情的激愤足以损害吴王的威望,这时候沉寂多日的张太保终于可以为吴王也为他自己说上几句心里话了。

太保张成义此前因为殆误军机而被责令闭门思过,所以这一向都是深居简出,不逢召请便不得赴朝会,自然于这朝中的人事政务一概都插不上嘴,昔日里人来客去、车马不绝的家宅也因此显得萧条冷清。

想那张太保也曾是炙手可热的当朝红人,沦落到今天人躲鬼避的凄凉境地,这其中的差别有如天上地下,凡此种种岂不令人唏嘘感慨以至于郁郁寡欢。

张太保也知道自家的兴衰荣辱都系于唐相国的一念之间,只要唐相国能够念及曾经的鱼水之好,则自己东山再起的愿望也未必就会落空。

现在自己应朝廷召请,来宫里会商为唐相国议功议勋之事,太保大人当仁不让地站出来,不遗余力地为相国吴王的加礼九锡而鼓吹呐喊。

“巴蜀能够归服王化,其功不在赵思诚,亦不在方大用,策反鼓动与除凶诛逆都是人臣当为应为之事。假若不是相国大人用兵如神,高奏捷报于荆湘两湖,又何来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反正归义之举?至于僭逆授首,伪朝倾覆,亦全赖唐相国出马而扫荡天下,此皆是功在当今,利泽后世的大事,朝廷议功议勋,首先应当推重于此。而以吴王安定社稷,匡扶天下,辅弼皇上的丰功伟绩,朝廷应赐九锡嘉礼,如此或能够勉强酬报吴王的高功盛德……”

太保大人的一番高论,说得吴国太夫人频频点头。她儿子的丰功伟绩当真是说也说不尽,讲也讲不完,唐氏为国,原本出力甚多,即使礼加九锡,亦当不为过分。

当日宫中所议要为吴王加九锡礼,以表彰其治国安邦的劳苦功高,尽管张太保等人极表推崇拥戴,但是另有人在私下里却以为此议不妥。只是为了不使朝廷间的争议扩大,这些当面不便说出口的闲言碎语,只得留到背人的时候才肯吐露一二。德高望重的太师陆正己这次就玩了一回这样的两面手法。

当着宫里贵人的面,张太保昂扬激越,侃侃而谈,陆太师拱手微笑,侧耳倾听,并不轻言其可否。

其间吴国太夫人亦曾问询过太师,陆太师也只是说:诸礼皆未具备,眼下言之尚早。不妨饬令礼部先拿出一套可行的仪注,列为式范,公告天下。

见吴国太夫人对此似乎有所疑惑,陆太师不厌其烦地详加解释:礼加九锡,此乃国家千秋盛典,其事仅见于史载,至于所行的仪注究竟如何,一向是众说纷纭。如今朝廷欲议此大礼,有司总要先行草撰仪注,使礼有所导,仪有所规,如此方可称得规整齐备。加礼九锡,实乃人臣莫大之荣耀,且要载入史籍并垂范后世,自然方方面面都不能马虎大意。

吴国太夫人深以为然,当下便叫礼部先撰仪注呈上。

朝事议罢众人皆散,唯陆太师说有事禀呈于太夫人,于是独留宫中,然而轮到陆太师禀呈时,偏生又畏畏缩缩,吞吞吐吐。吴国太夫人觉得奇怪,便问他心里到底藏了何事?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陆太师是吴国太夫人的亲弟弟,虽说唐陆两家先前在洛都时,明争暗斗,彼此并不亲睦,但是自随从上皇圣驾播迁到南都以后两家已然热络了许多,且姐弟之间自有同胞亲情,所以吴国太夫人神情怡然,话语平和,没有见外臣时那般的拿腔拿调。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亮剑:火力为王 成为前任死敌的心魔后 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 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 特种兵:开局融合死射天赋 生子系统哭着求我放过男主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抗战: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亮剑:我能复制一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