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故国家邦 > 一四一 釜底抽薪

一四一 釜底抽薪(1/2)

目录
好书推荐: 侯府小财迷 江心月 御用狂兵 微小说与小小说 娘子,你可长点心吧 血焰大公 霜降之三世灼灼 大斗者 以血赦免 秋平叶界

看完密信的张太保有好大一会功夫都是怔怔出神。思绪这会儿虽然滑出老远,但是在头脑里,场景却是一幕一幕地不停变幻。他抽抽鼻子,鼻端似乎就能嗅到弥漫在空气中的浓重血腥,闭上眼睛,眼前仿佛看到太傅陈从圣白发苍苍的脑袋被刀斫得凌空飞起,最后掉落在一滩血泊之中。

对于陈太傅可能面临的境遇,太保大人倒是没有太多的怜悯,甚至还有些兴灾乐祸。祸福无门,惟人自招!陈老夫子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也如此的看不开,偏要做这煽风点火的勾当?他就没有考虑到事败伏诛的后果么?然而再一细想,张太保便深深地皱起了眉头,唐会之、方大用此举的用意,断不是要取陈太傅的人头,而是唯恐天下不乱!真正其心可诛,实在可恶之极!

面对这样一封教唆指使,意图颠覆天下的密信,吴王的震怒和少帝的惊怖,都是可以想见的。对待这些心怀异志的乱臣贼子,当国之人岂有不用严刑重典之理?所以侦骑不分青红皂白的网罗搜捕,以及随之而来的清洗整肃,大开杀戒,应是可想而知的事。至于朝中、京中则是人人自危,战栗失色,惟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长庆宫的上皇,虽然现时仍旧能够安居禁中,然而归根到底,上皇本人作为始作俑者,正是这招祸引乱的源头,上皇若是全身事外,保不定就将死灰复燃,由此之故,少帝和吴王对待上皇自然再难讲什么忠义孝道。

因此在这些掉落的人头和弥漫的血腥之后,太保大人越发可以洞见方大用和唐会之那既欣喜若狂又故作高深的笑脸。

陈太傅的这封密信本来是写给唐会之的,何以最后竟到了方大用的手里?而方大用又因何要呈给吴王?这就好比瞌睡时有人送上枕头,节镇们想要挑起事端,恰好陈太傅寄来密信。——这样的一封密信要是落在吴王眼里,必然激得吴王暴怒——怒心生则杀心起,于是一场杀戮浩劫,应该不可避免。

节镇们因此也有了提兵介入的理由,龙蛇争霸,天发杀机,于是这好端端的太平天下,必得经历一番伤筋动骨的折腾,眼前姹紫嫣红的花花世界终将不免要沦落为废墟荒丘,其兴其亡,追根溯源,却都因陈太傅这封密信的缘故。

官越做越大的张成义,胆子却是越变越小。依现如今的状况而言,天下无事便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若天下有事,内则纷扰不宁,外则争斗不休,当国者整日为此提心吊胆,又岂能安枕高卧。今天这封信既然落到了自己手里,那么事当止于此,自己应该收执毁弃,万不能使吴王过目,否则京师繁华地恐将变为血腥修罗场,而方大用、唐会之之流好整以暇,等着坐收渔人之利。

张太保因此将信纳于袖中,再一想又觉得欠妥,方大用遣人送信,过府入户,业已为人所共知,这信自己要是藏匿起来,吴王发觉后一定会查点盘问,到时候自己又该如何辩白?张成义凝神暗想,既然这原信不能给吴王过目,那么先自不妨替方大用草拟一封,依样封装,暂且收这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之效。

一计生成,当下再不迟疑,张太保即在案前奋笔拟书,通篇不涉其它,但只写些敬问安好,愿输诚效忠之语,每字皆作恭楷,此亦为官场行文的惯例,却也因此少却了临摩描仿字迹的麻烦。

书成之后,张成义连看了两遍,却又被他看出一点小小的破绽。刚刚写成的书信,满纸的墨迹淋漓未干,这又如何能够骗过吴王?张成义对此几乎无法可想,当下撮口吹气,恨其效果不显,只好又把衣袖当作扇子来使,对着信稿频频煽风,以促其速干。

天可怜见,吴王的这一觉睡得极为踏实,张成义口吹袖扇,忙了好大一会,总算才把纸上的墨迹弄干,而吴王此时尚没有醒转,张成义心中大安,忙将信原样放回锦囊,装入封匣。

张成义长出了一口气,刚刚提心吊胆忙了半日,这时候方才有空抹去额头的一丝冷汗,稍微定一定神,暗想自己把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任是方大用奸滑似鬼,也决计想不到会有人暗中做下这许多手脚。象这种敬问安好,愿意输诚效忠的信,吴王一日之中也不知要接过多少,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兴趣答理。

尽管这事已经过去了几日,但是这封密信张成义一直攥在手中不敢销毁。

吴王那日睡到日上三杆时才醒来,张成义趁便说起方大用遣人送信的事,吴王倒觉得奇怪,方大用连夜送来急信,莫非靖逆那里有什么异动?当下急急看过此信,却是嘿嘿一笑,面对张成义作出轻蔑不屑之态:方大用前倨后恭,两面三刀,前儿才要我退归府第、保全身家,今天又说要投效输诚,鞍前马后,他存心当我是好糊弄的傻子!

吴王没把方大用的输诚效忠放在眼里,他心中对方大用这个人自有一番评价。怎么说方大用也是从靖逆那边过来的反正之臣,又曾经受到过上皇的赏识提拨,其忠其节,颇令人猜忌怀疑,吴王又岂不明白这些知人善用之道。

张成义见信已奏效,趁机建议吴王说:节镇在外的封疆大吏们皆拥重兵,自征赋税,这要是心怀异志,图谋不轨,朝廷又当如何应对?为今之计,朝廷应该考虑裁军削藩,加强威权,使其不敢心怀鬼胎。再说现在已经不是承运八年,京中国中的大局已定,朝廷应该腾得出手来对付这些封疆节镇。

吴王点头称善,不过以为此事可以缓步徐图,不可以急躁求快,否则诸节镇心不自安,恐将挑事生非,铤而走险。

一场泼天大祸虽然消弥于无形,但是太保张成义并不想就此干休,还好这封密信让自己给暂扣了下来,否则事情一经闹大,将有多少人头会随之落地。上皇有复位之心,因此想从火中取栗,这要是无人协助帮忙,终究只是空想而已,而陈从圣不想着设法开解劝告,反而火上浇油,甘心替上皇卖命!幸亏诸节镇皆有打算,尚未能激起事端,但要是上皇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使得变生肘腋,到时候恐有不测之祸。

张成义思忖再三,觉得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警告陈从圣这个坐惯书斋,不习时务的老糊涂,世情险恶,人心难测,倡乱生事者,必自招祸患,凡事皆应适可而止,不要一错再错。

手里捏着这封密信的张成义于是前去拜访陈广陵,寒喧之后,张太保脸色一沉,将此信当面出示,陈广陵才瞥得两眼,顿时大惊失色,张口说不出话来。

张成义却道:令尊大人兵行险着,以为如此便能蛊惑人心,倡乱国家,可惜天下无人响应,唐会之、方大用更是连夜差人告发到吴王府上,幸而上天有眼,叫此信落在小弟手中,方没有酿成大祸。小弟此来,别无他意,但请学士转告令尊大人,此事可一而不可再,若想保全陈氏,令尊大人可以告老归家,以安度余年。

陈广陵这时方从震惊中醒过神来,当下连声感叹:都亏太保大人有心成全我陈家,否则死到临头亦不知因何而起。唉,家父行事常有出人意表之举,其但知坐而论道,却不通世情时务,且又一意孤行,凡事不碰南墙不肯回头,于今果然做下这祸延子孙,累及九族之事,此番若非太保大人施以援手,则不测之祸起于旦夕……

张成义道:小弟又岂是落井下石之人,但能施以援手,自当不遗余力。只是令尊大人那里,陈学士应该多多用心才是,这种以卵击石、螳臂当车的蠢事,切切不可再为。此信小弟暂代学士收执,今当完璧归赵,学士大人应知如何区处。

陈广陵收下密信,自是打躬作揖,把张太保谢了又谢。

一俟太保登轿离开,陈广陵不敢稍懈,连忙袖起那封书信,赶紧去见陈太傅。自从分府别居以来,陈广陵竟是没能回去探望一回,甚至就连腊月里祭祖,陈太傅也不许他归家与祭,且口口声声骂他无君无父,是不忠不孝的逆子!陈太傅的垢骂,京中人所共知,搞得陈广陵人前人后都十分难堪,父子俩因这政见之争,彼此竟如仇敌一般。

然而陈广陵身为儿子,到底不能忘记孝道,逢到年节,仍然按时备办节礼孝敬,只是打发奴仆送到家中,却总被老爷子喝叱而回。陈广陵对此无可奈何。

但是这一次,事关合家祸福,陈广陵硬着头皮也要回府一趟,老爷子不能省察时势,自己枉送性命不说,到头来还要连累家族子孙,他作为陈家的子孙对此又岂能听之任之。

寄发给唐会之的这封密信,在转了一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这是太傅陈从圣万没料到的事,因此太傅大人的手一直都在颤抖,信也拿捏不住,轻忽忽地飘落到地上。

“父亲大人,父亲大人……”陈广陵见状,赶紧上前扶持,面青唇白的陈太傅终于慢慢坐倒在太师椅上。儿子陈广陵虽在耳边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他却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