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故国家邦 > 一三三 立嗣建储

一三三 立嗣建储(1/2)

目录
好书推荐: 侯府小财迷 江心月 御用狂兵 微小说与小小说 娘子,你可长点心吧 血焰大公 霜降之三世灼灼 大斗者 以血赦免 秋平叶界

皇帝是江山社稷的表征、是家国宗庙的根本、是臣民百姓的主宰,是维系外朝内廷、四海天下的灵魂所在,倘若灵魂暗昧不彰,则不免形衰体朽,里外皆难作长久撑持,以至于感染国家臣民,都将无精打采、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般了无生气。

虽然永寿宫的圣母唐太妃不爱听“皇上恐将一病不起”这样的丧气话,但不论是在后宫内闱还是各官署衙门甚至市井里坊,眼下谈论最多的总还是立嗣立储这个话题。

皇帝倘若一病不起,立储之事便刻不容缓,只是立谁为储,事关宗庙社稷,需要当今圣上之母唐太妃的点头首肯才能成事。只是唐太妃连自己的母亲吴国太夫人都能拉下脸给骂出去,宫里自然再无人敢在她面前提及立嗣建储的一字半句。

唐太妃这几天的心情既伤心又绝望,眼睁睁看着儿子在病榻上苦挣苦熬,自己却爱莫能助,太医们对此又几乎束手无策。面对此情此景,唐太妃简直就要发颠发狂,最终她把一腔怨怒都发作在身边的小宦跟宫婢们身上,只要一个不顺眼,就得拖下去挨板子,而要是犯了点小过错,则更是把人往死里打,打得那些轮值当差,近身侍候的内侍宫婢们每天都要焚香祷告,既然逃不掉一顿打,拜求老天开眼,千万别给打瘸了、打残了。因为前几日已经有十来个倒霉晦气的被打得皮开肉烂、骨断筋缩,奄奄一息的不知生死。

宫里除了这些小宦和宫婢们整日惴惴不安之外,就连那些有头有脸的执事公公也视皇上卧病的清凉殿为畏途,他们在少府令李润面前叹气诉苦,但就算少府令李润此际也劝解不得。圣母娘娘的心中此时除了儿子,便再无旁人的位置,假如能够换寿替死的话,想那圣母娘娘肯定也是毫不迟疑的。

因为皇帝的病,原本安排好的三位边帅遣使朝觐上皇的事先是被耽搁,继而就给取消了。使臣们虽然无奈也只能望着长庆宫的宫阙遥遥磕拜,然后各自离京复命。

但是替天子守边的镇帅在京师都有其行馆,天子脚下若有什么风吹草动,行馆里的属吏便会将种种消息传闻快马送出。而皇上患病可是件天大的事情,各节度的门人手下都不敢怠慢,一有消息传出便赶紧派人禀报各自的主公。

三位镇帅中得知消息最详最确的应该是齐鲁节度大使唐会之,别人的手下尚在路上打马狂奔之际,他的手头已经一连接到了好几份邸抄快报,消息的便利、来源的可靠则都要归功于他那位坐镇于京师的贤内助——安国夫人陈氏。

安国夫人陈氏最初听到皇上患病的消息,立刻便想到宫里去探明究竟,但是宫里为了封锁消息,并不许朝官命妇们任意出入,别人对此或许就作罢而回,但是陈夫人却是百折不饶地要探求一个准信。她虽然不能进宫,但却可以过府。所以每隔一两天,她就要去看望唐相国的偏房、赐封为凤阳郡夫人的林氏,又或者请林夫人往来相叙。

妯娌间的交情一向谐好,所以陈夫人想套林夫人的话并不太难,而林氏随在吴国太夫人身后进过两次宫廷,亲眼探看过皇上的病情,且又得知一些隐情内幕,一俟陈夫人动问,便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的观感来。“唉,皇上恐怕不久于人世了!”

林夫人见自己一句话便把陈夫人给惊住了,不觉又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都是勉强不得的事……”

见得陈夫人呆在一旁并不作声,林夫人又道:若皇上不幸而弃天下,安国夫人以为,子侄之中何人能够承嗣大位?

陈夫人收敛心神,正容道:这话可说不得。皇上是天生洪福之人,自有上天神佛庇佑。

林夫人微微一笑:安国夫人是自家人,所以说些内情到也无妨。我曾听太夫人和我家大人商计过此事。皇上年少无嗣,因而只能从子侄辈中挑选皇嗣,如此则又非青华宫的两位郡王爷莫属。至于所择何人,我想安国夫人必定是心满意足的。

林夫人的一番话,陈夫人当然心领神会,当下却说:既然都是自家人,只要有我十分,那么自然少不掉你那五分……

林夫人说:安国夫人言重了。到时候咱们家还不是要多多仰仗于夫人一家。

陈夫人说:岂敢,岂敢,此事全仗相国大人和夫人之力,恩高情重,实在难以报答万一,妾和外子亦当时时感戴在心,岂能有负于人,自蹈不义。

闻此喜信,陈夫人的心满意足自不消多说,所以前脚刚送走了林夫人,后脚就差遣可靠的家人去给老爷通风报讯。

一切果然都不出她的预料,都说是风水轮流转,不经意间就转到自家门上来了!陈夫人如今别无他事,只一心一意地盼着宫里早些传出皇帝大行的噩耗。也因此陈夫人在家书里频频告诫老爷:外孙胜儿有望立为储贰,承嗣大位,此时此际老爷决不能再伙着他人胡闹折腾,应该偃旗息鼓,静候佳音才是。

使臣朝觐的事最终化为一场泡影,长庆宫的二圣对此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怅然。因为在这之前,上皇对自己在召见使臣时该作的应对问答,已经推敲酝酿了好久。那都是些极富深意,值得这些节镇边帅们去研议领悟的言语,也是上皇牺牲了若干个不眠之夜才换来的深思熟虑后的想法。

可惜,上皇和皇后的一切努力全然是枉费心机,当二圣还在倚门盼望的时候,边帅们的使臣都已经踏上了出京的官道。

二圣虽然猜出这其中肯定是因为某种缘故,但是上皇和汪皇后都没有想到,使臣不来朝觐上皇,竟然是因为永寿宫的少帝罹患了重病。因为始终猜测不透情形,二圣心里都是纳闷得很,这情形直到大长公主进宫探视太皇太后,闷在葫芦里的秘密才终于被揭开。

燕国长公主在带来了少帝患病消息的同时,也一并带来许多坊间的传言。长公主自己其实也没有见到病中的少帝,但尽管永寿宫现在千方百计地想封锁皇帝卧病不起的消息,可是宫里的任何事又怎么瞒得了她那身为散骑常侍的义子。何况,朝廷都已经宣布大赦狱中的刑徒,这自然是因为皇帝的病情益发加重了,所以需要借推行仁义,来为皇帝延寿续命……

听燕国长公主这么一说,二圣便都恍然,跟长公主的想法一样,长庆宫的诸贵人也都认为新天子别无他选,肯定是元献太子妃唐媛的儿子皇孙胜奉天命承大运为至尊。

燕国长公主说起皇孙胜将要奉天承运时,语气颇有点不忿。所谓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皇孙胜若即了大位,她这个大长公主跟吾皇至尊的关系便又疏远了一层。

“唉,其实朝臣们的心思不说也知,都在吁请上皇复位听政哩!再说皇孙胜,一个抱在手里的娃娃,便即了大位,又能有什么作为?还不是任凭他人操弄摆布!”

“朕居深宫,形同幽禁,如何能作此奢想?”上皇现在极有自知之明,在听了长公主的话后,只是摇头苦笑。

汪皇后在一旁,这时却也插了句话:连皮带骨统统吃下去的东西,可曾见过有人会心甘情愿的吐出来?

燕国长公主说:那也未见得!这人要是吃得太撑,保不定就要往外吐!

上皇微微皱着眉头,心情似乎有些沉重,沉吟了一会,方才自言自语地说道:想那唐会之和唐觉之毕竟只是同族共祖的远房弟兄,而皇孙胜却是他的嫡亲外孙,这里面的亲疏远近,他自然可以惦量得清楚明白。再说太子妃也是一路历经磨难,对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会多加分辨,如今她能借此熬出头来,诚属天意怜悯。依朕之见,胜儿如果承嗣大统,于我长庆宫未必没有几分益处。不过,一山难容二虎,昊儿若丧,胜儿嗣位,当是明争暗斗之始,但不知当国之人容不容得朕等袖手居闲。

上皇最后这番话说得有些凄楚,燕国长公主听后,马上为之开解:情形再坏,怕也坏不过今时今朝,上皇又何虑之有?二虎若能相争,岂不是有大把的笑话可看,我倒乐于冷眼瞧那么一瞧……

汪皇后叹说:人在局中,岂袖得了手,抽得出身?唐觉之也是无可奈何罢了,但凡有他人可立,又哪里轮得到胜儿。都说退处宽闲,悠游岁月,吾也怕到时候心虽想而力不能。

大赦天下的诏令,皇帝在登基时已经颁布过一次,时隔不到一年,朝廷又再次宣布大赦,因而这一次能够沐浴浩荡皇恩的刑徒,举国才不过寥寥千数人而已。但依照历代旧例,举凡犯有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十恶重罪的死囚并不在赦免之列。

遵奉朝廷的大赦令,慎刑司也放出一批囚系于狱中的宫婢内侍们,但是张庶人之子和他的奶妈以及保义夫人郑氏在不在赦免之列,慎刑司的内使公公不敢做主,只得行文呈告于少府令李大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