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故国家邦 > 一0二,选贤与能

一0二,选贤与能(1/2)

目录
好书推荐: 侯府小财迷 江心月 御用狂兵 微小说与小小说 娘子,你可长点心吧 血焰大公 霜降之三世灼灼 大斗者 以血赦免 秋平叶界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周太宰惶恐不安、度日如年的过了几天,就开始了救亡图存的努力。他现在待罪在家自然不奉旨不得进宫,但是他的续弦夫人韩氏却仍然是深宫里的常客、太后跟前的红人,并且这几天因为自家相公的事,昌国夫人往宫里走动的更加频密,她要拯救自家这个倒霉的老头子。

在周太宰面前,韩夫人平静如常,总是开导劝慰,舒其心怀,但到了背着人时,她便蹙眉悲叹,这满城杀声阵阵,都要说动皇上拿取周相爷的项上人头,以谢天下。韩夫人并不认为皇上真会拿她家的老头子开刀泄愤,然而她怕就怕,还没等到皇上有赦旨,老头子自己就已经顶不住了,而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自己这后半辈子岂不就跟眼泪作了伴?所以韩夫人无论如何也要搭救相爷。说穿了搭救相爷也就等于是在搭救自己。

昌国夫人韩氏因此不惮辛苦,日日穿梭于太宰府与永寿宫之间,她常常满怀着一泡眼泪向周太后诉说心中的无限委屈,她怎么能不委屈?相爷为国事几乎操碎了心,这没功劳也有苦劳,没苦劳还有勤劳,皇上怎么不问个青红皂白,一竿子就把人打到底!

老头子这两天,长吁短叹,吃不香,睡不好,头发看看就白了一大把……且说承平库里的银两,相爷可是一两也没有往家里拿过,都分毫不差的用在皇上分派的工程营建上,长公主府,忠义郡王府,南乡郡主府,那个不是拿大把的银子堆筑砌就的!太后娘娘,您得说句公道话,用朝廷的银子替朝廷办事,这也有错么?虽说寅吃卯粮,用了旧年积攒的银子,这往后把它给补上,不就成了,怎么到了朝臣口中就成了十恶不赦的死罪!你一句我一句的非要置人于死地?难道相爷死了,这银子就能回来了?这国家就太平无事了?

话说完了,韩夫人不禁抽抽嗒嗒的哭,手里捏着的汗巾子,挤出来的都是眼泪水。而韩夫人只要一哭,周太后的眼睛就会泛红,她一想起她的两个弟弟,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唉,这大过年的,一个要闭门待罪,一个却是居家避祸,搞得好端端的年节都不能过得安生,这些朝臣还要杀要剐的,他们这是想干什么?诚心欺乎我的娘家人不是?

张福妃通常都侍候在周太后的身边,看着情形不对,就赶紧上前劝: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太后老菩萨的娘家兄弟,竟也敢去动得!当家过日子,总会有银钱不趁手的时候,一来典当,二来告借,只要度过眼前的难关就好,太宰理一国之事,自然亦同此理,便有些许疏漏过失,容他设法弥补就是。哪里就到要杀要剐的地步,这应该都是小人结党勾陷,欲置相爷于死地!

周太后听了这话,愈发恨恨的说:对着他那就是冲着我!哼,只要哀家我尚有一口气在,看他们哪个敢动他一根汗毛?这要杀要剐的,叫他们先来拿哀家问罪开刀!

因为太后这句话,韩夫人脸上的苦泪就都变成了喜泪,是啊,老头子有什么好怕的?有太后娘娘在哩!常言道,舅舅家的牛,外甥有只头,这话反过来说,外甥是当今皇上,难道当真会跟自家的娘舅过不去?

从周太后那里出来,韩夫人往往还会去拜望皇后娘娘,她指望着皇后也能够帮腔说上两句,可是汪皇后除了一开始安慰两句,别的就没再多说什么。但是皇后今天有点不太一样,她似乎是专门在等着自己来。

跟往常一样,汪皇后还是没有多说话,她只是淡淡问起周太后的态度,然后看似不经意的点拨了韩夫人一句:政事堂三相任事,何以独罪一人?相爷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周太后之前所讲的话已经让韩夫人宽了不少心,而汪皇后的话则被韩夫人如获至宝的带回去告诉给了相爷听。

周相爷一听,顿时喜出望外,三相任事,何以独罪一人?妙,妙,皇后这话极妙!朝堂上难道只有我一个人会使银子!结果管事干事的有罪,在旁边袖手的却把脏水全泼在我一个人身上!

周太宰越想越觉得自己冤,他操持国事,心力焦瘁,能说容易么?结果非但没落得好,反凭空遭来这场祸,周太宰想想不甘心,他要上书辩诬。盐酒的事,他是替皇上背了黑锅,何况这也是皇上当初所默许认可的。别人不明就里,加以攻讦诬陷,皇上可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周太宰的这道剖冤陈情的上书,写得委委屈屈,哀哀戚戚,他费了一个晚上的功夫,涂了改,改了涂,反反复复的写写誊誊,字斟句酌的仔细推敲,一直忙到天光大亮,却还意犹未竟。

昔时的文人常以香草美人自喻喻人,周太宰自然也不例外,他在文中就把自己形容成一个满腹幽怨,却哀而不伤的三贞九烈的女子,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子却不幸被那些长袖善舞,工于狐媚,巧进谗言的妖物所嫉妒妨害,最终成为一个被夫君冷落的弃妇,但即使成为一个弃妇,她对自己的夫君依然忠贞热烈,九死而不悔,只是她就算去死,也要死得清白干净,也要让夫君明了自己那些暗藏于心却得不到回报的款款深情,因此太宰迫切希望皇上能在百忙之中召见自己。

太宰的文章固然写得很好,但皇帝却一直没有时间看。宫里正逢年节,单这行礼受贺,赐赏宴乐的诸多杂事便够人忙上一气,况且皇帝忙里偷闲时还要慎重考虑,罢了周如喜的相位,却该由谁来接掌中枢?

皇帝对太宰的一着不慎,从而身败名裂,终究觉得惋惜。太宰治国虽然不无瑕疵,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他能够兢兢业业的把交待的事情给办妥贴,小节上的些许差错,皇帝也不会去斤斤计较,然而皇帝这次到底是龙颜震怒了,他震怒就震怒在周如喜的瞒与骗。

承平库的银子本来用了就用了,前一阵子,前方吃紧,朝廷花钱如流水,国库空虚,民力憔悴,这些皇帝都是知道的,周相只要据实禀报,皇帝岂有不准动用的道理!然而错就错在,他背着皇帝使这瞒天过海之计,机关算尽,却给人识破揭穿,结果是弄巧成拙!现在国人皆曰可杀,场面不可收拾。皇帝只有顺从舆情民意,罢除他的相位,以此安抚京师朝野、上上下下的人心。

皇帝知道,今年的这个新春佳节百姓们过得不大痛快,先是物价飞涨,继而百物篑乏,朝廷却又银钱不足,府库空虚,对于缓解民生的艰困,一直拿不出象样的措施来。象揖捕司送来的的呈文就屡屡提到京师的民怨,因而对于太宰的倒台,百姓们都是拍手称快,人人叫好。皇帝本人也听到太宰倒台的那日,京师连绵不绝的锣鼓和鞭炮,似乎就连除夕夜都没有这般喧嚣热闹。

但是皇帝也常想到周太宰为相时的好处,他自从入相以来,君臣之间难得的彼此融洽,互不猜疑,太宰凡事都还谨慎小心,事上以忠,恭顺听话,这要是换作旁人为相,怕是再不会有这般方便。

虽然犹豫为难,皇帝最后还是下了罢相的决心,周如喜如今为千夫所指,遭万人唾骂,起因都在这物价飞涨,民生多艰上,皇帝如果不罢他的职,自然难以向天下的臣民交待。而罢了他的相位,将一干过失全推到他的身上,多多少少能够安抚一点人心,这江山社稷也才能借此安定稳固。

只是皇帝同时觉得罢相这股风潮,遂然而起,瞬间就刮得如此猛烈,以至于时下难以收场,这背后要是没人点火煽风,推波助澜,那是决计难叫人相信。

皇帝厌恶手下人的瞒骗,更痛恨的却是朝臣们的结党,太宰虽因瞒骗而去职,但这瞒骗说来不过是小错,而这结党才是真正的大恶。朝臣结党,图谋私利,危害国家,倾覆社稷,都在于权归豪门,利在私人,最后自然是视天子如弃履,而礼仪征伐出自诸侯。所以皇帝现在隐隐有些怀疑,陆太师和唐家兄弟之间是不是彼此有什么勾结联合?象太宰挪用承平库银两的事,前脚陆太师刚来告发,后脚唐左相便予以揭露,而一旦太宰去职,眼前现成的继任者惟左相唐会之而已。是不是因此这唐陆两家才会联手,千方百计设下这么一个局,让周太宰一头栽进去。至于要诛国贼,谢天下,朝中也数陆太师、唐郡王喊得最响;再则左相唐会之对于册储妃立太孙的事,当真如他所言的那么心无芥蒂,胸怀坦荡?私心里恐怕未必!

皇帝想,朕既不是个小孩子,更不是个大傻子,谁要是机关算尽或许就误了卿卿!

皇帝在正月初五这天终于召见了周太宰,一开始君臣见面,相顾都是无言。皇帝先叹了口气,命人为太宰设座,周太宰见皇上叹气便也叹了口气。

皇帝让太宰入座,然后便开门见山的问他:相国之任,太宰以为可选何人?

周如喜听了这话心里便明白了,自己罢职归家已经成为定局,再无挽回的余地,皇上只是借着闲谈,委宛的告诉他一声。太宰于是想保持镇定,然而情绪终究不免有些激动,他怔怔的望着皇上,满腹委屈,瘪瘪嘴刚要说话,却欲言又止。

皇上的眼睛也不看他,嘴里只是喃喃的说着:太宰为国操心,殚精竭虑,朕是知道的……这才打完了仗,库藏皆空,百废待兴,朕也都知道,而眼下民生苦困,衣食日用不足,却逢上这新年佳节,故而怨气冲天,说来实非太宰之罪……

皇帝的这席话,说得周太宰热泪盈眶,当下碰头至地,声调哽咽的说:此中甘苦,难与人言,伏惟皇上明鉴。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