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出师未捷(1/2)
冬至节的前三天,唐觉之兵败于南阳。
这一次他是明显地低估了对手,自从拿下邓州后,唐觉之就一直想与靖王对决,偏偏靖王始终不给他这个机会。靖王的打算是诱敌深入,围而歼之,在这之前他先要把江南的精锐拖死拖疲。只是许成龙的一支奇兵,凭空杀出,攻城掠地,一路披靡,差点坏了靖王的大计。
靖王因此不得不分心旁顾,然而这时候坏消息却接踵而至,眼看就要拿下江淮的宋有道突遭大水袭堵,未能建寸尺之功,便损兵折将,只能退归徐州。靖王原来设想的与宋有道会师于江南的计划自然成为泡影。幸而屯驻邓州的唐觉之依然按兵不动,给了靖王重新设计的好机会。
继统皇帝一方面想把许成龙困死在许昌,另一方面对于驻扎在邓州的唐觉之,更是必欲剪除而后快,唐觉之所统领的是江南的精锐,一但击溃击垮,整个江南便无对手。这样宋丞相即使丢失了徐州,也于大局无碍,毕竟他牵制住了东线的唐会之和方大用。至于许成龙,只要把他困死在孤城,他便无力动弹,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建太子不负所托,终于重重围困住许成龙,而继统皇帝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引诱唐觉之出手交战,但是这一战关乎生死,决定存亡,半点也马虎不得。
为了这将要来临的一战,继统皇帝真可谓绞尽脑汁,他处心极虑的设下一个局,这个局就好象渔人抛撒的一张网,只要鱼儿肯钻进去,他就可以收网捉鱼。
唐觉之不小心就成了这条钻进网里的鱼,他发觉不对头想鸣锣收兵,四下里的敌军呼啸而起,如同潮水一样从四方八方奔涌而来。
敌人分三股,一股是继统皇帝掉头杀来的回马枪,一股是靖太子早已设下的十面埋伏,最后一股才是他想要偷袭歼灭的敌方中军营账。
所以当敌人突然而至的时候,唐觉之情知中伏,不禁大吃一惊,急召探马来问,却已经不知去向。身旁的参军郎将提醒大将军,快快鸣锣收兵。话刚出口,前方的阵脚已然大乱,而前锋一乱,后方的人心便立马散了,当下撤的撤,跑的跑,如同巢倾后的蜂群,山坡下、野地里,江南的将士狼奔豕突,彼此践踏,哭爹叫娘,全无章法……
这场溃乱几乎是突如其来,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山坡上但只见火光冲天,喊杀声响如雷鸣,升腾起的烟雾后面,隐隐绰绰的似乎藏着无穷无尽的敌兵。
“咚、咚、咚——”敌军阵中成千上百面战鼓一齐擂响,战鼓声里,万箭齐发,南军将士或死或伤,哀声遍地。
继统皇帝率手下的谋士众臣,跃马扬鞭立于山头观战,北方的君臣将士们如今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言谈笑语之间,江南似乎已经灰飞烟灭。
继统皇帝兴之所至,油然吟出金海陵王的一首诗:万里书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面对眼前惨烈的厮杀,唐觉之目瞪口呆,悲愤之下,拨出身上的佩剑将欲横颈自刎,被身边的谘议参军张成义不顾一切将宝剑从他手中抢下。
唐觉之眼中流泪,浩然长叹: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吾有何面目再见将士?当殉国成仁,尚能保全我唐家的名声!
张参军劝道:绿水青山,来日方长,大将军若是取义成仁,丢下这三军将士作何区处?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以一战而论输赢。大将军宜撒军回防,保存实力,再图将来。
唐觉之定了定神,大错已成,当下只能设法小补,于是急令全军后撤,各部拼死突围,尽量多保全一点实力。
谘议参军张成义这时也挺身而出,愿意领一支人马殿后压阵,此刻新遭大败,军心涣散,一切当以稳住人心为上。
唐觉之点头称是,当下将麾下南军二营交与他压阵殿后,自己率中军亲卫后撒脱围。
右相戴有忠本在后方督战,闻听前方大败,赶紧率后营的兵马趋前相救,总算接应到大将军和跟随大将军中军一同逃回来的残兵剩勇。而张参军及储、马两校尉率南军二营拼死抵挡,虽然丢盔弃甲,损兵折将,总算溃而不散,败逃而归。
唐觉之退归邓州,清点残部,十万大军折损了将近过半。
唐觉之且愧且恨,自闭于营帐中,水米不进,也不肯起床见人,而戴有忠日夜蹙眉,对如何拟定疏奏颇费了一番思量。
大军新败,丧师折将,这奏稿简直没法下笔,但是身为监军长史,又必须将详情细报朝廷,而详情细故一但为朝廷所知,他这个监军长史也是脱不了干系。
戴有忠再三斟酌,最终还是闯进中军大帐,此事须和大将军会商后联名上奏才成,他若单独上奏,也就跟朝堂上那些专事落井下石的御史言官们一样了。身为宰执之一的右相,行事霄小刻薄当被时人所讥后人所笑。
唐觉之知道他此来的目的,所以并不等他开口,便从榻上缓缓转过头来,神情淡漠的说道:败军之将,夫复何言!右相大人以实情陈奏即可。军营中的大小事项如今也一并烦请右相大人代为操劳,我当闭门待罪,静候朝廷议处。
戴有忠看着他形容枯槁,脸色惨淡,不禁叹道:将军要是闭门待罪,我身为监军又岂能独善其身,这奏稿依我之见莫若不写,趁着靖逆忙于庆功,不妨再施偷袭,若能侥幸取胜,也好将功赎罪。
唐觉之心里一动,当下一骨碌坐起来,大声道:吾辈岂是贪生怕死之人!若能率军上阵多杀几个贼兵,也算消得心头的些许鸟气!
戴有忠说:诚如大将军斯言,败军之将惟有险中求胜,方能消灾免祸。咱们于其听候朝廷降罪,坐以待毙,不若战死沙场,犹能留名后世。
两人一番计议,到傍晚时点起兵马,偷袭敌人的大营,只是敌人防备甚严,这一役劳而无功。
虽然如此,唐觉之和戴有忠仍不准备将兵败一事奏告朝廷,反正山高皇帝远,只要底下人不说,消息一时到也泄露不出去。
唐觉之因此把众将召集到中军营帐,一再吩咐他们不得把战败的消息透露出去。摒退众将后,唐觉之仍与戴有忠商议。
唐觉之说:诸将与我唐家情谊颇深,到也不会泄露消息坏我大事。只是这事虽瞒得了一时,却瞒不过一世,到底如何是好,还请大人明示。
戴有忠略一沉吟,方道:圣上命大将军出兵救许成龙之围,不妨将兵败之因归咎于此!若是廷臣诘难,只说是围魏救赵,功败垂成,这样便好推托,只是许成龙那里总要做些试图解围的样子,不然不好交差!
唐觉之大喜:右相大人高明,一切全听大人的安排。
戴有忠叹道:我与将军既负于皇命,又亏于职守,面对死去的将士,岂能安心?今日做此权宜之事,乃是图谋长远,为国灭贼,洗雪今日之耻。
唐觉之低着头,恨恨的道:右相大人说的极是,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然而发狠归发狠,自己的实力大损,士气低迷,贼兵不趁势攻来已是万幸,想去攻敌几乎无异于找死。唐觉之手里的本钱原来就不多,再加上新遭败绩,所以更不敢放手去豪赌一把。至于解救许成龙,因为大军被贼兵拖住,故也一直未能率部成行。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将军的败绩不久就在南都传得沸沸扬扬。那一战有许多江南的士兵溃散后败逃回来,所以这丧师折将的消息首先在民间流传开来。家中有人征战在襄阳前线的,无一不是引颈北望,心中愀然。
揖捕司照例把市井的流言碎语整理成文,呈送到皇帝御前,这些呈文陆太师都预先看过,所以在遣词造句上动了一番脑筋,尽量的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但是周如乐主掌的御史台的言官们因为可以“风闻言事”,自然不肯错过这个究弹大将军的好机会,于是纷纷上奏,要求皇上予以追查,究竟这是奸细别有用心的散布流言,以扰乱我军心民心,还是实有其事,却隐瞒不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