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盛世豪门(1/2)
“春水绕碧山,昌盛亿万年,锦乡繁华处,富贵在玉田!”
都门的这首民谣,说得正是开国以来京师的六大世族豪门。这其中锦乡侯郑家在文宗朝天平元年因坐谋反而被诛灭三族,玉田侯王家却是无人承袭家门而绝祀废爵,如今六家中只剩得春水侯唐家,碧山侯陆家,昌盛侯周家和万年侯宋家这四大权门。
除开获罪被诛的郑家和无嗣除爵的王家不谈,这几家世族豪门因祖上功德,获赐丹书铁券,爵位可以世袭罔替,故被称作清华显贵的簪璎世家,累世至今,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这几家既与皇室联姻又彼此互通嫁娶,关系可谓盘根错节。
先帝文宗的母亲孝贞宋太后即是出自万年侯家族。当年仁宗驾崩,文宗初立,宋太后临朝称制,一心一意要提携母家,于是父亲兄弟相继为相。这还不够,宋太后又让皇室与宋家联姻,其弟弟现任万年侯、宰相宋知远的女儿大宋氏被指配为靖王妃,宋知远的孙女即小宋氏也入主东宫,被纳为太子妃,要是当初太子妃小宋氏不曾薄命早逝,那就不是仅仅被当今皇上追谥为“灵悼皇后”,而是要成为当今皇帝堂堂正正的元配嫡后。
除了宋氏一门,权势熏天,其余几家亦不容人小视。昌盛侯周家是当朝颐寿宫周太后的母家;而皇帝后宫唐贵妃的父亲,便是第四代春水侯、官拜大将军的唐明,而唐大将军所娶的正室夫人正是碧山侯陆家的陆大小姐。
这几个世家大族,权势显赫,气焰嚣张,不但朝中台省六部的公卿大臣悉数出自其家,就连海内重要州郡的太守剌史也大都被此四家的子弟与门生占据。所以昔年京中曾有戏言:冒犯皇上不要愁,求告京师六诸侯;得罪诸侯愁白头,求遍神仙难相救!
然而俗话说的好,出头的椽儿先朽烂!六诸侯中数一数二的两家,所谓“贵不和锦乡比,富不跟玉田争”的郑王两家,却一先一后,朽烂衰败,顿时云消烟散。
昔日的“京师六诸侯”虽变成了如今的“国之四贵”,威风权势却丝毫不减当年,市井皆云:四贵当街坐,草民路难行;百官绕道走,皇帝也皱眉!
象这种豪门专权,四贵当政,而皇帝束手无策,不予置问的情形,从皇祖仁宗皇帝在位时便已见到端倪。
其时,锦乡侯郑氏执掌权柄,令出其门,不入皇帝之耳,仁宗忍无可忍,起用自己的娘舅碧山侯陆氏来抗衡郑氏,结果一举斗败了郑氏,于是第三代碧山侯出任宰相凡二十年,期间陆氏一门三侯,儿子娶皇女,女儿入后宫,陆氏一门权倾天下。
及至仁宗崩殂,文宗即位,其母宋太后垂帘听政,方才罢陆氏相位,令其归家闲居。然而宋太后驱逐陆氏之后,不顾朝臣反对,竟也任用其父为宰相,亦将有十年。其父卒后,太后继用其弟宋知远为相,迄而至今,父子为相,己逾卅载。
宰相之位归于宋氏,而父死子继,独占相位,不顾天下物议汹汹而恋栈不去,说来也算是奇闻一件。所以当今皇帝要亲掌政事,独揽大权,必要先拿宰相宋知远开刀,并且这还仅仅是开始。
皇帝也听过“四贵当街坐,草民路难行……”的俚语,初听时不过一笑,随着年纪渐长,对此体会越深,心中隐隐生恨。国之四贵,拦路挡道,宰执和将军皆出于四家之门,政事军务皆不由圣裁,若礼乐征伐自诸侯而出,那要他这个天子做什么呢?
想想汉未时,献帝为曹操所制,休囚无力,连结发的皇后都保不住,尽管献帝一再忍让,最后仍不得不禅位于魏帝曹丕,而去做了那个什么山阳公;而曹氏子孙此后亦不幸为权臣司马氏所制,亦被逼而禅于晋。由此可见皇权旁落,权臣当道,乃是皇室的大忌,社稷的大害!因此当今皇上唯有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够在入朝时君临天下,言出法随;回宫后放心逸乐,高枕无忧。
体念宋知远为国效力多年,皇帝觉得凡事先礼后兵,宰相若是知情识趣,不妨好聚好散,这样君臣之间,仍能维持一团和气。以此垂范臣下,罢废进用之事更能够顺利推行。
皇帝于是在仁德殿召见了宋宰相,赐座之后,皇帝特意向宋宰相讨教治国用人之道。宋知远说:治国用人,重在选贤举能,然后设官分职,以主其事,以负其责,上位者则勤加课督,奖优汰劣,惩治不法,如此天下便能休宁无事,人人得享太平安乐。
皇帝又道:治国用人,重在选贤举能,那么爱卿之后,政事可委何人?
宋知远一怔,恍然明白皇帝召见问话的目的,正要开口作答,皇帝却道:“昔日朕在东宫,即闻公为宰相,如今朕登大宝已逾十年,而公仍在其位。公为宰相,岂不闻国朝会典,朝廷职官年七十而致仕?公年七十有五,奈何不去?”
宰相宋知远呆了一呆,强作辩白道:“臣年齿未衰,发尚未白,督率百司,谨守臣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岂敢言休!”
皇帝冷笑一声,不客气的说:“宰相辛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不敢言休,朕岂能眼见宰相年衰老病而不顾,当允卿回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上元郊祀,朕于城外见有一片庄田,依山近水,风光甚好,当赐予爱卿,以为休沐之所。”
见皇上心意已决,宋知远只得拱手称谢:陛下厚赐,臣愧不敢受。臣世受国恩,位至人臣,今虽以年老见弃,又岂敢有怨,惟犬子宋有道正当盛年,望陛下能够择才用之。
宋宰相愿意告老引退,皇帝也不欲为难他,便说:宰相为国举才,朕自当量才适用。
宋知远这便起身,面对皇帝行起大礼,皇帝诧异,忙请他归座。宋知远却道:臣将告退,归隐林泉,陛辞之际,当进一言。
皇帝摆出恭听的样子,宋知远乃道: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祀者礼也,戎者兵也,陛下御宇亲政,此两者不可偏废,今军务兵事悉听于唐氏,老臣在时,尚能制约一二,若老臣不在,陛下应时加督责,使之受命听用,事关社稷安固,陛下切切不可轻忽大意!臣之良言,陛下宜深思。
皇帝正容道:宰相所言,朕会铭记于心。公乃国之大佬,宜养心养体,为国珍重!
第二天早朝,宰相宋知远上表告病乞休,皇帝当即恩准,诏以宋宰相为国操劳,功勋着著,特给庄田一百顷,加赠食邑三百户,并赐鸠杖、轿舆。
皇帝同时下旨,以自己的舅舅昌盛候周如喜为太宰、总领天下军国兵马事;以碧山侯陆正己为尚书左丞、知天下军国事;以柳贵人之父侍读学士柳子安为中书右丞、同知天下军国事;罢春水侯唐明大将军之职,升为太尉,与太宰及左右丞同领天下军国事;分京营禁军为骁骑、羽林、金吾三卫,以骁骑卫负责京师防守,以羽林卫承担宫廷宿卫,以金吾卫为皇帝的护驾随从,这三卫皇帝皆派身边的心腹太监充任监军,代表皇帝监察骁骑、羽林、护军三卫。为安抚宋氏,皇帝亦任用宋知远之子宋有道为负责纠弹百官的御史中丞。
这些任命皇帝在朝堂上亲自向大臣们宣布。皇帝并说:宰相开府议政,集天下事于一身,位高权重,不利于治国安邦,于今废除。朕将在仁德殿西廊设政事堂,今后举凡天下政事庶务,太宰与左右丞在此会商合议,而军务兵马诸事,太宰、左右丞须与太尉、诸将军商议,然后会同上奏,以待皇帝裁决。
这一系列的任命,尤其是对贵人之父柳子安的重用,是皇帝许多天来深思熟虑的结果。自从柳子安被征召入京,成为弘文馆的侍读学士,皇帝便时常予以召见,这样不但能让柳贵人能时时见到父亲,自己也能听取柳学士对于国事政务的进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