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乌介的计谋(1/2)
第二天,皇帝召李德裕等人往宣政殿商议对待回鹘的问题。
皇帝应该是看了太和公主的那封信,为之动情,今日神色略显忧郁:“阿姑当初为大唐远赴西陲和亲,在胡地寒苦二十一年,朕于心不忍,为之奈何?”
李珏想要进言,郑朗却在旁边拽他衣服,李珏便又安顿下来。
李德裕、李绅也不说话,宣政殿上静悄悄的,皇帝扫视众人一遍:“郑卿?”
郑朗直起身子:“陛下,回鹘这次以太和公主为质借粮与地,下一次便会以太和公主为质要粮要地,此乃养虎为患,请陛下三思”
李珏附和:“臣以为郑侍郎所言极是,请陛下顾念大唐江山,举兵伐之,清除祸患。臣愿前往灵州督战,只为一举击破贼兵,抢回公主!”
李固言也进言道:“臣以为,可遣使联络黠戛斯,约定夹击贼酋乌介,定可破之!”
杨嗣复也纷纷进言:“臣附议”
皇帝转而问李德裕:“李卿以为如何?”
李德裕举起玉笏:“臣以为,招抚为上策”
李绅附和道:“黠戛斯虽为李陵之后,但久居胡地,胡风不改,教化难通。回鹘压迫其严重,今日得胜必定追击,若边军与黠戛斯共破回鹘,将与我大唐为邻”
“胡人,贪也,自匈奴到突厥,每日南顾,皆为祸患,黠戛斯既有胡风,安能甘心俯首,遥拜圣颜?臣以为,当招抚回鹘,以为缓冲,抵抗黠戛斯,保我大唐边疆”
李绅此言,直中要害,这是一个比牛党言论更加有说服力的说辞,皇帝本就已经动摇,李绅再这么一说,皇帝更加偏向招抚了。
崔珙、郑肃附和:“臣附议”
李绅再将李珏一军:“敢问李侍郎,一旦黠戛斯犯边,你花甲年岁,可以靖边?或是你可保证黠戛斯不犯边,遥拜圣颜?”
李珏语塞:“我······”
李绅如此妙语,一下子将皇帝心中最后的顾虑打消,皇帝点头表示赞许:“李卿所言极是”
皇帝却又迟疑了一下:“可是乌介直言要粟米十万石,并借河套为牧地,众卿以为如何?”
李德裕当即否决:“不可!陛下,河套乃北部重地,物产丰饶,关系天德军、朔方、夏绥、振武军等地军民生计,一旦外借北部当乱”
“臣以为,大同川(古河名,即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大佘太河)颇为合适,其地偏远,有河水作为天堑将其隔绝在汉地之外,又有朔方、天德军节制,可保无虞”
“至于粟米,臣以为三万斛足以,让他们饿不死就行。这人一旦吃饱了,就该想着其他的事情了,久而久之会生乱的!”,虽然牛僧孺不在,但李德裕还是暗讽牛僧孺打压牛党。
皇帝点头:“依卿所奏,郑卿你来拟旨,另外,再制册一道,朕要册封乌介为回鹘汗国可汗!”
郑朗拱手:“臣遵旨”
这宣政殿在议,这长安城的坊市内也在议,议论一件“鹿衔雁书”的奇怪事情。
据说在回鹘使者来的那天晚上,长安城郊有一个村子的村民半夜里起来如厕,忽然看见北方的天空有闪光,慢慢的坠落下来,跌进一片树林中。
村民很是好奇,就凑过去看,竟然在树林中看到了十几头鹿环绕跪在一只白光未散的大雁身边,伸长了脖子好像在听说什么。
不一会儿,那些鹿站了起来,成群结队的向南奔跑。
村民很害怕,就躲了起来,那些鹿就从他藏身的地方跑过。
他分明看见领头的鹿口中含着一封书信,模仿人声说着:同为李氏弟,鸿雁互传书。为何弯弓射?拔羽赠与胡。
第二天这个村民向其他人讲述,竟然有其他的村民也声称昨晚见过有鹿群经过,也模仿人声说话。
此事迅速传开,长安城的百姓惊奇不已。
有些读书人便揣测,那只大雁乃是大唐与黠戛斯的传书使者,因为被回鹘人射伤,所以未入皇宫便死在外面,但是大雁召来了鹿,托书与鹿,往皇宫禁苑去。
而关于信的内容,没人敢妄自议论。
为什么读书人会如此揣测呢?根据就在先帝太宗贞观年间黠戛斯使者的一次使唐。
使者虽然胡服胡容,但是与其他胡人不一样的是,他的瞳孔和头发都是黑色。
黠戛斯的使者称当年李陵投降匈奴,被单于封在坚昆,与当地的女子结合之后,留下后代,是为黠戛斯(黠戛斯也被称为坚昆)。李陵的根源在陇西李氏,而李唐皇室的根源也是陇西李氏,细细计算竟是一家人,太宗皇帝钦定双方血亲关系。
而令长安百姓惊奇的还不止这一件事。
在长安城普宁坊,有人发现了一只被射下来的鹰,这鹰竟然浑身都长着大雁的羽毛!
很快便有人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并编了歌谣:鸿雁传汉书,亡亦托与鹿,汉民向天顾,鸿羽生满鹘。
这句歌谣很快就传到了皇城里面。
李德裕在皇帝决定招抚回鹘之后,再次进言,让皇帝邀请嗢没斯在禁苑围猎,并且伺机校阅驻扎在禁苑的神策军、龙武军(左羽林军后身),震慑嗢没斯以壮国威。
皇帝听从了李德裕的建议,邀请嗢没斯前往禁苑围猎。
途中,皇帝回营正依靠在榻上闭目养神,两名宫人端着需要浆洗的餐具走过皇帝的大帐,两人一人一句唱着这首歌谣。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