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方向(1/2)
接下来,庞学林又在医院观察了两天时间,经过了反复的检查,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院方才同意庞学林出院。
不过经过这样一场虚惊,高层专门给庞学林配备了一个保健医生团队,对庞学林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制定营养食谱,保证庞学林工作生活作息规律等等。
如果不是钱塘实验室以及金龙集团接下来的工作离不开庞学林,高层恐怕会强制下令让庞学林强制休假一段时间了。
……
“终于回家了。”
一回到家,庞学林在沙发上来了个葛优躺。
今天出院,庞学林并没有回滨江那边的别墅,而是直接回到了父母所住的地方。
这段时间,姚冰夏和齐昕都住在这边,倒是左亦秋与周辰,没有过来打扰,而是继续住在庞学林在滨江的那处别墅内。
梅雨晴瞪了庞学林一眼,说道:“好歹出院了,这段时间也多亏了小夏和小齐,我和你爸才没那么手忙脚乱。晚上我下厨,我们一家人好好吃一顿饭。”
“阿姨,我来帮你吧。”
姚冰夏和齐昕异口同声道。
两女似乎没想到双方竟然有如此默契,对视一眼,俏脸均泛起了一丝红晕。
梅雨晴笑眯眯道:“行,小夏,小齐,那就辛苦你们了。”
“妈,你们忙吧。我书房去看一下近期的工作计划还有项目组的报告。”
庞学林从沙发上起身道。
虽然这两天从两女表现出的态度来看,姚冰夏和齐昕都默认了对方的存在。
但对于庞学林,两女似乎达成了默契,庞学林有时候和她们中的一人单独相处,想拉拉小手,做一下亲密动作都不行。
庞学林也有些无奈,不想在这个时候触了两女的霉头,只能慢慢等待时机了。
来到书房,庞学林打开自己的工作邮箱,看了一下过去二十天的工作进度。
金龙集团和钱塘实验室都没什么可说的,目前所有工作都按计划执行,进展顺利。
倒是江大碳纳米中心那边,传来了不少好消息。
碳纳米中心与新凯材料合作的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第一条生产线已经顺利投产,日产量达到了一点五吨,价格为每公斤2000rmb,但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按照计划,年底前还将开通三条生产线,预计到了明年,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的年产量将达到两千吨,在这一领域将足以击垮全世界绝大多数生产商。
要知道,在新凯材料公司投产以前,纯度99.9%的试剂级单壁碳纳米管,每公斤价格在10000rmb左右,工业级纯度在95%的多壁碳纳米管,价格也维持在每公斤1000rmb上下。
而新凯材料生产的电子级纯度的单壁碳纳米管,价格虽然比市场上那些多壁碳纳米管高出一倍,但其各项性能指标,提升了又何止十倍。
因此,无论是全球各大科研机构、高校,还是一些工厂企事业单位,都更加青睐这款产品。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目前这种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除了那些研究机构以及实验室购买外,在工业上只能当做添加剂。
一些企业利用碳纳米管可有效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电磁屏蔽及导电和导热能力等特点,将其用于电池、复合材料、涂料、弹性体以及塑料工业中。
这当然不是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材料的主要用途。
它真正的主战场,在于碳纳米管纤维(飞刃材料)以及以单壁碳纳米管构筑的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fet)、高频器件、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除了高纯度碳纳米管工业上已经投产以外,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传出的另一个好消息,就是和飞刃材料有关。
就在一周前,飞刃材料项目组已经按照庞学林提出的构想,完成了飞刃材料反应黑箱的组装和调试工作。
只要得到庞学林的确认,就可以正式进入试生产状态了。
飞刃材料项目从去年七月开始,到现在整整一年时间。
按照原来的计划,去年年底的时候,反应黑箱以及各种设备就应该组装调试完成了。
只是项目组成员大多第一次搞这玩意儿,大多经验不足,而且专门为反应黑箱订制的各种设备也频频出现问题。
因此,这个项目一直拖到了现在,反应黑箱才刚刚组装调试完成。
庞学林想了想,直接拿出手机拨通了飞刃材料项目组副组长万易教授的电话,和他确认了一下飞刃材料试生产时间,约定明天下午,前往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反应黑箱。
处理完邮箱里积累的工作后,庞学林打开一个word文档,沉思片刻之后,开始撰写江城高等研究院和钱塘实验室未来的研究方向的一些规划。
从2019年9月到2021年8月,将近两年的时间,庞学林一共经历了八个世界,分别是三体、火星救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鲸歌、黑暗森林、第九区、星际穿越……
如果说经历这些世界之后,庞学林最大的感受,那就是试图将位面技术移植到现实世界中产生的无力感。
事实上,在他的脑海里,乃至于moss所待的那台量子计算机中,储存着数不清远超现实世界的技术。
但是每当他想要将这些技术移植到现实世界时,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
资源、科研经费的限制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特别是金龙电池这款超级产品出来之后,将会为庞学林和他的团队带来海量的资源支持。
真正困扰庞学林的是现实世界的基础科学以及工业基础限制,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将这些技术在现实世界呈现出来。
因此,他必须想办法带出一个出色的团队,去实现他的想法。
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正是他基于这样一种认知的尝试。
在庞学林的设计中,钱塘实验室侧重于应用研究,江城高等研究院侧重于基础科学方面的理论研究,江城高等研究院依托钱塘实验室的一些实验设备去验证新理论,钱塘实验室则将基础科学的突破转化为现实中可以大规模应用的科技产品。
人才方面,则依托于国内各大顶尖高校,江大自然不必说,国内的那些顶级高校,清北复交、中科大、南大等等,都将成为江城高等研究院和钱塘实验室的有效助力。
这三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