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节 决战(2/2)
此时传令机制尽管依然是:指挥官--传令兵--作战部队这一模式。
但此时此一机制的基本限额已经达到最大化,再往上攀升,就要进行多级传令。
也就是命令一级接着一级的布,此时的传令效果就会出现大大的降低,甚至会出现内容上的理解障碍。
当规模上升到三万人左右时,这种传令体系就演变成了总指挥官--传令兵--作战指挥官--传令兵--作战部队。
当规模上升到十万人左右时,传令体系演变成中枢指挥--传令兵--分级指挥--传令兵--作战指挥--传令兵--作战部队。
当规模上升到三十万人左右时,这种传令体系又加了一层甚至可以说是多层。
随着人数的增加,战场范围的扩大,距离与传令层次的多级化,使得战斗中指挥官指挥意图的贯彻能力随之而大大下降。
那个有趣的击鼓传话的游戏,就是让数十个人坐在一起,第一个人说一句话,然后传到第二个人耳中,依次传下去,传到最后一人耳中时,内容往往已经变了样。
传令系统的分级越多,效率也就越低,误解军令的机会也会随之大增。
显示在行军上还好一些,很多事情就算听不明白,也可大致猜测出指挥官的意图。
一旦在战事生期间,战场范围囊括数十上百里地,周围喊杀震天,血光遍野,各种战术选择的几率大增,猜中指挥官作战意图的可能也就大降。
反过来听错传令,误解其意的事情更是会常有生。
再考虑到指挥官由于其视野所限,收集到的信息不足,需要不停地有人向其作出汇报,其汇报系统与传令系统一样,需要层层递入,这样一来,这种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就会越降低。
尽管这时已经善于用旗语,击鼓,鸣金等多种指挥作战方式来大大提高指挥效率,但是由于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表达出有限的含义。
主要用于事先约定好的作战计划的实现,仅能表达最简单的指挥意图,而不适用于战场突变情况下,内容更加具体的信息传递。
因此传令兵依然是冷兵器时代的主要信息传递模式,尤其是复杂信息的传递。
后世的军事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次针对性很强的数字模拟演算。
即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会战,以五万人为基础,人数每上升一倍,战场范围随之扩大一倍,其指挥效率就要下降两倍。
人数上升到十五万人以上,信息的接收与命令的传达就会形成两个单独的时间区域,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会进一步加深这种指挥上的效率低级化。
而并非简单的相加。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有多一两个指挥官在后面起着起哄架秧子的热闹,指挥官作战意图的全面贯彻就彻底成了一句空谈。
到时就真正是神经反应缓慢的巨人,被一个年轻力壮的小矮子尽情调戏,直至打倒在地的结果。
因此很多人认为,封建时代的冷兵器作战,即便是再天才的指挥官,其真正有效的指挥半径亦只有身边的五十米范围,离此距离越远,指挥官的指挥能力就越是下降,指挥效果就愈是不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人数较少的精兵战胜人数较多的杂兵,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对李行周来说,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对方的传令体系效率到底如何,当两支部队的指挥官同时对自己的部队下达命令时,谁能率先执行指挥官作战意图,谁就离胜利更近一些。
而对李行周来说,他关心的已不是自己的部队执行效率是否比对方更快,而是比对方快多少。
从中军大帐的传令兵飞马离开开始,到各部队行动展开,用了差不多一刻度时间。
沙漏上的有十二个大刻度,代表十二个时辰,每个大刻度上还有十个小刻度,因此一个小刻度相当于十二分钟。
这相比左翊卫不到三分钟的传令效率,相差了太多太多。
十分钟,将近十分钟的时间差,也就是说,战场之上如果双方同时下达作战命令,那么李行周的部队将比对方早十分钟做出反应。
考虑到指挥官的信息反馈系统同样如此,那么这份时间差还要继续增加,可达到二十分钟,而这还是对方十万人的传令效率。
这其中不仅有兵员数量原因,也有兵员质素原因。
得到这份答案后,李行周立刻转身离开,对李白狮道。
“写封军报给大营。”
“就说让张弼率领鹰扬卫,慕容顺率领飞熊卫,从左右两翼部队立刻向两侧延伸,横向覆盖全部战场,骑兵全部后移至后方,给大家时间,后日决战,我左翊卫打头阵。”
王行衍有些担心。
“我们打头阵吗?”
李行周想了想,认真回答道:“打!”
......
回到自己的营地,李行周继续观察对手动作。
王难得急急而来:
“报!薛元帅大军已全面到达,战场清理依然继续,前方战场已清理完毕,目前正在安营扎寨!”
“看见了。”
李行周懒洋洋地回答。
“集中全力打扫前方战场,第一时间建立防御体系,指挥效率虽然不怎么样,指挥官却还不是笨蛋......不过可惜,就其表现来看,依然有些拘泥于死板套路。”
“老将的通病。”
王行衍也在用千里眼观察着笑道。
随着薛讷大军的源源开至,清理战场的度加快,前方战士阵形排布的成立,战场上的紧张气氛逐渐浓厚起来。
大唐平西军、大唐南衙十二军、大唐禁军、鹰扬卫、飞熊卫等军旗。
同时出现在苍茫大地上。
旌旗一路招展,马蹄狂踏,飚扬出风火雷霆之势。
薛讷此次出征总共带了左屯卫、振武卫、宣武卫、右屯卫、鹰扬卫、飞熊卫等大唐精锐。
除去左屯卫这次被薛楚玉带出来打残了。
右屯卫留给黑齿常之了。
还有余下精锐。
而鹰扬卫、飞熊卫更是大唐亲军上十二卫中的精锐。
振武卫、宣武卫也是百战雄兵。
一些基层军官骑着战马在军阵中间跑来跑去,安抚大家的情绪,约束士兵的行动。
要大家不要妄动,没有命令不许出击。
当远方的那面王旗终于出现在地平线的远端时,吐蕃大军出了热烈的欢呼声,那是薛讷终于来了。
八万吐蕃军踏着钢劲雄浑的脚步,在地面上轰出隆隆的声响,巨大的雕龙车辇在二十头牛马。
四十名吐蕃战士的推动下缓缓前行,就象一个巨大的战争标耙,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
薛讷微眯双眼,看着那盘龙王驾,还有那高大的迎风飘展的王旗,心中炽热的火焰升腾,昂扬出惊天斗志。
他的身后,参军将军刘韬,行军司马卢玉伦、行军长史封常德、中军将军薛慎惑、右军将军薛楚珍、鹰扬卫张弼、飞熊卫慕容顺、振武卫殷文山、宣武卫冉阳伯、左翊卫李行周也纷聚于一堂。
那一刻,薛讷缓缓道。
“后天一战,将决定我平西军命运之存亡,无论成败,我们都将永留史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