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1)(1/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清军铁蹄铮铮,杭州的青楼妓馆却依旧夜夜笙歌。殊不知,忘却亡国之恨的,正是这群流连于青楼妓馆的文人雅士们。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下,不亡何待!
婚姻之事有父母做主,无非贤良淑德,门当户对;纳妾之事有正室操办,无非传宗接代,宣泄**。若要找寻真正的爱情,怕是只有青楼妓馆,方能满足。
青楼之妓不同于娼,大多以卖艺为主,卖身为辅。青楼的小姐们不仅要貌美如花,更重要的是色艺双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笙歌舞蹈,需样样精通。青楼中的名妓大多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的天赋,被发掘后,从小便接受全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最终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的名妓不仅身价极高,且绝不轻易接客,甚至有些人,常年卖艺不卖身。身为名妓,最为人看重的,也绝不仅是外貌,而是才华。
明末清初,文人士子对于青楼名妓的追求达到了巅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秦淮八艳”。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出了八位才艺过人的名妓,后人将之称为“秦淮八艳”。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和南部教坊,即名妓聚集之地。
余怀的《板桥杂记》记载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总称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这几人不仅擅长南曲,才华过人,且都或多或少地改写了明末清初的历史。
而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武林城杭州,西子湖畔“相宜楼”的赵青娘凭借一曲《西湖剑器舞》一举成名。相宜楼之名取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相宜楼中的头牌姑娘赵青娘也如诗中所写,无论淡妆浓抹,都有一番别样风情。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