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1/2)
明思宗朱由检自缢身亡,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拟在南京拥立新君。但朝中多年来的“东林党”[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党”之“党”,指朋党而不是近代政党。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与“阉党”[阉党一般指明代依附于宦官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政治派别。明英宗幼年即位,宠信宦官王振,阉党势力开始形成。此后明宪宗时宦官汪直、明武宗时宦官刘瑾都曾广树党羽,专擅朝政;明熹宗天启年间,大宦官魏忠贤专权,一大批朝官依附其权势,阉党势力达到历代顶峰。]之争令新君人选迟迟不能确立。虽然按照常理来看,东林党之士族多为君子之辈,而阉党则多为小人。然而明末之势,并非全效正德年间刘瑾与王阳明之事。东林党人虽以王阳明“心学”为圭臬,然其大多清高自重,凡事怏怏而谈,而无实际之法,早已失了阳明先生当初“知行合一”精神内核。加之多年党争,东林党人一切以打击阉党为目的,意气用事,多尚空谈,误国不少。
出于私心,以钱谦益为代表的东林党人不顾伦序,推开与崇祯帝血缘最近的福王朱由崧,欲立潞王朱常汸,称其贤能,堪当大任。如此一来,史可法于立嫡立贤之间摇摆不定,这令马士英抓住了机会。[福王之父老福王朱常洵之生母郑贵妃乃明神宗宠妃,神宗曾有意立其为储君,最终在东林党朝臣的反对之下作罢。是以东林党人害怕福王即帝位后,对东林党人进行报复。]
马士英先是依附东林党,赞成立潞王为帝,后又提出要去广西迎接明神宗之子桂王来南京即位,最终,在太监“胎里红”卢九德的撺掇与要挟下,马士英转向福王,并得到了其老友阮大铖的支持。
此时,福王拥立,再无异议。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但史可法却失去了拥立之功,致使史可法在朝中失去了国君的信任,反倒是马士英有策立之功,被封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兼凤阳总督。史可法只忝居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从此,大明王朝开启了它短暂而又坎坷的南渡偏安时代,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南明”。
而大明王朝曾经的权力中心则迎来了新的主人,清顺治帝驾车由盛京出发,迁都北京,盛京遂成为陪都。
这一年,在中华大地上,同时存在着四个政权,除却清、南明、李自成大顺外,同为农民起义军首领的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