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文名(1/2)
独尊儒术在文学界掀起的风暴完全超乎了岳山的想象,短短半个月时间此书就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要知道现在可是交通落后信息传递不便的唐朝,连皇帝的政令都不一定能保证半个月就传遍全国。而他的书却做到了。
还是那句话,儒家的读书人被压制的太惨了,这本书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救命稻草。
随着书籍的传播,岳山的名声也传遍大江南北,被天下读书人奉为楷模,不知道多少人慕名而来找他交流学问。
不过大多数人的拜访都被他婉拒了,或者让书院其他人出面招待。但他能拒绝的只有普通人,大儒是不能拒绝的。
所以这些天来他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天南海北的读书人,说实话真累,但收获也非常的大。
这些可都是大儒,每个人都是饱学之士,和他们交流岳山获益良多。而且再和这些大儒交流的同时也慢慢的向他们灌输一些想法。
比如,我儒家成了百家争鸣的最终胜利者,就要表现出胜利者的气度出来。给表现比较好对儒家比较友善还能为儒家查漏补缺的学说一个小舞台。
尤其是法家、兵家,律法和军队都是维护儒家统治的基础啊。
还好现在是盛唐而不是文宋,此时的读书人并不缺尚武的精神,又因为李世民的打压没有唯我独尊的想法,很容易就接受了岳山的想法。
见形势一片大好,岳山又在此基础上抛出了‘儒家为本百家为用’的理念。
这个理念一出文学界再次热闹起来,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不屑一顾。不过总体来说支持的人还是占多数的。
持不屑态度的主要是道家传人,我道家的创始人可是老子,皇帝的祖先。而且皇帝还明确支持道家打压儒家。
当年儒家能搞出独尊儒术,现在我们未必不能搞出一个独尊道术出来。
你们儒家不想着巴结我们,还想着让我道家当你们的附庸,真是天大的笑话。
但不管道家怎么想,岳山都一如既往的向外界传达着自己的想法,时不时的就会抛出一个惊世骇俗的新概念出来。
他的文名也一点点增加,现在就差一个契机就可以在文学界树立山头了。
而随着他这种交流和讨论,一个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就是儒家必须要革新了。
而也就在这时,龙首山突然传出一个消息,清水候岳山准备闭关著书,谢绝所有访客。
当这个消息传出并被确认后,文学界一片哗然。虽然大家都承认独尊儒术立意高远,但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才十三岁的岳山能真的著书立说。
读书人的无情之处红果果的展现出来,前一刻还极力吹捧他的人开始转过头来嘲讽他不自量力。
岳山著书立说也成为书生们酒席间的一个笑话,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这部“大作”的发表,以期看到一个更大的笑话。
只有极少数人谨慎的相信他或许真有过人的才华。但这些人也不敢站出来为他说话。
然而很快就有新消息传出,岳山并不是一个人写书,和他一起闭关的还有大儒李纲和孔夫子的嫡系后人孔颖达学士。
得到这个消息后,为学界为之失声。然后不少人突然就觉得手里的馒头他突然就不香了,还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酸味儿。
大儒李纲和学士孔颖达,和他们一起组队写书,就算栓条狗都能写出皇皇巨著了吧。这个岳山运气怎么就这么好呢。
对于这些岳山自然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他也不会理会。与其和这些人置气还不如多想想新书如何写,到时候用新书打他们的脸岂不是更好。
而且此时他正忙着和李纲、孔颖达讨论新书的选材问题,更没空理会那些柠檬精了。
“儒家的核心典籍和根本就在于论语,我们要向革新儒家就必须要从它着手。”虽然之前已经说好要对论语动手,但岳山还是详细的讲述了自己对论语下手的原因:
“然而现在流传的注释却是汉代何叔平的《集解》,网罗的是汉儒旧义,只怕离孔子之道相差甚远。”
“近代对论语的诠释唯一能上得了台面的唯有前朝梁黄侃的《义疏》,然而又有太多谬误之处。所以我想重新诠释论语,使其副本归元。”
“我的目的很简单,不想让祖学继续蒙尘。”孔颖达的话很简短,但带着不容更改的坚定。
“呵呵……说的好,翠岚有此雄心壮志是儒家的幸事。我加入进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发挥一下余热,看能否帮你们查漏补缺。所以此次著书主要依靠你们两人,我可不会帮什么忙。”李纲笑呵呵的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