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疗伤普陀山(1/2)
众人闻言自是喜出望外。计议已定,大家便又重新上路。
路上,周铁山便将江南分舵冯千里生活奢靡、腐化堕落一事原原本本告知杨鼎天,杨鼎天听罢气愤不已,叹息道:“唉!这个老冯真是……,我久不在帮中行走,想不到他竟堕落至此,关于他的事我此前也曾有过耳闻,只是没想到如此严重,此番前来便是想一探究竟,却恰好在此地遇到你们。也罢,这次从菩提大师那里返回我定要前去好好整顿一番,否则我丐帮的清誉岂不毁于一旦。”
周铁山点头道:“正该如此。”
此时,张彪道:“帮主,您与那菩提大师切磋武艺,究竟谁的武功更高些?”
杨鼎天看了眼张彪,淡然道:“各有所长,不分高下。”
张彪嬉笑道:“帮主何必谦虚?我看那老和尚肯定不是你的对手。”
杨鼎天摇了摇头,不在言语。
路上无话。这日,众人自钱塘江乘船入海,数日之后,到达普陀山。
普陀山是四大佛教圣地之一,观音菩萨的道场,山上有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相传在后梁贞明年间,有一日本僧人慧锷到五台山参加法会,返回时迎回一尊观音塑像,行至海上遇大风所阻,遂至一岛上躲避。慧锷认为是观音菩萨不肯东去,于是便将此像留在岛上,受当地人的供奉,久而久之便有了这座“不肯去观音院”。
北宋神宗年间,皇帝出巡至此,见庙中宝像庄严,香火鼎盛,心情大悦,遂下令扩建庙宇,并更名为“宝陀观音院”。至明代改为“普济寺”。
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每逢农历二月二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为观音菩萨的降生、得道、出家之日,因此必在此地举行法会,届时僧侣云集,摩肩接踵,盛况空前。即使是平时,来此朝圣者也是络绎不绝。
普陀山地处狭长,面积约十余平方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北部有一片沙滩,名为“千步沙”,南部有一座紫竹林,紫竹林后便是“宝陀观音院”,“宝陀观音院”之后有一座山峰,挺拔峻秀,名为“飞来峰”,峰顶有两块巨石,形似龟状,名为“二龟听法石”,传说是有两只海龟被观音的说法声所吸引前来偷听,久而久之竟化作两块石碑。
菩提大师的住所便在那飞来峰上。
众人来至在菩提大师的住处。在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座小小的庭院,古朴简拙,清静雅致,正是远离尘世的清修之所。
菩提大师见众人到来十分高兴,尤其是见到杨鼎天更如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喜笑颜开,当下将众人让至屋中,沏茶待客。
寒暄过后,杨鼎天道明来意,菩提大师连忙为于万年查看伤情。看过之后,菩提大师亦眉头深锁,半晌无语。
杨鼎天道:“大师,您看可还有救?”
菩提大师思索片刻,沉吟道:“他的毒气以遍及全身,幸亏你们封住了他的胸前穴道,毒气没有侵入心脉,否则……,即使如此,要治愈他也绝非易事,老衲也只能勉为其难,至于最后他能否醒转那也只能是看他的造化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