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征战天下】(1/2)
因此,即使野战失败,即使其他城池丢失,大多数城池依然能够顽强坚守,迫使隋军和唐军只能逐城攻坚。而当年辽西一带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原王朝只能在每年有限的几个月内展开大的军事行动,想简单地依仗数量优势短时间内彻底击灭高句丽是不可能的。
三是隋军和唐军指挥上的失误。隋错在托大,炀帝的瞎指挥就不了,连来护儿在平壤也因大意而惨败,明全军上下一开始太轻视对手了。
而唐军最初也准备速战速决,一击即将高句丽打垮,明对高句丽的认识和了解还是不够深刻,后来的袭扰、疲敌再决战的战略才是上上之策。
其次以天子的安危为由,在歼灭了高句丽最大的野战兵力后,放弃远程奔袭的方案,又错失了良机。
其实大可以让太宗留驻辽东城,由李绩、李道宗等人执行奔袭任务,高句丽当时是拿不出足够的兵力在应战二李的同时,对辽东展开大规模进攻的。
胸怀匡扶宇内、一统三韩的新罗王金法敏面对区区四万唐军,慌张了。什么驱逐唐军,什么统一半岛是不敢想了,先把眼下的难关过吧。
搞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老本新罗赔进去,那就连哭的地儿都没了。为了避免唐军攻入①,新罗,金法敏当即加强边境防御力量,依靠边境地区多山且险峻的地形,构筑防守工事,派驻重兵。
企图阻击唐军于境外。“使将卒各守要害”《三国史记》金庾信传在加强军事守备力量的同事。伟大的新罗文武大王金法敏在大唐面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继《答薛仁贵书》之后再次上表《乞罪书》。
这份《乞罪书》没有分析的必要和价值,因为通篇金法敏都在极力奉承大唐。到大唐都是什么“圣朝”、“天兵”,到自己都是“臣某”。一会儿“顿首顿首”(磕头),一会儿“死罪死罪”。全篇没有任何正式的、具体的内容。随后,我把这篇《乞罪书》也附上来吧,其绝响之奉承、其无耻之厚颜,足可做后人书写《检讨书》《道歉书》的范本。
当然了,金法敏知道,光不练是不行的,大唐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为了表示一点诚意。金法敏还拿出了赔罪礼,共计银子33500分,铜33000分,针400枚,牛黄120分,金120分,四十升布6匹,三十升布60匹。
这个分在当时到底是个什么计量单位,我不知道。按照我的理解,10分为1钱,10钱为1两。那这家伙也就拿出了1两2钱的金子,335两的银子。330两的铜钱……真是寒酸。我们都觉得寒酸,对于物产丰富的泱泱大国来,更是九牛之一汗毛也谈不上。
金法敏知道这点礼不多。但他只能拿出这些了,最近新罗的日子也不好过。连年累战,几乎掏空了新罗的国力。又赶上今年收成不好“是岁,谷贵人饥”《三国史记》但是金法敏还有后招,这才是金法敏真正的大礼10名大唐战俘。
这10名战俘包括熊津都督府的司马禰軍、包括运送军粮的钳耳大侯等人。除了归还战俘,金法敏把抢夺的大唐的运粮船等军资也还给了大唐。
总之,为了自保,金法敏做着很多努力修工事、送金银、装孙子……不过,金法敏你多虑了,目前大唐压根儿就没想着来打你。因为相对于你新罗,高句丽的镇叛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在击败新罗军之后,唐军在高偘、李谨行的统帅下,继续清剿高句丽叛军。
毕竟,高句丽叛军不收拾干净,唐军不可能放心南下攻打新罗,因为背后总是有人拿着刀,不管来不来砍你,你心里总是担心,这也是正常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唐兵力不多,没有多到可以一战而攻灭新罗。
大唐灭亡高句丽和济两国,所投入兵力都在十万以上,且大军主帅都是战功赫赫、经验丰富的李世勣苏定方等人。而新罗能够与高句丽、济二国周旋几十年没有被灭亡,可见实力与两国也不相上下。
所以,就凭高偘、李谨行,就凭四万唐军,就想灭掉人家?大唐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至少不是现在。新罗跑了,高句丽叛军再一次失去外部支援,将独自面唐军。
这次,我们把主角换成了李谨行,前面过李谨行很厉害,有多厉害?我们来看看李谨行的表现,希望不要让我们失望。
这段时间净干了些无味的分析工作,很久没有深刻来认识哪怕一位大唐将领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李谨行开始起。“(李)谨行伟容貌,勇盖军中,……,夷人畏之。”
《新唐书》卷一二十三诸夷蕃将李谨行简历姓名李谨行民族靺鞨族生年无可考卒年公元62年仕途履历665年,营州都督;666年,左监门将军;60年,右领军卫大将军;……主要功绩此前,尚无明显战功著于史册,且出场次数不多,截止目前仅有的几次露脸机会要么是跟在名将(如李世勣)后面打扫打扫战场,要么就是和其他知名不高的将领一起剿下匪(如现在正在进行的清剿高句丽叛军),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看完这份简历,实在让人失望这样就能坐上十六卫之一的右领军卫大将军?
不需疑惑,因为李谨行是个“将二代”,其父突地稽生前可是部落酋长、右卫将军、耆国公,而且这个公爵是靠战功拼来的。俗话,将门虎子,这李谨行从跟着其父打过刘黑闼、打过突厥。算是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战争对他来肯定不陌生。经验对他来肯定不缺少。
此外,李谨行还有一支精锐兵力数千人的私人部队!这支私人武装的前因后果历史没有告诉我们。不过,大家知道但凡能够豢养私人武装的都是不好惹的主儿就行了!
身上流着靺鞨的血、又是将门之后、还豢养着私人武装、又常驻边境,你他不会打仗,可能冤枉他了。从他五年的升官经历可以得知,李谨行在边境地区没少打仗,但是为什么名气不大?史书着墨不多呢?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