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征战天下】(1/2)
自此,苏定方完成了史上前所未有的“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伟大壮举!无人能够超越!苏定方可以回国庆功受赏,可是,留守济的唐军日子可不是很好过,不但不好过,还过得很艰难!
济已亡,但是有个问题还没弄清楚,大家可能没在意,但是我还是要点出来。⊙,这个问题就是‘济亡国之时的太子究竟是扶余孝还是扶余隆’。
既然我想用心写,大家捧场用心看,我们就尽量不要留疑问吧。在国内外史料中,济末代太子到底是谁,史籍上记载有出入,即使同一本史籍,前后也有出入,将我弄迷惑了。之所以在上一篇正文中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出于担心把大家搞混淆的担心。
那就这样,我在这里谨将各种史料中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记载全部拿出来,大家一起分析!1这个问题呢,我从多个角来分析过(其实也没什么角,因为很乱),但最终分析不出来,或许可能只是金富轼一个人记载的失误吧。
虽然我不能确定他们到底哪个是太子,但是他们现在的身份我们却可以明确——都是大唐的战俘,扶余孝在此以后几乎没有什么记载了。而扶余隆在664年,济遗臣的复国运动失败后,被唐高宗李治任命为熊津都督府都督。
继续治理他的济故地,虽然他最终没敢去上任!好了,国家都亡了,再争谁是太子也没什么意义了。我们就此切入正题吧。这次我们的目光要远点了,接落在倭国!
倭国出场公元660年9月。倭国,都城大和州(新旧唐书中都没有明确点名倭国的都城在什么位置。但据记载,倭国先以筑紫城为政治中心,后徙治大和州。)
一个人匆匆走向王宫,向时任倭王的齐明天皇呈上了一份奏章,来人为原济二品率沙弥觉从,奏章全文为“今年七月,新罗恃力作势,不亲于邻,引构唐人。倾覆济!君臣总俘,略无嚼类(‘不留活口’之意)!
于是,西部恩率(济三品官员)鬼室福信赫然发愤,据任射岐山(倭国称呼任存城为任射岐山),率(济二品官员)余自进据中路九麻怒利城,各营一所,诱聚散卒,兵尽前役,故以棓(bàng聚集聚拢之意)战。新罗军破,济夺其兵,继而济兵蕃锐,唐不敢入。福信等遂鸠集(意为‘聚集’)同国,共保王城,国人尊曰‘佐平福信。佐平自进!’唯福信起神武之权,兴既忘之国。”
这份奏章就我就不细细翻译了。大意就是新罗联合大唐灭了济,而济残余势力在各地继续召集人马反对大唐。并击败新罗和大唐的讨伐军队云云。按中国人的法,这份是一份喜报!为什么要送到倭国来呢?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很快就有答案了!公元660年10月,又一个来自济的佐平贵智来到倭国,这次来者没有绕弯子,接跟倭国的齐明天皇“唐人率我蟊贼,来荡摇我疆场,覆我社稷,俘我君臣。
而济国遥赖天皇护念,更(再次)鸠集以成邦,方今谨愿,迎济国遣侍***王子丰璋(在倭国为人质的济王子扶余丰),将为国主!”现在明白了吧,这是济遗臣前来搬救兵了。并希望把在倭国作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带回去,以扶余丰之名义召集济残余势力,以图复国!
那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济王已降,济国已亡,唐军主力已经回国。这中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济的使者怎么跑到倭国去了?福信是谁?扶余丰是谁?济怎么称呼倭王为天皇?……其实,这一切的疑问都因为“济之烬复炎”
济之烬复炎大唐平定济,采用的是猛虎掏心的战略,即长途奔袭,接沿江深入济腹地,兵临其都城泗沘,迫使王室投降。但是历史上,每个国家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被灭亡后,总是有一些不甘心亡国的前朝遗老,在各地继续组织抵抗,妄图(企图)复国。
济也不例外,在王室投降之后,各地也出现了很多地方武装,纠集残余势力,举起反唐大旗,妄图将唐军驱逐出济。载于史册的一些反唐势力总共有一下这些,大家有兴趣就看看,没兴趣就接跳过去,因为这些势力在历史上也就是露了下脸,没掀起多大的风浪,只是,苦了倭国,也跟着瞎参合,结果留下了“史上中日第一战”全军覆没的美名!
主要的叛军势力有聚集于周留城的鬼室福信(时为三品恩率、扶余义慈的侄子)与道琛(和尚);占据任存山的黑齿常之(时为二品率兼风郡将。此人是个例外,以后还会多次亮相)与沙吒相如;占据贞岘城的余自进(时为二品率);占据任存城的迟受信;占据豆尸原岳的正武(时为一品佐平);……济境内一时间风起云涌
!而此时唐军方面呢?大总管苏定方回国时,只留了一万唐兵给郎将刘仁愿,让他镇守济故都泗沘城,此外,又拨了由新罗王子金仁泰率领的七千新罗军协助他。就这么多!
对于一个曾经拥有七十六万户人口的济,只留这点兵力是不够的,但是,只能给这么多了,因为大唐最近很忙660年5月(济亡前两个月),唐军讨伐奚、契丹;660年9月(济亡后两个月),唐军讨伐铁勒;660年12月(济亡后五个月),唐军讨伐高句丽;661年10月(济亡后一年余),唐军讨伐回纥;……我们刚认识的几个名将如契苾何力、苏定方、薛仁贵等都在以上的军事行动中带兵征战。那大唐留给济的是什么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