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四章 有一片雪花叫别处 第四节 别处开启序-不是巧合(2/2)
“别再‘您’‘您’的了,我们是哥们,改成‘你’!”我笑道。
上官秦突然明白,原来历史是由“主人公”们和“史学家”们共同“创造”的。
“你听说过‘二十年内无历史’吗?”
“历史?师父,我们写的是史志,不是历史。您从哪听来的。”
“哦,对,对,你们写的是二十年史志。”
上官秦回身取出一本书,翻开一页念了起来:“如果站在一个长时段的角度来审视……史家也需要一个沉淀思考的过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文章合为时而著’,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又都是相对时间的感念……用一定的规范和格式表达出来,即所谓‘历史学’或‘历史编篆学’。归根到底,历史学终究去不了叙述者的主观性,所以历史学乃人文学,非‘社会科学’也。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时代的任何一本史书,都只能是一家之言,完全真实的历史可能永远无法还原。”
徒弟一脸茫然,“师父,我们写的是史志,不是历史,都是单位那些事,肯定是真实的记述。再说,有您把关,绝对没问题。”他翻看了一下我手里的书,问道:“师父,您喜欢看这类书?”
徒弟的话不是反驳学者,是在反驳上官秦。对啊,拿专家的的话挡他时,是不是也在否定自己曾记录的内容的真实性?
不是!上官秦坚决否定着!
坚信自己直接接触过的东西,日记里记载的内容,虽然不是真相的全部或能反映真相,但最起码记录了原始的表象的真实。自己要给自己证明“……自己能够尽量约束主观性,力求做到客观,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找那段真实的历史”。何况,好恶和口味而取舍是基于道德底线的,是亲身经历的“个人见解”。
想做史学学问的人,内心都很强大,都要背负得起被“骂”的现实。最初施耐庵编撰出武大郎时,被骂,没想到有人探究出武大郎的真身,也被骂。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