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准太子妃(二)(1/2)
太子的婚事,是在大都崇国寺事变前三日的夜里定下的。
那夜甄缙换了朝服匆匆进宫,大都皇宫玉德殿上,不只有忽必烈和南必皇后,当然还有阿合马。
旧年冬月,太子于中书省前痛殴阿合马一事过后,阿合马一党的御史纷纷上奏,却都被阿合马按下了。然而忽必烈心如明镜,只是不加斥责,反而比往年赏了更多奇珍异宝给太子府以示安抚,崔斌一案终究是没能昭雪。
不久,南必皇后便劝谏道,太子既已行冠礼,当择定一门亲事,充盈太子宫室绵延子嗣方是正理,忽必烈深以为然。
南必皇后和阿合马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意,京城之中宗室贵女虽不在少数,出挑者更是芸芸,然而这位太子妃的择定,意不在这个位置本身,而是需起一条牵制东宫的臂膀。
阿合马筹谋多日,方举荐一人。
忽必烈多日来正为太子妃人选大感头痛,看到阿合马奏折上的那个名字立时眼前一亮,大为肯定。
阿合马所推举的太子妃人选,正是弘吉剌氏阔阔真。
阔阔真虽有郡主封号,然而其祖上并无显赫军功,且远离皇权中心。因忽必烈先察必皇后出自弘吉剌氏,阔阔真之先祖父曾为察必皇后父亲的近侍,故而元朝开国之初受了封诰。
阔阔真的父亲承袭祖辈荫封,原本留在草原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年内忽然调任中书省郎中,居正五品衔,那自是阿合马的意思。
阿合马初为察必皇后父亲的家奴之时,曾与阔阔真先祖父颇有些交情,他心知阔阔真以弘吉剌氏的出身,当不致令太子心生抵触,而忽必烈十分敬慕爱重这位已经仙逝的察必皇后,对其族人自然是青眼有加。
他亦知这位阔阔真性情开朗,不善心计,做不得东宫的贤内助,实是不足为患。阔阔真久在草原,如今既进了京,少不得便需要人替她打点,南必皇后当然义不容辞。
如此一来,只需将随嫁太子妃入东宫的亲卫陪侍安排得周全,将来想要监视牵制东宫自然不在话下。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太子当场便拒了婚。
忽必烈一时震怒无常,南必皇后脸上亦是略有些挂不住,倒是阿合马一如往常,镇定自若。
太子府的守卫严密,可谓密不透风,阿合马自然是无法得知太子府中竟藏着一位佳人。不过太子拒婚的那一刻,他便猜到太子已意有所属,并且这一猜测很快就在崇国寺前得到了印证。
这一招,阿合马没走错。
赐婚的上谕已下达,皇命所至,纵然甄缙千万个不愿意,也终究是违逆不了的。
太子殿下若是妥协,那是最好不过。若是执意拒婚,圣心不悦倒也罢了,左不过拖延时日另择人选,而此人选定然不会摆脱南必皇后与阿合马的掌控,甚至更易掌控。
然而更令阿合马得意的是:太子有了心上人,那便意味着,他有了软肋。
只不过他没想到,太子心中之人竟是一个他眼中再低贱不过的汉人。
这可不是上天送他的大礼么?与这一大大的惊喜相比,当日崇国寺行刺不成、自己亲子被贬之挫,都算不得什么。
一时大都朝中风言风语四起,都说太子殿下为一个汉人女子迷了心窍,沉沦美色不理政事,甚至要将大元江山拱手相送。
说故事的人绘声绘色,仿佛亲眼所见一般,这些话传到宫里,忽必烈虽对汉女之事略有疑心,却对江山相送之语云云付之一笑,喝令臣子不得造谣生事。
这些流言蜚语,甄缙是不在乎的,毕竟人事可为,人心却难解。他只是疑惑:当日崇国寺前澄儿与玉无泽密会一事,究竟是谁泄漏出去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