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1(1/1)
1939年9月5日,湘北大地上一片丰收的景象,一块块稻田已经变成金黄色,沉甸甸的稻穗弯着腰,在和风中不住地摇晃。看着稻田里起伏的稻浪,农民们满心喜悦,脸上充满着对丰收以后的憧憬。他们谁也不会想到,不久以后,这里就将成为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
武汉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军没有继续南进,而是在湘北新墙河一线与中国守军隔河对峙。汪精卫叛国投敌后,日本从中看到了希望,改变了策略,即以政治诱降为主,辅以军事打击作为诱降的手段。从8月开始,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冈村宁次就开始调兵遣将,集中了步兵10万,飞机100余架,外加一部海军,决心以强大兵力、优势装备集中消灭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一则解除对武汉、南昌的威胁,二则打击中**民的抗日意志,从军事上配合和巩固汪精卫的伪政府,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湖南盛产稻谷,是中国著名的谷仓,也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兵员的重要供给地。省城长沙更是华中重镇,武汉、南昌会战后,长沙的战略地位已经上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屏障西南大后方的门户。鉴于长沙的重要战略地位,第9战区判断出日军将要进攻的目标是长沙,也开始加紧部署,严令各部队整顿备战。
117军没有接到防守任务,而是作为第9战区的总预备队原地待命,张一鸣清楚,这意味着他的部队要打的将是最艰险的恶战,对此他早有思想准备。进驻湘北以来,他就知道日军迟早会进攻长沙,早就针对湘北的地形进行练兵。由于湘北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有利于敌人的机械化部队进攻,不利于中国守军进行防御战。为此,9战区下令破坏一切可供日军利用的道路,不管是铁路、公路还是乡间小路,只要汽车、大炮能过的地方,全部“毁略还田”,以减缓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前进步伐。接到命令以后,张一鸣下令各部队配合驻地的民工,挖开道路,再耕地放水,使道路完全变成农田。
512团驻扎在一个名叫永寿的小镇,镇外有条通往长沙的公路,几天来,官兵们和当地百姓一起顶着烈日,挖路耕地,干得热火朝天。这天下午,天色十分灰暗,灰黑色的乌云从东南方涌来,把太阳完全遮没了,空气潮湿、闷热,让人觉得难受,地面上到处可见低飞的红蜻蜓。
“要下暴雨了。”孙富贵放下手里的铁锹,取出毛巾,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他来自干燥、凉爽的北方平原,虽说到南方呆了几年了,还是不喜欢这里的气候,不用说别的,一到夏天,气候炎热、潮湿得犹如洗蒸汽浴,稍微动一动就是大汗淋漓,就是坐着不动,身上也照旧黏糊糊的,让人浑身不舒服。
他身边一个叫刘锦辉的新兵看了一眼天,又看了看一直连到天际的金色稻田,他是农民出身,看到这丰收在望的景象,心里别有一番滋味,问道:“连长,你说日本人会打到这里来吗?这么好的稻子,打起仗来就糟踏了。”
孙富贵也是农民出身,理解他的心情,说道:“现在不是还没打吗?趁打仗之前割应该来得及。”
“连长,你说日本人能打到长沙吗?我家老老小小十几口人,逃难可不容易。”刘锦辉是长沙附近的人,长沙是日军的进攻目标,他不能不替自己家里担心。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