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水镜居(1/2)
来到卧龙岗的新木屋,诸葛亮发现黄承彦绝对是个风雅之士,自己当初只是提了一些要求和设想,如今已经完美的完工了。
木屋临山间溪水而建,茂密葱茏的竹子沿着小路错落有致地站成数排,院子内有细沙、木平台、假山,甚至还有简易的拱桥,整一个日式枯山水的园林景观意境。诸葛亮不由的想起后世要是有这样一座别墅,估计能卖个天价了。院门外还依照自己的要求挂了块木牌,命名为“草庐”。
黄月英显然是早已来过此处,弄不好这里还是她亲自督建的,站在一边自豪的问:“夫君以为如何?”诸葛亮点头道:“完美,那边要是有个葡萄架什么的就更好了。”黄月英看着院子边角的一块空地点了点头道:“嗯,主意不错,回头我就让工匠按上篱架。”
想到葡萄,诸葛亮就不由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淫秽的事情来,毕竟是新婚男女,难免有些把持不住。二话不说就让小满去指挥下人们布置房间,同时一把就把黄月英抱起在脸上奖励了好几下。
好吃懒做原本就是人的天性,人总是在解决了安危之后才会考虑温饱,而解决了温饱之后才会考虑娱乐,当一切生活都变得非常有质量之后,就会考虑如何自我实现了,虽然和马斯洛的金字塔并不完全吻合,但诸葛亮觉得道理是一样的。在过了还几天种马的生活之后,诸葛亮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该干什么的事情,光靠黄家和叔父的庇护总不是事。
躬耕于南阳卧龙岗,诸葛亮才不信这样死读书的人将来能够一鸣惊人,他决定出去走走,寻访一下智者名士,如今有机会不愁吃喝,不如去多结交一些年轻的俊才,日后也不至于单枪匹马。
从父辈先生们处得到的一个重要知识就是别管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能干,在政局朝堂之上没有盟友和势力总归是不行的。回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几乎近妖的神机妙算,也敌不过刘关张的猜忌,后期哪怕是权倾朝野的一国相父,依然会有人在背后使绊子,说明诸葛亮的党羽在蜀国还不够丰满。
岳父常年外出游玩,家里的作坊已经基本交给了黄月英在经营,卧龙岗远离城区,于是两人又搬回到了新城黄家的别院。如今诸葛亮就是一个标准的吃软饭,没什么不好的,家里不是还有个岳父也如此吗,诸葛亮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来到了庞德公家中,说明来意,就自顾自的去泡茶了。如今来庞德公府上和自己家也没区别,庞德公的儿子庞仙民是自己的姐夫,庞德公算起来也和自己是亲戚,见面应该叫伯父才对。
“你想要入仕?”庞德公如此推测,对于诸葛亮,他还是很在意的,这是他最看重的晚辈之一。
诸葛亮一边考着茶一边道:“现在还不想,但将来不好说,也许将来会有这么一天,所以需要多一些朋党啊。”对于庞德公,他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就算他隐瞒庞德公也能一眼看出来。
庞德公摇头笑道:“呵呵,你这小子,在等明公?”
诸葛亮试了一口热茶水,吧唧了几下嘴道:“明公,眼下就有,但未必是适合我的,小侄年纪尚浅,历练不足,如今就算有明公也未必用得上我。”
庞德公点头道:“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哈哈,我倒是有一些徒子徒孙和后生晚辈,不妨引荐与你。”
诸葛亮给庞德公添了一碗茶水道:“该不会也是那啥组织的人吧?”
庞德公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道:“大家本就同根,何来这么多忌讳?你现在成了黄承彦的女婿不也是一样吗?”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其实庞德公早已经是看破万事拥有大智慧之人,怎会有什么门户之见,早已将学问和真理看作为最高的追求。所以对诸葛亮等有智慧的晚辈也是悉心培养,倾囊相授。
于是,庞德公与诸葛亮约定了时日,在水镜居相会。听名字诸葛亮就知道要见谁了,既然叫水镜居,那必然就是水镜先生的隐居之地了,诸葛亮心里暗道:果然如此,也是该见见这个传说中的司马徽了。
不日,诸葛亮就根据庞德公所描述的位置询问到了所谓的水镜居所在。并不难找,只是据说是位于襄阳西北的一座名为解佩渚的沙洲之上,所以还需船度过去。解佩渚上四面环江,位于汉江之上,仿佛一座孤岛,并且岛上满是桃花,不明确切名字的村民就称之为桃花岛。
诸葛亮沿着桃花小径来到此处,唯一的感叹就是水镜先生绝对要比自己有眼光,连找个居所都如此风雅,夏日里四周水汽弥漫,简直如仙境一般。
只见一个很大的院子藏于桃花林间,院门口还放着两块牌子,上书:水至平而邪者取法,下书:镜至明而丑者无怒。看字面的意思应该是公正无私的意思,但在诸葛亮看来却觉得并没那么深奥,据后世传说水镜先生是个好好先生,对所有人都是笑脸相迎,这两句估计是表明自己心境的另一种解释吧。
院门虚掩并无人看守,叫了几声“有人吗”却并没人回应,就推门走了进去,想来这位好好先生自然是好客的。
迎面从屋子里出来的居然是许久未见的徐庶,这让诸葛亮大吃一惊。就见徐庶匆匆走跑来,脸上还是那一股神秘的笑意,老远就叫道:“孔明兄,别来无恙啊?”
诸葛亮无奈道:“元直兄,既然人在荆州,如何不去刘表处看望小弟啊?”
徐庶心思缜密,听诸葛亮的意思应该是在责怪自己先前匆匆离去,既然目的地都在荆州何苦不告而别呢。心虚之下马上解释道:“家中有老母,所以匆匆赶往豫州去接老母,辗转才来到荆州,一时间却忘记了你这富户,要不然早就去你家投奔了。”
此时身后庞德公缓缓的走了出来,笑道:“孔明来啦,快请进,老朽也是今日才知道原来你们认识。”
诸葛亮见庞德公出来,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就和徐庶二人携手进了草舍。
草舍内甚为庞大,四周全是书卷,就这阵势足以则服一般的文人了。当中以三个矮几拼成一个长桌,四周摆有些许软榻,原来是几人在此饮酒聚会。
一眼望去,屋内一共有六人,除了自己已经认识的庞德公、庞仙民、徐庶、石韬之外,其余两人并不认识。分别与庞仙民、石韬打过招呼后,作揖道:“晚辈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人士。”随后就等庞德公为自己介绍了。
庞德公首先介绍的是诸葛亮,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才学出众的晚辈。
诸葛亮自然知道自己的斤两,不过是依仗自己后世的知识丰富,了解当代局势的变动,容易看破一些问题而已。就才学而言,如四书五经一类自己压根就不懂,完全是依仗原本诸葛亮幼时积累的知识通过记忆继承了一些罢了。马上谦虚的一揖道:“庞公过誉了,晚辈只是鉴于叔父和庞公等人的才学,比同龄人知晓的多一些罢了。”
徐庶则马上帮着哄抬道:“哪里哪里,自徐州一别已有年许,当日孔明兄的作为和对局势的评论至今庶依然记忆犹新啊。”
庞德公笑道:“正是,之前谈论天下局势之时,你不也是头头是道吗。”
诸葛亮无奈的向各位拱了拱手,示意饶过自己。在座的也不想拿他打趣,于是就见一个相貌可亲的中年人笑着打圆场道:“孔明来到寒舍,让我这个做主人的也很是欢喜。”说完起身一揖。诸葛亮也对着还了一个礼,心想这位应该就是水镜先生了。
果然听那人自我介绍道:“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豫州颍川人士。”诸葛亮恭敬的行礼道:“原来是水镜先生,久仰大名。”
众人皆有些奇怪,司马徽也算是个在野隐士,若说名气,在豫州或许是有的,但在荆州恐怕知道的人目前还不多,诸葛亮一个黄口小儿如何会久仰呢?
诸葛亮见众人表情马上解释道:“叔父游离山河,曾对小子说起过。”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