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剧情及历史出处 上(一)(2/2)
汉灵帝的遗诏与蹇硕之死出自《资治通鉴卷五十九》:初,帝数失皇子,何皇后生子辩,养于道人史子眇家,号曰“史侯“。王美人生子协,董太后自养之,号曰“董侯“。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欲立协,犹豫未决。会疾笃,属协于蹇硕。丙辰,帝崩于嘉德殿。硕时在内,欲先诛何进而立协,使人迎进,欲与计事;进即驾往。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驰从儳(chán)道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因称疾不入。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四。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赦天下,改元为光熹。封皇弟协为渤海王。协年九岁。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
第三节蹇硕之死与汉朝内部矛盾
东汉末年,宦官作为一股能掌控朝局的政治势力,本身并不是铁板一块。实际上宦官之间的内部矛盾,从他们掌权的那一刻起就没中断过。
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通过皇帝宠幸的女人来保障自己的地位。每当利益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也会寻求外力来解决自己的对手。比如,第二次党锢之祸时,太后窦妙对其他妃子的打击,就被曹节、王甫等人拿来清除自己的对手。后来王甫之死也同样有其他宦官的影子。
蹇硕拥立刘协,显然打乱了张让多年苦心经营的计划。所以张让等人就会通过外戚何进来清除掉蹇硕。只不过宦官的内斗又激化了宦官集团与士大夫集团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让这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作茧自缚。
蹇硕之死出自《资治通鉴卷五十九》:初,帝数失皇子,何皇后生子辩,养于道人史子眇家,号曰“史侯“。王美人生子协,董太后自养之,号曰“董侯“。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欲立协,犹豫未决。会疾笃,属协于蹇硕。丙辰,帝崩于嘉德殿。硕时在内,欲先诛何进而立协,使人迎进,欲与计事;进即驾往。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驰从儳道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因称疾不入。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四。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赦天下,改元为光熹。封皇弟协为渤海王。协年九岁。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
第四节大将军何进其人
何进身为大将军,却没有大将军应该具备的素质。在妹妹何美人受宠之前,他不过是南阳的一个屠户。在作为外戚成为刘宏的左膀右臂后,他几乎没有经历过多少历练就赶上了黄巾之乱,然后从暂代大将军到正式成为大将军。
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知识的匮乏,使何进变得极不自信,所以当汉灵帝驾崩,在得知蹇硕要对自己图谋不轨后。何进几乎丧失了最基本的判断力与决策力,在对待宦官的态度上,他游离于坚决铲除宦官的袁绍与同宦官合作的何苗之间。正是这种犹豫不定,最终把自己的性命搭了进去。
何进的犹豫参考《后汉书何进传》:袁绍复说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受诏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进甚然之,乃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遂与绍定筹策,而以其计白太后。太后不听,曰:“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进难违太后意,且欲诛其放纵者。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而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进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又言:“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太后疑以为然。中官在省闼者或数十年,封侯贵宠,胶固内外。进新当重任,素敬惮之,虽外收大名而内不能断,故事久不决。
(何)苗谓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进意更狐疑。绍惧进变计,乃胁之曰:“交构已成,形势已露,事留变生,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进于是以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绍使洛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驰驿上,欲进兵平乐观。太后乃恐,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唯留进素所私人,以守省中。诸常侍小黄门皆诣进谢罪,唯所措置。进谓曰:“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袁绍劝进便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进不许。绍又为书告诸州郡,诈宣进意,使捕案中官亲属。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