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风风雨雨经世面,卿卿我我见娘亲”(2/2)
“孩子不要说啦,刘妈早了解你。我的这条命是你们母子从古镇的磨坊里背出来的。有时间了我要你陪着我去看看你妈妈,我要当面谢谢她。听说你和瑾瑜要从南方回来,瑾瑜的爸妈把我从徐州接来。瑾瑜的妈对我说,瑾瑜自从和你谈了朋友,成绩好了,人也勤快了,说话做事也成熟多了。自从搬到北京,她总念叨你,夜里做梦经常叫玉宇……玉宇……我想死你了,给你写了十几封信,狗东西!你咋不给我回信啊!……”
“刘妈:你咋还当着玉宇的面笑话你姑娘呀?我妈尽说我的坏话。”王瑾瑜拍着刘妈笑着说。
“你俩也老大不小了,这五六个月又一直在一起,这次回来把婚事办了吧。瑾瑜的爸妈看了你们从遵义寄来的信,简直担心坏了,这少男少女在一起,一个病了,一个在那儿照顾。好了以后就离开大部队,两个人单独行动,走了几千里……他俩和我商量啦,我们的意思是先让你俩找份工作,结了婚安安心心地过日子。不要出去搞什么文化大革命。我总觉得这文化大革命是瞎折腾。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地、学生不在学校读书乱跑什么?你们成了家,我也有了安身处,玉宇你看行吗?”刘妈眯着眼看着欧阳玉宇问。
“玉宇:刘妈说的对,光在外面跑也不是办法,学校停课了,看样子一年、两年也不会复课。自八月份以来,全国有一千多万红卫兵串联,共和国的***主席被打倒了。很多革命功臣一夜之间变成了反革命。依我看是有人利用这场文化大革命搞阴谋,我们可不能上当了。像这样乱闹下去,国家能撑多久?我看就听刘妈的,你看行吗?我的……”王瑾瑜拉着欧阳玉宇晃了晃说。
“刘妈:我现在身无分文,家里的情况……”欧阳玉宇抬起头看了刘妈一眼,说了半句就不好意思往下说了。
“你家的情况怎么样,我还不知道么,有什么困难?伯父的病已经好了,他一个月九十多元的工资还不够花吗?家里也不让你操心了,你就安下心来吧。”王瑾瑜微笑说。
“瑾瑜姐:你想的咋那么简单啊。我这个男子汉,一、学业未成。二、没有工作。三、身上又没有一分钱。你让我拿什么来娶你这个千金小姐啊?”欧阳玉宇扳着手指说。
“你这个傻家伙,我会让你操心吗?到时候我去把公公婆婆接来喝喜酒就行了。”王瑾瑜说着起身向爸妈的房间跑去。
欧阳玉宇看到王瑾瑜出去了,起身伸了伸懒腰无奈地对刘妈说:“刘妈:我理解几位老人的心情,你们是怕……你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自从和瑾瑜订亲以来,我一直把她当姐姐看待。你还记得吗?在南方上学,瑾瑜姐同情我,帮我捡柴、编蓆、打猎、捉鱼。我俩吃住在一起,开始她妈不放心,后来……”
“孩子,不要说了,我理解你的心情,你把这点儿钱拿去把婚事办了吧。这里面有你和瑾瑜当年在南方编蓆子,捉鱼挣的钱。我听瑾瑜讲你们编蓆子,捉鱼挣了不少钱,都给了姚家和那群要饭的。现在不说以前的事了,你把这点儿钱拿着。瑾瑜爸妈也准备了一点儿,咱们就用一个词‘量体裁衣’。”刘妈笑着说。
“刘妈,我不能要你的钱。”欧阳玉宇站起来说。
“嗳哟,那你就是不认我这个妈了。”刘妈叫了一声说。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等我工作了一段后再说结婚的事。现在我还没有能力来办这件大事,请您老人家原谅。”欧阳玉宇激动地说。
“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什么你的我的,我以后就依靠你俩了。你就听我一句话,瑾瑜比你大三岁,她今年已经二十四岁了。女孩子最佳的结婚年龄是十八——二十二岁,她已过了结婚的最佳年龄。你说我们当父母的不为她操心吗?俗话说安家才能乐业。你不想用我的钱,就算我借给你好吗?你俩成了家,我也有了安身之处。我这下半辈子啊!就赖上你俩了哈…哈……”
刘妈正说着,王瑾瑜拿着封信跑来了。欧阳玉宇接过信一看,信是某某报社寄来的。王瑾瑜忙把信打开一看,信是一个叫康某某写来的。康某某说看了他俩在《江西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上的文章,想招聘他俩到报社来工作。
欧阳玉宇看了信激动地说:“这太好了,有了固定的工作就什么也不怕了,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干出成绩来。”
欧阳玉宇怀着激动的心情把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罢心里充满了喜悦。他高兴地指着信对王瑾瑜说:“瑾瑜姐:先把工作的事安排好,再说结婚的事好吗?我的好姐姐?”
“好的!我听你的。”王瑾瑜抿着嘴微笑着说。
“那我们去找工作可不要让同学们知道了,一定要保密。我一回到北京就担心,怕造反派发现了,你想啊?我俩跑出去大半年也不给领导说一声,要是让他们发现,还不开我俩的批斗会。”欧阳玉宇拿着信心有余悸地说。
“管他哩!我俩都穿上军装,就是被发现,我们就说入伍了。现在到某部去值班站岗,我看谁也不敢找麻烦。你尽管扬眉吐气地去谋职业。跟着他们瞎胡混,谁给一份钱?这年头按正规出牌已经不行了,我们就给他胡求来。谋到职业就结婚,恩恩爱爱才是真……”
“瑾瑜姐:我没有入伍,你让我穿上军装,要是被发现了怎么说啊?”
“这年头部队干部的子女,有几个不穿老爹老娘的旧军装,就你事多。咱们的家就住到部队大院,进进出出谁敢问。”
“好,按你说办。我就穿上黄军装当解放军了。”欧阳玉宇笑着说。
王瑾瑜给欧阳玉宇换了一身崭新的四个兜军装,拉着他向某报社走去……他俩照着信上的地址,来到了某报社家属院。数着门牌号来到康某某的家门前。
门前一位老者中等身材,黄白色的面孔显得严肃沉着。他拿着一副眼镜正往上戴。身旁一辆自行车,支架还支着,自行车左边把上挂着一个黑色的手提包。看样子这个人戴上眼镜就要出发了。
欧阳玉宇走到他面前,恭恭敬敬地给他鞠了一躬问:“老人家您好,请问康某某先生是在这儿住吗?”
“你们是……”老者问。
王瑾瑜一边往外掏信,一边说:“我叫王瑾瑜,这位叫欧阳玉宇。我们是接到康先生的信,来拜见他。请您……”
“我就是。啊!你俩是?……我们可没有权利招聘解放军。”老者吃惊地说。
“您老人家别紧张,我和那位……”王瑾瑜慌忙附到老者耳边说。
“唔……原来如此,请进!请进!”康先生说着一边让他俩往屋里进,一边把挂到自行车把上的提包取了下来走着叫着:“门英,来客人了。”
王瑾瑜、欧阳玉宇刚到门口,一位五十多岁瘦高个,长方脸,黄白色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的阿姨就迎了上来。她一看到两个年轻人笑着说:“欢迎,欢迎!”欧阳玉宇拉着王瑾瑜来到这位阿姨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说:“阿姨好!”
门英一看他俩长得好像一对龙凤胎。她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竟忘了让他们坐了。
康先生把提包往桌子上一放,附到夫人耳边耳语一番接着介绍着二位“这位是《病在深山有远亲》和《永远的丰碑》的作者王瑾瑜。这位是《革命老区育新人》的作者欧阳玉宇。想不到这么好的文章竟出自这对金童玉女之手。”
门英一听笑着给二位斟茶。
王瑾瑜一看门英给她递茶就起身接过水杯说:“谢谢……”王瑾瑜把水杯放下就作自我介绍。她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又把欧阳玉宇的生平作了介绍。坐下喝了一口水又说:“欧阳玉宇上初中时就在省报上发表了文章……”
欧阳玉宇听她说跑题了,看她还要说下去,就把茶水递到她的手上,用眼瞟了她一眼,王瑾瑜一看赶紧把话收住。
“我看了你们的文章,文笔流畅,语言精练,心里很高兴。我看后对老康说,这文章不会出自两个红卫兵之手,现在的年轻人一般是写不出这么老练的文章。很可能是让专业的文人代写的。”门英笑着说。
“你们寄给《江西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的文章我都看了。我还把你们的文章推荐给我们的领导和同事们看了。他们都认为你们的文章写的不错。今天正好领导都在家,就请他们对你俩做个测试。看看你俩是真有本事,还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康先生说。
“康叔叔、门阿姨,你们是不是让我俩出丑呀?”欧阳玉宇笑着说。
王瑾瑜“哈哈”一笑说:“出丑就出丑吧!走!”
“好,走,我带你俩去。”康先生说着起身就往外走。
欧阳玉宇、王瑾瑜在康先生、门阿姨的带领下,来到某报社办公室。康先生简单地把欧阳玉宇的情况向领导们做了介绍。门英把王瑾瑜的情况作了介绍。领导让欧阳玉宇、王瑾瑜写题为《走向未来》(限500字)
两个人接过纸笔只用了几分钟就写好了。领导把他俩的文章分别递给在场的同志们。大家看后都说文字清晰,标点符号准确,文章内容简洁明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词,没有一处修改,好像早在心里打好了腹稿似的,一气哈成。两个人的钢笔字也写的相当好。在场的几位领导看了后都点了点头。
康先生看到这俩孩子确实不错,单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果这俩孩子愿意来,就抓住这个机会把两个年轻人留住。
事情比想象的还要顺利,在康先生的大力帮助下,欧阳玉宇、王瑾瑜顺利地被招进了某报社,并发了见习记者证。临近春节单位发了春节补助费。工作问题解决了,两个人像吃了甜蜜蜜的定心丸,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回到家里,王瑾瑜拉爸爸的手说:“我和玉宇商量了,让你给我俩找份工作。光在外面跑也不是办法,学校停课了,看样子一天两天也不会复课,一年两年也没有希望。我们总不能让你老养着,就凭你的职务给我俩找个体面的工作,不是多难的事。玉宇说了,工作的事不解决,他是不会和我结婚的。好爸爸我求你了……”
“闺女:我们共产党人不兴这一套,找工作要靠自己,凭自己的能力。实在对不起,爸爸不能违反党的纪律。等你们大学毕业了,国家会统一分配的。现在不是让你们串联吗?还出去串联,锻炼,锻炼也好……”王志豪抚摸着女儿说。
“唉……看来求你是不行了,那只有求我妈了。”王瑾瑜说着松开爸爸的手,来到妈妈身边,一下子抱着妈妈说:“妈:我爸是铁石心肠,你把我生下来,他就把我送人了,不但送了一家还送了两家。现在求他找份工作,他就是不答应,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我觉得在他心里好像没有我这个女儿。算了吧,他太伤我的心了。我以后在玉宇面前咋抬得起头啊。该求你了我的好妈妈,你是一个什么处的处长,也不求谁说好话,随便给我俩找个单位上班就行了。我和玉宇会好好干,不会给你丢脸的,你就放心吧。我知道妈妈会同意。”王瑾瑜搂着妈妈亲昵地说。
“我的好闺女,你咋说的那么轻巧,你想让老娘犯错误啊!老娘可不上你的当。平时我是怎样教育你的,想不到,到外面跑了几天思想就变了。老子们打下的江山可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人民。党的纪律是不允许任何人违反的。为了自己的子女,我更不能做超出原则的事。你和玉宇等大学毕业了,国家分配到哪里就到哪里。”贺玉珍瞪着眼睛望着女儿说。
“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啊,还催着我们结婚呢,我们结了婚拿什么养活自己。我和玉宇在外面串联才几个月,你们就怕这怕那,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也算了,连你们千挑万选的未来女婿也信不过了。一听说我俩在一起,就催着我们回来结婚。我们结了婚没工作,没有工资,喝西北风啊!好了,你们也不要怕,明天我就和玉宇回他老家种地去,谢谢你们让我白读了这些年的书。”王瑾瑜说完假装生气起身往外跑去……
贺玉珍起来跑上去一把拉着她说:“孩子,不要生爸妈的气。你们不是还没有毕业吗?现在全国大学虽然停课了,我想总有一天会复课的,春节期间你和玉宇把婚事办了,过了春节还出去搞文化大革命。我看这几个月就了不起,写出了很有水平的文章,比在学校进步还快。还到祖国各地走走看看,眼界开阔了,知识就自然增长了。妈也求你们不要怪爸妈对你们没有感情,我们是很爱你们的。爸妈手里的权不能滥用。你俩就原谅我们好吧。”
“我的大女儿是个懂道理的孩子,作为你的父亲,我是不称职,亏欠你很多。但我不能用手中权力为自己的子女谋取职位。就按你妈妈说的办,你们的任务不是搞文化大革命吗?你还陪***上了天安门,又被选为红卫兵代表……”
“哈哈……爸、妈:看把你俩吓的,我和玉宇已经找好工作了。”王瑾瑜笑着把欧阳玉宇的记者证掏出来交给爸爸。把自己的交给妈妈说:“我是和你俩逗着玩的,想看看这俩老革命现在变了没有,哈哈……”
欧阳玉宇、王瑾瑜的工作确定下来了,一家人都很高兴。特别是刘妈更是喜上眉梢,她把欧阳玉宇叫到跟前说:“孩子,咱们把房子买了吧,结婚住在岳父母家,唉……也不是长久之计……”刘妈正说着,欧阳玉宇打断她的话说:“刘妈:您知道我为结婚的事发愁,这会儿您又提买房子,这更难办啊?”
“孩子,你放心吧,一切我都准备好了。你和瑾瑜出去看看找个好的地方,把房子买了。先买三间小房子就行。瑾瑜的爹娘那些年给的钱,我没有舍得花完,都给你们保存着。你看:两百多元。瑾瑜爸妈准备了两百元。我来前把房子、树木、家具卖了三百元。当年,你让瑾瑜当家,她把你俩的钱拿回来让我保存着,你看三百元呢。一共一千元,买房子八百,结婚两百,你看怎么样?刘妈笑着问欧阳玉宇。
刘妈催着两个孩子出去买房子,王瑾瑜看到欧阳玉宇有些犹豫就使劲拉着他往外走去。他俩到几所大学周围转来转去,想找一处文化氛围好,又幽静的地方。可是转了两天也没有打听到一处合适的。第三天太阳已经偏西了,斜阳照到公园的湖面上,湖里的金鱼成群结对地游着。一看到金鱼,王瑾瑜就往湖边跑,一不小心一脚踢到湖边的石头上,把鞋子踢坏了。刚买的黑皮鞋,怎么不经踢呢?穿不成了。王瑾瑜拎着破鞋子,想骂上几句制这鞋子的人,可是她看到湖边有好多人在游玩,又不好意思打破这闲情雅致的气氛。她把坏鞋子举到玉宇面前说:“玉宇:看样子你得把我背回去了。”
“别急,我看还能不能修,哎呀!就是鞋后跟掉了,前面有一个修鞋铺。”欧阳玉宇说着扶着王瑾瑜往修鞋的地方走去。
设这个修鞋铺的是一位抗日老战士,名叫丁成刚。丁成刚的一条腿在太行山被鬼子炸断了,解放后部队首长给他颁发了战斗英雄勋章,把他定为一级残废军人。他不甘寂寞在门前支了一个修鞋铺,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他修鞋。妻子——施全皎给他打下手。
丁师傅看到一个女的趴在一个男的肩上,手上拎着一只鞋子一蹦一跳来到他面前就笑着说:“嗳哟,快坐下来,怎么不小心把鞋子弄坏了,全皎:快给客人让个坐。”
“老人家好:麻烦您把我姐的鞋子修一修。”欧阳玉宇说着把坏鞋子放到丁师傅的面前。
“好,好,好,你先坐下来休息会儿。”丁师傅接过鞋从身后拿过来一个小凳子说。
“二位好:这个地方的环境真不错,你们知道这儿有人卖房子吗?”王瑾瑜坐下来就问房子的事。
“有。”“有。”丁成刚、施全皎一起说。
“太好了,我们找了几天也没有找到。这地方太美了,到处清洁卫生,看样子人文素质也很高,劳驾二位给我们打听一下好吧!”欧阳玉宇接着说。
“算你俩说对了,这周围住的都是有文化的人,人们不仅懂礼貌,邻里之间团结和睦。在这儿买房子算买对了。我就是看上了这个好地方才来买房住下的。这对门家的房子就卖,全皎,你先带这位先生先去看看。等我把鞋子修好了,我就带他们到庄先生家去”丁师傅说着两只手还不停地修着鞋子。
施全皎带着欧阳玉宇来到对面用手指着说:“就是这个院,前后有十八九间。”
欧阳玉宇跟着施全皎来到门口伸头往院子里看了看扭头就往回走。
“师傅:这么大的宅院子,漂亮的房子,院子里还有一个一亩多的养鱼池,石板桥通往池心小岛,小岛上还有一个五角亭子,池水清澈明净,池子四周用大石条错落有致镶嵌着,院子里生长着各种名贵的树木、花草。我们连问也不敢问,我只想买三间小房子就行了。”欧阳玉宇回来对正在补鞋的丁师傅说。
“你别这么说,这家人急着卖,连家具也搭上。那个宅院听说是明朝一个什么王爷建的,不知道转了多少家,到了清朝,一个满清的什么官员把它重新修建后住下了,后来被庄家买了。原来那里住着几十号人,是一大家子。听说战争年代那家人迁到国外,只剩下几个老人。解放后一家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文革开始不久那家人又一个个走了,现在仅剩下一对老夫妻。他俩在一所学校教书,子女都不在身边。他们一来是想到子女那里去住。二来我看也是怕这场文化大革命革到了他们的头上,想一走了之。你们打算出多少钱买房子,说出来我听听。”丁师傅把鞋修好递给王瑾瑜问。
“老人家,我看您是个热心肠的人,这个地方算是再好不过了,也正和我们的心意。可是,我们买不起这么多的好房子,我的钱连那个池中的亭子也买不下。”欧阳玉宇坐下来无奈地说。
“根据我们的情况,最多也只能拿八百元。”王瑾瑜穿着鞋子说。
丁师傅听了王瑾瑜的话就拄着拐杖起身说:“你俩先坐一会儿,我去庄家看看。”
“老英雄好:欢迎光临,来,到屋里坐。”庄老先生一看丁成刚来到门口,忙放下手里的浇花壶说。
“庄先生:前些时你让我打听谁买房子。这年头,你知道赶上这场运动,我看是没有人敢治家立业了。算你幸运,今天正好有人来问。你看多少钱出手。对方出多少钱买我也问了,如果你要的价和他们的出入不大,我请他们过来你们面谈。”丁成刚一边往屋里走一边说。
“好说,好说,这让你费心了,只要有人买就卖。”庄先生拉住丁成刚说。
“对方刚才说最高出八百,再多就不谈了。”丁成刚坐下接过庄夫人递过来的茶水说。
“八百就八百吧!谢谢你,我们的好邻居。让他们过来吧。”庄先生看了一眼夫人对丁成刚说。
“老头子:这就卖了?光家具也超过几个八百啊!这前后两个院子十九间房子,住了祖孙好几代就这样卖了多心痛人啊!现在拿十万、八万也盖不起这房子,还有好多树,这么一个大宅院。又是北京的中心地带。”庄夫人几乎哽咽着说。
“成刚在这儿也不是外人,孩子们多次来信让我俩赶快过去,什么房子、家具统统不要了。他们可能听到某某先生投湖自杀的消息,一定要我俩立即走。我们早一天走,儿女们就少担一天的心。住在这儿总是提心吊胆的。今天参加这个会,明天参加那个会,不是斗张三就是斗李四,恐怕马上就会轮到我俩了,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啊。成刚你去把买主叫来,不管给多少卖了算了。”庄先生说着拉起丁成刚就向外走……
“叔叔好,刚才听这位叔叔说你们卖房子,打扰了,我们来看一下。”欧阳玉宇走到庄先生面前说。
“别客气,屋里坐。”庄先生上前拉住欧阳玉宇说。
“嗳哟!我们可买不起这么漂亮的房子,我们只想买三间小房子,二三十个平方米把家安下来……”王瑾瑜说。
“哎呀!你们是……”施全皎拉着王瑾瑜问。
“哈哈,我和这位……”王瑾瑜刚说,她看见欧阳玉宇向她瞟了一眼就把话停住了。
庄夫人带着欧阳玉宇、王瑾瑜到各个房间如数家珍地向他们介绍放在各个房间的家具。来到书房,欧阳玉宇一看:整个屋子好像书的海洋。他心里一激动叫了起来:“哎呀!这么多书啊,可比我家多几倍啊!”
“啊!你家也有藏书?”庄先生忍不住问。
“说来话长,我家那些书是祖上遗留下来的、和我爸妈收藏的,比你这儿少多了。”欧阳玉宇指着书说。
“啊……书香之家?好了!只要你们喜爱看书,我这些书就不当费纸卖了,全赠送给你们。房子就按老英雄刚才说的八百元算了。”庄先生激动地说。
“叔叔、阿姨,我们实在拿不出多的钱,听这位师傅说,你们卖了房子就走,我们只买三间行吗?其它的我们给你们看着。家具我们一件也不要。请放心,我们不会把你们的东西损坏和丢失。”王瑾瑜拉着庄夫人说。
“姑娘:你就不要谦让了,你看我俩这么大年纪了,这一走恐怕回不来了,你们就安心心地住下来吧。”庄夫人说。
“是啊,这场大革命是在中国历史上开倒车,它将会给人们带来灾难……”王瑾瑜看到庄夫人难受的样子说。
“哎呀!年轻人,这话可不能说。要是让造反派听到可要杀头啊!”庄先生上前拍了一下王瑾瑜说。
“瑾瑜姐:你胡扯什么,咱们只谈买房子。”欧阳玉宇说着上去把王瑾瑜的嘴一下子捂住了。
……
庄先生接过王瑾瑜递过来的八百元钱,庄夫人拿来纸和笔写了买卖手续,买卖双方签了字。丁成刚、施全皎作为证人签上了名字。手续刚办好了,庄先生说:“好了,鈅匙就交给你们,我们现在就走。”
欧阳玉宇、王瑾瑜、丁成刚和施全皎帮忙把庄先生夫妇从屋里拿出来的东西打了包。
欧阳玉宇准备接几位到饭店里招待一顿,却被庄先生夫妇谢绝了。
庄先生夫妇噙着泪把东西准备停当,欧阳玉宇、王瑾瑜帮他们把东西扛着,一直把他们送到火车站、送到列车上。
看到在车窗前流着泪向他们招手的二位老人,欧阳玉宇、王瑾瑜感到一阵心酸,两位老人是多么的不舍啊!
欧阳玉宇看到远去的列车,“唉……”叹了口气说:“故土难易啊!”
短暂的接触,在流泪中分别,列车远去了,月亮已经出来了,望着明亮的圆月,王瑾瑜才想起来回去把那刚买的房门锁起来。
八百元买了前后两个大院子十八九间房子,各式各样的老古董家具,锅碗瓢盆一应俱全,院内一棵棵参天大树,前院一个一亩多的养鱼池,后院一个草坪,屋里还有几十盆名贵盆景,数千册书。王瑾瑜向爸妈汇报买房时并不高兴。
“我的大丫头总喜欢逗老爸老妈玩,八百元买一个大宅院,开什么玩笑。”王志豪不相信女儿说的是真话。他听女儿讲了后又转眼看着欧阳玉宇。欧阳玉宇向他点了点头。
“啊!是真的。走,带老子们去看看。”王志豪说着拉着欧阳玉宇就往外走。
一家人驱车来到新买的房门前,王瑾瑜下车掏出钥匙上前就把大门打开了,一阵花香扑鼻而来。庄先生临走时把卧室里几盆盛开的鲜花搬到过厅里。当时王瑾瑜不理解他为什么把花儿搬到这儿,这会儿她明白了。她忙打开开关,院子里几盏灯都亮了起来。刘妈一下子愣住了,贺玉珍上前拉着王瑾瑜叫着:“谁叫你们买这么漂亮的房子,这账要多少年才能还清啊?”
“妈,我在家不是说了吗,八百元,我们交了钱,房主写了买卖合同,一式三份,买卖双方和介绍人都签了名。介绍人就是对门的丁师傅夫妇。你要是不相信就去问问。”王瑾瑜指着对门说。
“好了,好了,算我的丫头拣了个大便宜。”王志豪高兴地说着。
在王瑾瑜的带领下,一家人在这个大宅院子里外到处看了看,个个心里都感到甜丝丝地。
这正是:
风风雨雨去锻炼,恩恩怨怨不遗憾;轰轰烈烈闹革命,偷偷摸摸更了弦。
潇潇洒洒游着玩,卿卿我我见娘面;堂堂皇皇买新房,漂漂亮亮一家园。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