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晏家过往(1/2)
父女二人心思各异,望着窗外沉沉夜色,沉默不语。
半响,晏鸣复又转身返回书案前坐了下来,继续道:”也正因如此,你曾祖父幡然醒悟,深悔宠女太过,以致于引来今日事端。你曾祖父痛定思痛,已经预料到晏家即将到来的命运,太后进宫,晏家只能与之捆绑,祸福相依,晏家的将来必定风雨不断,祸福难料。“
晏长青心中一动,想到晏家过往,忙也返身坐回案前,微倾前身:“父亲,莫非,晏氏族人回迁故里,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晏鸣点头:“是以,自太后进宫后,你曾祖父开始着手处理族中诸事,一一说服族中长老,与族老们再三商议毕,定下了族人回迁故里之大计。“
”晏氏在京城立足百年,枝繁叶茂,单是近支,就有数百人,远支的,就更是数不胜数。光是从计划的制定,到反复的讨论修改,再到实施,已花费了近三年时间。“
“计划制定下来后,你曾祖父作为一族之长,再以家族繁殖显盛,将三族以外的族人进行了分宗。我朝律法,除非犯谋逆大罪,否则罪不及三族。”
”你曾祖父对女儿虽深宠却也知之甚深,深忧以太后之性情,日后必会为家族引来祸事。是以,为免族人将来受晏家所累,尽最大可能的保全晏氏族人,几乎散尽晏家百年积累的家财,前后数十次派人返回晏氏故里凉州,秘密买房置地,购买大量良田祭田,再分阶段有计划的促使族人回迁故里。“
”因这一切都是在暗地里秘密进行,故需要迂回缓慢的推进,不宜操之过急。从你曾祖父,再到你祖父,历经两代,前后花费近二十年,方才功毕。”
晏长青静静的听着父亲细说晏家过往,心道:果然,与我所料无差,晏家族人回迁故里,果然是因太后而起的。而曾祖父未及五十,便辞去礼部尚书一职,也定是与此事有关。
果然,只听得父亲又低叹一声:“太后进宫不过五年,皇帝驾崩,先帝顺理成章的即位,太后亦以太子妃之尊入主中宫成为皇后。你曾祖父深恐晏家树大招风,又因族人回迁之事所谋巨大,故辞去了礼部尚书一职。此后十余年,为族人回迁之事,殚精竭虑,耗尽心力。“
晏长青默然:曾祖父作为晏氏一族的族长,心胸格局,卓然不凡。虽因宠女太过引出祸事,但尚能及时止损,深谋远虑,不惜散尽家财,毕二十年之功做成了晏氏族人回迁故里这一项壮举。的确非常人所能为,着实令后辈感佩。
也许,这也不能怪曾祖父,晏家百年来,也许注定了要出一个像太后这样的人,这又岂是曾祖父能拦得住的?这也许就是晏家的命罢。
“也许,这就是晏家的命罢!”果然,听到父亲叹息:“也许,晏家终将有此一劫,无论如何也逃不掉。这大概是晏家必须要面对的命运吧!”
父女相对无言,沉默片刻,晏鸣接着道:”你曾祖父故去后,由你祖父接棒,你祖父谨尊你曾祖父遗训,远离权力中心,一直在昭文馆当值,暗地里却一直致力于族人回迁之事。如此又过了数年,回迁之事已接近尾声,你祖父开始萌生退意。“
”无奈当时身为皇后的太后已渐握权柄,皇后无子,仍能将当时的太后逼得退居福寿宫。值此重要关头,她自是容不得你祖父退。几番博弈,你祖父以不出任户部尚书为交换条件,受命做了当时皇后一直所扶持的五皇子的老师,也就是当今的天子。”
“你外祖父之所以不愿出任那户部尚书,也是想避开权力,以免成为太后手中之刃,替太后敛财。况且户部尚书之职过于举足轻重,实在太过显眼,更易招来祸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