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章 心经直解(1/2)
孙灿率领着金翅城的一般海军学院的菜鸟们踏上了远洋征程,好在有一大帮天龙帝国的老鸟们作副手,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孙灿的舰队都安装了一台魔力发动机,战斗的时候可以把速度提高三倍,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作为拖船使用。船体水面以下包铜,侧面安装了铁甲。
魔神弗加洛化作人形,与传奇强者鲍威尔、罗世玉和剑圣洛冰都在这艘船上,四位传奇对孙灿还算客气,只是这洛冰长得丰神绰约,却象她的名字一样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孙灿几次搭讪都讨了个没趣。
其实对于天龙帝国和金翅城合作,天龙帝国的很多王公大臣并不同意,那都是一群异界入侵者,狼子野心。但是依靠天龙帝国的实力,很难短时间内在战舰和火器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海盗争锋。再说这金翅城、龟兹联盟、丹霞联盟和自己的人种和文化都差不多,互相之间容易沟通,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强。
洛冰是天龙帝国皇帝的小女儿,这次远洋出征事关重大,父皇特地交代,让她和金翅城和冒险工会的同仁搞好关系。只是洛冰对于孙灿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就是一个纨绔,十四阶剑士都不到就担任了整支舰队的总司令,现在还马不知脸长地找自己搭讪,真是恬不知耻!据说他是金翅城城主的表弟,不学无术,弄不好整支舰队都折在他手上。
同时被洛冰看不起的还有金翅城的修真方法。金翅城有个修真门派叫太极宗,有一整套的修真法门,和天龙帝国的武魂修炼完全不同,显得笨拙而缓慢,只是金翅城的一些丹药确实不错,很快就能恢复神魂和体力。现在金翅城在天龙帝国招收一大批弟子,录取的方式和要求与武神殿完全不同,所以两家也就不存在弟子的争夺问题。整体上南方几个帝国的武魂修炼与北方的魔法和巫术差了几个档次,武魂修炼看上去和兽人的萨满教差不多,都是弄精魂,被北方人瞧不起,所以多了金翅城的修真法门,对此天龙帝国也是乐见其成的。
南方还有一种修炼方法叫做苦行僧,也叫武僧,有点像少林寺武僧,但是具体的修炼方法和少林寺不同,他们专门追求武术的极致,有点以武入道的意思。但是他们少了少林寺的禅宗的正统修炼方法,所以谈不上明心见性,但是也是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
禅宗和武术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一句话叫“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的江湖地位是谁也比不了的,少林寺武功兴盛又是从达摩开始的。
达摩来到少林寺的时候正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年处于动乱之中,一些寺院为求自保,所以有一些护寺武僧出现。加上一些江洋大盗为求避罪遁入空门,所以带了一些武术进来。自从达摩来到少林寺传下禅宗和罗汉拳,一些武林僧人开始修行参禅,禅宗和武术开始了难解难分的融合,从此震旦的武术整个地拔高的一个层次,也就是逼格很高了。后来随着少林寺和武当山的一些武功流传到民间,在宋末到明初的这段时间内,逐渐形成了内家拳这种独特的拳种。其实追根究底,都可以追溯到禅宗和太极。
少林寺武术内功中的上乘功夫,注重养气调心,超于神化,实以心意之持守为要。《少林拳术秘诀》云:“上乘技击术,总以有几分禅机,方能活泼镇静,所谓超乎寰中,得其象外也。”古人喻参禅如用兵,这里反过来说技击如禅机,需有超越有为的、深沉而又镇静活泼的心态为本,才能立于阴阳不测之地,随机发用。《少林宗法》第一篇,以“参贯禅机,超脱于生死怖畏之域”为拳术之“极致所归”。以生命拼搏的技击术,是须有一种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参禅悟道,解除对死的恐惧,放下自我的执着,当然极有利于搏击致胜之道。
清末武术名家李镜源曾受教于某僧,僧云:“究不离乎灵魂躯壳,交相修养,始克涅槃正果,悟彻真如。”并告之以三则习武心要:
一曰欲学技击先学不动心。只有做到无君泰然,百体从令,技击始有超神入化之境。
二曰欲学技击先学数息。数息之功,即不动心之道,所谓气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技击臻此境界,而后可称上第,可称绝技。
三曰欲学技击必须破生死关头。佛门之毕生修养,乃以此为究竟证悟,勘破尘根,悟彻轮回,而后可以神明以法之中,超其象于尘磕之外。
李镜源是寺僧指点后,用功多年,参透儒书释典,悟生死之机,而其技击术亦冠绝古今。
少林寺拳谱中指出:“手到不如身到,身到不如心到,先到以心,后到以身。”出必中的,心一动而后百体从令。少林寺拳谱中又说:“耳与心合多益精,目与心合多益明,口与心合多益勇,鼻与心合多益力,手与心合更疾快。”“五行相合一气,心一动而内劲生”,强调的仍是心的作用。
少林拳二十四字秘诀中有“呼吸动静”一句,释云:“人生惟生死为一大关头。此关不破,则种种障碍,随之而见。常用技击之功已臻至绝顶者,一遇猝然变端则心胆俱落,手足失措,即生死之关不破故。先师曰:人到生死俄顷间而能万念皆空,无一毫持牵,此所谓无挂碍斯无恐怖,无恐怖则生死之念绝,此禅门所谓了解人间生死念,便觉当前火自凉也。”
《心经》:“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因为无所得的缘故,所以心无挂碍,没有挂碍就没有恐怖,没有恐怖就远离颠倒梦想,达到究竟极致的涅槃……
心经260个字,道尽一切佛法。整部《大藏经》浓缩而为《金刚经》,整部《金刚经》浓缩而为《心经》。正因为这样,金刚经和心经都特别难懂。心经字不多,但是能看懂的不多,对于没有学过佛法的人来说,看心经是云里雾里,不知所归。看心经的注解,那就迷上加迷,头上安头,更乱了。所以说佛法是世界上最艰深难懂的学问。
佛法修炼就是三个字“无所得”,放下一切。所有的法门和世界智都是教你如何得,只有佛法教你如何放下。你要心里有牵挂,你就怕失去,你就有恐怖,你要有恐怖,就不能达到究竟解脱。层层推理,所以说佛法是非常严谨的一门学问。
心经是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说法,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于是有了心经这一部佛经出世。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名观世音,果地圆满之后名观自在。
《心经》解得好的有元音老人的《心经抉隐》,但是篇幅很长,大家不一定有这个耐心看下去。但是如果你能看完,你就基本能够了解佛法是怎么回事。
有些人对于心经乱解一气,把“空”解作空间,虚空,误人误己。憨山大师的《心经直解》很不错,篇幅更简洁,我们一起来看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萨,即能修之人。
甚深般若,即所修之法。
照见五蕴皆空,则修之之方。
度一切苦厄,则修之实效也。
以此菩萨,从佛闻此甚深般若,即思而修之,以智慧观,返照五蕴内外一空,身心世界洞然无物,忽然超越世出世间,永离诸苦,得大自在。
由是观之,菩萨既能以此得度,足知人人皆可依之而修矣,是故世尊特告尊者,以示观音之妙行,欲晓诸人人也。
吾人苟能作如是观,若一念顿悟,自心本有智慧光明,如此广大灵通,彻照五蕴元空,四大非有,有何苦而不度?又何业累之牵缠?人我是非之强辩,穷通得失之较计,富贵贫贱之可婴,心者哉。此上乃菩萨学般若之实效也。
言五蕴者,即色受想行识耳。
然照乃能观之智,五蕴即所观之境,皆空则实效也。
【舍利子。】
此佛弟子之名也,然舍利亦梵语,此云鹙也,此鸟目最明利,其母目如之,故以为名。此尊者乃鹙之子也,故云舍利子,在佛弟子中。居智慧第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