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人命贱如宫墙土(1/2)
一夜无话,第二日刘协仍继续带着人在城外耕耘田地,不过这次还没到中午就因种子不足不得不停下来。
听到这样的汇报,刘协也是哭笑不得,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还能因为种地没有种子苦恼。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然没种子了,大家就先翻地吧。
接着就让人先用农具、耕牛把一些荒废、杂草丛生的土地翻耕一遍,等有了种子再说。
因为工作量少了一些,所以更多人闲了下了,韩融提议分出来一部分人去兴修水利、挖沟渠等物。
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时不像后世用水这么方便,未曾靠近河流的地方更是少不了沟渠、水井等基础水利设施,要不然种下去的种子,一旦遇到旱情基本上就会颗粒无收。
洛阳经历战乱、不仅原本的田亩荒废,就连很多水利工程设施都废弃了,再加上年久失修,所以能用的也很少。
仅剩的估计也就剩一些大点的水渠,如东汉早期朝廷让人建造的阳渠、以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兴建的洛阳沟。
这两条水渠皆是大型水渠,即便有些年久失修、渠道阻塞,但也没那么容易废弃。
说到这里不得不谈及洛阳的地理位置及水系分布,洛阳既然能成为后世13朝古都,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不言而喻。
洛阳本身属于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地形,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耕种、生产,河流众多,有‘五水绕洛城’之说,古人既然在此居住生产、兴建城市,肯定最先考虑的就是水系。
据史书记载,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东汉为解决洛阳供水及联系黄河、洛水,在洛阳城西开渠引洛水一支绕城而东,纳谷、瀍二水,至偃师复注洛水以通漕,时称阳渠。
此外汉魏时期的洛阳‘小气候’就已经十分发达,兴修的漕运水利更是能够‘东通河济,南引江淮’,由此可见其水利设施完善。
现在听到兴修水利这一建议,刘协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当即分出一部分人去挖沟渠,疏通已经阻塞的渠道。
当然现在也不用这么急,毕竟目前众人连靠近河流的田地都未曾开垦、翻耕完,考虑太过长远反倒徒增烦恼。
就这样,刘协又带着大家干了一个时辰,等太阳稍大的时候就被杨彪拦着送到阴凉的地方。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