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若问剑法何为精 青龙三剑满乾坤(2/2)
通观《洛神赋图》,此画作稍显不足之处是对于山川树石的处理还略显简单,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整幅作品的装饰趣味。此外,衬景中对车船、女娲以及怪诞神兽的描绘都极为生动鲜活,使整幅画面充斥着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色彩。
曹植所写《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
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主人翁曹植在翠柳丛石的岸边突然不经意地发现崖畔洛水之上飘来一位婀娜多姿美丽照人的女神时如痴如醉的神情写照。他生怕惊动神女洛神,下意识轻轻地用双手拦住侍从们,目光中充满了初见洛神时的又惊又喜的神态。高明在鹿仁居士在处理曹子建的侍从时,将他们画得程式化,用侍从们呆滞的目光、木然的表情,以衬托出曹氏喜不自禁的神情,使画面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时千诺慕容忠看到的曹植的神情是既专注又惊讶,内心既激动外表又矜持的复杂心情,这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
把玩品赏画中人物体态消瘦飘逸之美不难领会,洛神含情脉脉描绘的细腻、生动传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纸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雾,奇服旷世、骨像应图。岸上的曹子建在侍从的簇拥下举步而行,不仅他那生动的表情跟众人呆滞的面部形成鲜明对照,他那形体也明显较众人高大而引人注目。
在画中千诺可以清晰地感触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画卷中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的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流露出倾慕之情。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顾恺之传世之作《洛神赋图》是观《洛神赋》这篇著名作品后有感而画的。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相恋,后甄逸之女被嫁给其兄曹丕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因此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而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为神,世人称作宓妃。把甄后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后的怀念和寄托。《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不料这鹿仁居士如此大胆,偷偷在这里绘画,倒也是另有一番意境。
千诺莫名的被曹植所感动,陷入画中不能自拔,又有莫名的伤感袭上心头,泪水滑落而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