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十二玉楼起(1/2)
闲来无事,一日便蹉跎过去了。宁然不忙着去儒家学宫挂名,等到大朝试上,相信以他的能力,拿个好名次是不可能的,但借此入儒家学宫还是没有多大问题。
儒家学宫也不是仅仅读书人才去得的地方,自有独立的术科。术科是专门为那些既不是儒家之人,又不是无法修行的普通人,却想进入学宫的一群人设立的。
虽然君子无所争,是学宫里那群老夫子一直奉做行事处世的圭臬,每天念叨淡泊名利。
但实际上三家之争,无可避免,更何况涉及大道,更加激烈,就算是佛家那群人,有的没的,路上遇见一位合眼缘的人,都会念一声“阿弥陀佛”,然后劝说路人乃是与我佛门有缘,不如入我佛门,明见慧根,洗脱前世累积恶果。
而儒家的老夫子一看佛家都能这么不要脸了,怎么能淡然?
三家向来积怨很深,于是学宫里的老夫子一天到晚都在用圣贤之言去骂那群和尚,到后来日思夜想,就差点把往日挂在嘴边的“子曰”顺口给念成了“阿弥陀佛”。
于是学宫终于开了一门术科,用学宫中人的话来讲,叫做是“有教无类”,用道家和佛家的话来说,简称挖墙脚。学宫的想法很简单,即便不是我儒家的人,不学我儒家的学问,但也万万不能是你们佛道两家的人。
术科在儒家中向来被视为杂学,被正统的儒家读书人看做末流,不受待见。
但有关修行的书籍,不论是法门,还是修道感悟,儒家却有收集了不少,不差佛道两家半分,因此儒家学宫也是天下修行人心中的一处圣地,对散修而言更是如此。
而大朝试的比试地点,就是在儒家学宫内的十二玉楼。
十二玉楼在儒家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就好比天下观在道家修士和九级浮屠在佛门众僧心中的地位。
这座建于儒家学宫内的十二玉楼,不是有着十二栋玉楼,其实只是一座楼,也不是十二层高,实际上只有五楼。
十二玉楼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些缘故,最初是由礼圣主持建立的,用来放儒家至圣的画像,以及一些涉及儒家精要的经卷原本。当时十二玉楼也只是被唤做白玉楼,取自“君子如玉”之意,虽说用君子来称至圣,多少有些不合儒家礼制,但此处君子,并非境界上的称呼,也不无不妥。
直到百余年前,最后一位能名留玉楼的儒家圣人的塑像以及著作被放入其中,就整整十二位圣人,便定名十二玉楼到了如今。
本来若无十年前的那件事,百年之后,十二玉楼终于又有一次更名的机会,可惜言文触怒天道,在儒家眼中,已经被视作叛经离道之人,自此言文这位圣人反而成了一位无人敢提起的禁忌。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至圣说过一句“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因此学宫虽然争议不断,最终还是未将言文塑像放入其中。学宫人始终认为言文不合至圣传下来的儒道,但或许只有君子才能明白至圣那句话真正想表达的含义。
而十二玉楼,历经千百年来的不断维护,至今其中的礼圣刻下的法阵依旧在运转。
最为重要的便是,礼圣在阵道上的造诣,千古只推一人。天下为大阵,山河为纹络,儒家正学为大阵根基,能为这片天下定下规矩的圣人,会定不下一栋木楼的规矩?
因此就算是亚圣倾力而为,也无法伤这栋玉楼分毫,用作大朝试的比试地点,总好过举行一次大朝试便要换好几次擂台来得好。
十二玉楼作为学宫重地,平时只开第一楼,等到大朝试或者某些重要人事才开放二楼,三楼之上,除了学宫祭酒和泗水旁那座小书塾里走出来的人,几乎无人可以窥见。
等到这日黄昏,顾夭之终于回来了,第一件事便是厚不要脸的去找宁然拿行李去了。
宁然盘坐时,看见这家伙也不敲门就径直走了进来,顿时乐了,有些气笑道:“你这家伙跑出去潇洒,我走了个百里的来回,你也先不敲门一下。”
“非也非也,世间事,人间情,怎么能说我是去潇洒呢?”顾夭之一脸认真,难得的严肃,“我这里看的是人间的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