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和平发展的主旋律(二)(1/2)
就比如郑成功这个富二代,虽然一直通过走私来赚钱,但这几年战争频仍,即使江南都被分割为双方控制区,哪还有人有心思赚钱,导致出口大大降低。郑成功这个表面光鲜的富二代,其实一直在吃老本呢。
至于李定国、李过等人就更困难了,他们自己都是苦哈哈,更何谈照顾自己的兄弟?最多的时候,他们是在与自己的兄弟们讲情怀的,一如某东。
然而,无论是吃老本,还是讲情怀,想要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有怎么可能长久呢?
这时候,朝廷露出了獠牙,毕竟朝廷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老百姓辛苦劳动所创造的,因此,朝廷按照自己编制的兵源定额给大家分发补助。比如,李过的湖北军团,与李定国的江西军团,给的是四个镇三万的定额;川南的刘文秀两个镇一万五千;至于后方的郑成功、孙可望还有李岩,朝廷只给了三个镇两万伍仟的定额;这样,各地军阀的总兵力是十五万;与此同时,朝廷直接控制的军队,包括焦琏等原明军,李成栋、金声垣等失去地盘的满清投降过来的军队,总数量也有十二万,几乎与军阀的军队总数量相当。当然,战斗力又要另说。
其实,大明朝廷此时也在咬牙坚持中。虽然说朝廷只给予军阀军队五钱银子的补助,但加上自己军队的饷银,每年光是付给士兵的薪水就超过四百五十万两,这已经超过了弘光时期的军饷。更何况,军队的消耗可不止是士兵的军饷,军械与士兵的平时吃喝可都是要朝廷付钱的。可是,不如此,就不能对各地的军阀产生影响,对大明的危害更大,只能坚持着。
因此,朱慈烺终于抛弃了老祖宗的短视政策,开始对工商业收税。谁都知道,工商业才是税收的大头,即使是刚刚萌芽的资本小幼苗,所产生的能量也是惊人的。这可以从两宋看出来。要知道,大宋的工商业不可能比大明还发达,朝廷之所以有钱,无非是朝廷对国家贸易的大力扶持,通过市舶司攫取了超额利润。
所以,也不枉了朱慈烺在琼州待了一段时间,终于把握了这个时代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工商业。只有工商业,才能让大明朝廷有足够的赋税,供养士兵,供养官员,还有对满清的赔款。
朱慈烺也不是笨蛋,仅仅是李岩的稍加提点,他就明白了大明的优势所在,无非是瓷器、茶叶与丝绸。恰恰,江南正是这些大宗商品的原产地。为了促进生产,其实是为了攫取超额的国际贸易利润,朝廷再次重开市舶司,将地点定在广州与宁波两地,所有的国际贸易都必须经由这两个地点才能出口。
果然,自从朝廷掌控了广州与宁波这两个市舶司,1650年底,仅仅是半年时间,朝廷在市舶司的收入就超过了三十万两。钱财来的如此容易,只让朱慈烺等人欣喜若狂,对市舶司更加的有信心。然而,其中潜藏的风险,朱慈烺等人却是绝对没有想到的。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凭借较为富裕的江南,大明的经济率先复苏,并蓬勃发展。
不过,若论艰难,北方的满清其实更加困难。要知道,现在小小冰河期依然还在持续,无论雨水还是气候都不适合一小麦为主的农业生产。农民们整日在土地里刨食,却依旧饥一顿饱一顿。满清想要对他们征税也难。毕竟,它边上还有大明在虎视眈眈,若再引起汉人内乱,可就不得了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