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岩的秘密武器(一)(1/2)
不过,很是意外的,在李定国准备出征期间,孙可望的公函也到了李定国的军营。公函中表示孙可望虽然愚钝,也明白,出兵抗清表明大西军顺应民族大义,表现了大西军对大明皇帝、朝廷忠心,因此赞同李东国出兵,不仅如此,还给直属李定国的五万东征军准备了足够一个月食用的粮草,让他安心东征。
1649年4月底,大西军李定国部五万人誓师北上抗清,天下震惊。当李定国得以出兵后,李岩也终于准备出兵了。
自始至终,李岩都将李定国出兵江西作为自己出兵的前提条件,不仅仅是因为相信李定国的实力,更是处于对整体战局的考虑。
若李定国没有出兵,则大明战场首尾不能相顾,即使占据了福建这个突前部,也挡不住江西与浙江两省清军的夹击。
李定国既然如约而至,李岩自然也不能失信。
此时的李岩,也算得上兵强马壮。广东西部与广西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为了争夺那些少量的生活物资,民风不免彪悍,但对于李岩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兵源了。因此,李岩得以大力扩军。
得益于良好的声誉,“大明的郭令公”这块金字招牌,广东西部甚至广西东部的年轻人都是踊跃参军。按照朝廷给的编制,李岩只有三镇的兵力,若是按照李岩提供给朝廷的编制标准,也就是7300余人。但是李岩的三镇绝不相同。虽然正规的陆军也是三镇的兵力,但除此以外,还有独立的一个直属李岩控制的炮兵协,与一个骑兵协。这一个炮兵协与骑兵协自然不是以朝廷的名义存在,而是以民兵的形式存在,挂靠在红娘子名下。民兵在每个军阀那里都有存在,比如最典型的大西军与郑成功的军队,都是严重超编,朝廷以外的军队都是以民兵的形式存在,但虽然是民兵,战斗力其实与正规军无异。执行李岩规定的编制规模最好的倒是朝廷控制的广东中部与广西,广东中部是因为朝廷开支不小,根本无力维持超编的军队,甚至陈子壮等人由民兵改编的所谓正规军,甚至都只有两个镇的编制,就是因为没钱。至于瞿式耜控制的广西,若不是焦琏的坚持,甚至也很难满编,即使如此,也是李岩以低价武器供应才能让焦琏的部队不致无武器可用。
至于李岩来说,即使不算琼州强大的工农业基础,即使是所谓的低价或成本价供应武器给友军,包括朝廷的军队,也是参照大明普遍的手工生产火器的成本为核准的基准的,本身就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单凭这些利润,就足以让李岩装备自己的军队的了。军火工业,原本就是暴利行业,就比如后世的美利坚,发家就靠的两次世界大战向交战国售卖军火。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