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即下即开工 谈判先安榻(1/2)
南下的列车,把春寒远远的抛在了天山,等到喀什的时候,上车时所穿的春装,都不得不全部被塞进了大包,吃尽的美食专用提包,摇身变成了更大的衣服包。
喀什站,一路浓绿,早已是暖暖艳阳的春天世界了。
合欢树和法国梧桐是喀什街边最常见的树种,树叶宽大,果奇特,尤其是整村的合欢,一旦全树盛开了,和广州街头的紫荆树有得一拼,而梧桐那长得个头象荔枝的果实,却没有什么食用价值,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会落一地,而准时来过冬的乌鸦就会在上面做窝,享受喀什的冬天。
可现在是春天,乌鸦飞走了,苞都还没有到绽放的时节,只有最初的绿叶正在繁茂,那种属于春天特有的偏黄色一点的嫩绿叶片,在树头凑成一个又一个的绿色的树冠,把春天的气息浓浓地送到每一个路人的眼帘。最可爱的孩子们,这时候就会欢蹦乱跳地在树下撒欢。在火车站和客运站的共同站点外,有一些老乡会提着铺垫着彩色绸布的红柳条纺织的大筐子,在里面放着旅行专用食品:自己家炸制的油饼、烤馕、煮好的茶叶蛋,还有一些石榴等水果,热情地向每一个路过的人吆喝着:“拜西,拜西(5元的意思)”。
掏出喀什专用的钥匙包,上面的公交IC卡里至少还有20多元的余额。于是,避开热情揽客的出租车司机们的招呼,径直奔到公交车站,29路,是可以直达住处的。
是的,我已是地道喀什人,我回来了,就应该用喀什人回家的方式,坐着公交车,一路晃过,被惊到的是车内的LED屏显示表明:车内现在的温度是41度!
难怪我有一种恨不得扒皮的冲动!
从火车过了阿克苏,就一直越来越热,不停消耗着那瓶500毫升的“农夫山泉”。
其实,在“东天山隧道”没有打通前的那条必须翻天山大坂的路线,才是绝美的。当火车开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时候,就有了在飞机上才有的耳压导致听不清声音的感觉。想想也是啊,有些低空航线,可能还飞不到那么高呢,而当时我们的火车就在那么高的海拔上前进。
当年修火车线的人可真了不起!
还记得当年翻天山的老线,第一次去是送高中住校时宿舍舍长西红柿到阿克苏出嫁;第二次以后的N次,就是去喀什,这翻山的路线上,有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高原风景赠送:象焉耆的天山野马群在雪地里成群嬉戏,到山涧里去饮水的场面,象一幅现实版的徐悲鸿的“八骏图”就活生生地在眼前,野马的皮肤油亮,毛发飘扬,那种肌肉律动的劲道,令人印象深刻。
最感动的是那个可怜的一人站点:当火车远远地看到一座大桥在雪山之间横亘,桥头有一间小屋子,屋外站了唯一的一个人,在等着我们的火车路过。果然,车转了一圈,还真的绕到了那座桥上,路过那个人的时候,他在向车窗敬礼,这么大的一片荒原:冰天雪地,满载着一整车人的火车,只是路过,向这个世界里的唯一一个人集体表达着敬意!
挺感动的,当时。
要是换了我,能在那样的环境中呆得下来吗?而他,只有一个人,而且四周荒无人烟,只有这一天两趟的火车会路过一下,甚至都不会为他停一下,他只是守着这座桥,然后每天定点,向路过的不认识的人们敬礼。
这是一种生命,更是一种牺牲。
就象我们安全圆满地来来往往,这后面,有多少人的努力:修桥的、挖洞的、护路的、守桥的……而这些人,我们根本就不会认识,但我们必须感谢他们。
听说他们都是武警工程兵部队的战士们完成的,这可是人民子弟兵在和平年代的默默奉献,不图名利,无人知晓,只知道享受这样的便利,应当心怀感恩啊!
辛欣早已经给打好了招呼,我那熟悉的香芬公寓,又有一隅可以收留我的地方,这是我和辛欣的友谊共享,回到乌鲁木齐,我的QQ,也是她随时可以下榻的小窝。我们是最早开展异地房屋共享的典范。
这次留给我的小窝,比上次来的要小,并且地毯上有一股无法描述的味道。但这都难不倒我,只需要来回搬两趟,我就可以把这里轻改造微装修成我能忍受的样子。
扔下行李,就去到自己的大本营,景闲大厦的大屏操作间里,有全套生活用品,我得去搬来。
当年浩浩荡荡的6人过来,如今全部的生活用品供我一个人用,富足得象“地主”一样。只不过,这些“富足”都在地下室的纸箱里潜伏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