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周折再周折 再堪时点错(1/2)
小周总开着皮卡过来,虽然是第一次见,可是周山山复印件一样的“萌版”一出现,我还是准确地辨识出了他。
“小孙!你咋也在这儿呢!”
我还没和小周总搭腔呢,小苏民就和后座的年轻人开心地交谈起来了。
原来,这个小孙,正是小苏民机场光纤项目的合作者,他俩都合作了好久了,比我还熟。
“那你带路吧!”
小周总的皮卡技术还行,可是不带认路的,这可麻烦了,我只去过那边一次,不过,这路也简单,就这么走吧,大体方向不错,也没有第二条路。
“那个,从西域大道走到五里桥,再向左一直拐下去,就到了。”
我只能说这么多,可是小周总一顺拐到了二环路,然后又瞅了一条相当迷你的乡间土路,开始了越野。
“这条路,能穿过去!”
小周总信心满满,可是车越走越远,路好象没有穷尽。
“不对吧,咋这么长?”
已经上了这条吃灰道了,也没办法,坚持走下去吧,总能上到那条去八里桥的大道上去。
颠簸了10多分钟,终于车归正途,后面就是我的各种印象派回忆了。
又到了疆南威尼斯,果断左拐!没错的。
镜头又重复了一遍那天的走法,只是宝马换成了皮卡,人也穿得落魄了许多,灰灰的361运动鞋,真正的适应这边灰天土地的工地运动鞋,我们四个人,齐刷刷地跳下了车。
帅哥过来了,开始问我报价。
“这样,早上已经发过去了,15万。”
“不能再低了吗?”
“那我们再去看一下现场情况吧!”
“好吧!那你们再看一下后给一个最终报价,今天之内。”
除了我们,大院里已经停了好几辆车,有一个眼镜男过来问我们相关的情况,一听就是同行来的———这么说,这就是竞争对手了,他们已经做完一栋了,现在还差两栋,这叫我们过来喊价,又是和人家抢生意的那种,我给东爱说过了,不想弄这种事的,就算是低价抢到了,也没有啥利润,白辛苦。
还没看,心里已经凉了一下。
这种白辛苦的悲惨事例,其实在我漫长的“职场历史”早已无数次地上演,奇怪的是,每一个“下一次”,我还都能大体上明白趋势,却具体会受当时情形的影响去把错误再完整地再“执行”一遍。
其中最为离奇的一段,当属在INTEL总代,水远强把他的高薪职位“转让”给了我以后,在里面做的第一个项目大单:广西南宁的一个教育单子,而同样先后从华硕离职的“曼玉”除了是我的8年好邻居之外,正好她的新单位广州博劲正好与我的新公司项目对接。由他们来承接这个南宁的大单,而我们,作为INTE在华南的布局之一,为其争取后来居上,最后一个报名进入竞争,却最终获得全胜的机会。
说来也有意思,“总代”应该是归总,应该数量少,下面的“分代”、“行代”多,这才比较合理吧!但INTEL在华南的渠道格局却是四家总代负责三家“分代”,这样就成了过多的老师去教为数可怜的学生的局面了,我们成了弱势总代。
在当时的“总代”体系内,大家经常要去INTEL开例会,渠道负责人员,彼此都认识,但是到了会后,又要各自私下里各出奇招,比拼功力。
和在华硕接受到的老俞总的“技术行销”的方式不同,自从进入到了远强的单位,虽然也是台企,却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一切都很诡异,比如说,业务人员不可以知道公司的库房在哪里,据说是因为CPU这东西太小、单位价值太高了,以前有先例被销售人员一卷而走过,所以就设计了这种公司内部有专人管库、送货,而对业务人员完全保密的制度。对于我来说,这再好不过了,因为这就意味着最累人的送货工作,将永远不会由我们代劳,我们只需要做好铺货工作就行了。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人负责一堆产品和一堆相应的渠道,每天要给自己同产品线的领导,产品经理汇报工作,开电话会议,晚上下班前,给远在台湾的方老大发一封工作汇报,当天的工作就完成了。
这个工作,和华硕管理专卖店相比,容易得太多;并且有一些我一直琢磨不出所以的地方,比如说,虽然是同一个公司,在全国各省市,却分别注册了本地化的当地公司,名字呢,就象华人社会什么字“辈”一样,每个公司的名字里都含有那个共同的“字”,才能勉强看得中其中的联系。而这每个按地域设置的分公司(看上去是各个独立的公司),却又按照产品线的分类,形成了一个由不同分公司不同人员组成的统一的产品事业部,这和华硕比起来,很隐型。
与华硕走“技术行销”的工程师出身,向技术死磕,要竞争力不同;远强“转让”给我的这个公司,却似乎一直在走着“不寻常”的道路,只做总代,只代理国外的最牛B的产品,比如INTEL、三星、台系绿美等产品。
做为一个分销商,对于老板到底会选择总代分销什么样的产品,坐在我旁边隔档的广州本地人李义华,一个胖呼呼,头发总是小平头,喜欢笑眯眯轻声讲白话,节奏很快,还爱一边说话一边摸他总是刚刚剃完只有不到半寸的小平头转圈儿,他有一个很经典的总结:“方先生代理产品就这么几个原则:第一一定是全世界最好品质的;第二绝对不赊欠;第三没有售后,其实就是质量好到不需要售后;第四竞争代理商超过三家的绝对不进入;第五,公司内部一条产品线上的同事们不是伙伴关系,而是竞争关系,每当北京进到了货,如果底下分公司各渠道专员没有及时抢到货而完不成销售业绩的话,就说明这个业务人员无能,直接下课。”
对于第五点,我是在正式进入公司第二周才搞清楚的,一上班,打开电脑,只见上游北京的产品线经理发出一个库存EXCEL表格,说明着北京的今日库存,我还总是没看明白呢,就被各区域同事给抢完了。一直到第二周的周二,我才第一次,抢上了一批网卡。只见挖我进来的产品老大,这才如释重负地给我电话说:“唉!你总算是搞明白了!”
其实,我还是不太明白,这哪里是销售,这明明就是去海边等着刚上岸的金枪鱼,被更高大强壮的同行抢走的游戏,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华硕给我灌输了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方能无敌于天下的思想)。
这只是公司内部的迷迷糊糊,从原来华硕100多人的队伍,变成了这个虽然有着双倍高薪,却只有十几个人的小队伍,就在中信广场的旁边,静静地安插在INTEL总部的旁边,方便着与厂家的及时沟通。
每次去INTEL开例会,走进那高耸入云的广州天河地标,中信广场,都有一种OFFICELADY的错觉,感觉在这里来回出入,还是挺有面子的一件事。
可是,面子给留给摄影爱好者们去想象的;里子却是,INTEL厂家里,有一堆人事纠葛;而五家总代,也有一堆和他们相互暗通的死档合作;五家总代去狂抢的四家区域代理,却碰着这么好的局面,除了INTEL的统一政策以外,各家总代还要开出不同的“暗点”来诱惑区代从自己家进货,而这个“暗点”到底是多少,甚至到底有没有,却又都是一件类似“赌博”的策略,如果总代销量真能完成得够多了,就能在年终冲业绩的时候,倒逼厂家来实现这个“暗点”,再转而返还给“区域分代”;要是万一厂家年终根本就没有这个计划,那为了兑现承诺,总代就只有自认倒霉,赌输了,自掏腰包来买下这个教训。
而我,作为新人,对上游厂家,并没有搭建出成型的“死档”关系;对下,还要和另外的三家总代比拼条件,实在觉得分代太少了,他们都习惯和之前的总代合同,我就只好自己开辟属于自己亲自培养的新地区分代,陶欢的同乡好友蛋散,让他们夫妇俩好好做做我代理的产品。
“你看,签下这个代理协议吧,你们就成了INTEL分销体系中的一员了,英文网站不用担心,我会帮你们完成注册的。”
全方位的服务,终于让独具慧眼的蛋散媳妇,精明智慧的湘妹子游新莉,电脑配件生意的实际操盘手,认可并接受了,成为我的最忠实客户,并且,我也自此成了他们的贵人,这门生意,使他们从电脑里一个一直是零零碎碎小打小闹的电脑配件供应商,变成了INTEL网站在电脑城里的一个主要批发商和零售商。
“你看这个服务器网卡多厉害,只要一块就能卖到近万元,真的是门好生意啊!”在诱惑他们的时候,我总爱拿出这款最厉害的“杀器”去诱惑他们。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