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皋、发、桀(2/2)
墨翟《墨子》:“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15]
司马迁《史记》:1“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16];2“夏桀淫骄,乃放鸣条。”[17]
刘向《列女传》:“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18]
司马贞《史记索隐》:“嗟彼鸣条,其终不令!”[19]
魏收,《魏书·卷六四·列传第五二》:“夏桀淫乱,南巢有非命之诛”。[20]
史籍记载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16]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19]
人物轶事
妺喜亡夏
第一种说法,间谍说。
据《国语》记载,妺喜与商朝大臣伊尹密谋,而使夏朝灭亡。[21]妺喜(moxi)很有可能成为像西施一样的角色,是有施氏派到夏朝的间谍。
妹喜亡夏
第二种说法,失宠报复。
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献出两位美女,一位叫琬,一位叫琰(琬琰即美玉之意),夏桀十分宠爱二女,虽然她们没有生育,夏桀仍然用苕玉刻上“琬”字,华玉刻上“琰”字,以示珍爱。妹喜则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带,妹喜心生怨恨,于是与伊尹秘密来往,泄露夏朝的机密。夏桀只顾眼前的美女,忘记昔日的恋人,所以,妹喜便与伊尹里应外合,夏朝就此灭亡。[22]
谥号由来
《尚书·商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11]”《淮南子·修务》:汤“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荀子·解蔽》:“桀死于亭山。[12]”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到,在春秋以后,“夏”和“桀”往往是指同一个人:夏桀。而“桀”只是谥号,夏的末代王名叫帝履癸,死后才被叫作“桀”的。帝履癸死后为什么叫做“桀”呢?《康熙字典》“桀”条说:“集韵:巨列切。……磔也。……古人称桀黠者,其凶暴若磔也。又谥法:贼人多杀曰桀。”所以给帝履癸谥号为“桀”可能鉴于夏桀生平的暴行来说的。
还有一说是,帝履癸谥号为“桀”极有可能就是根据夏桀的惨死之状作出的。甲骨文中没有“夏”字,最早出现在金文当中。今天所能见到的金文中的“夏”字是秦公簋中的那“夏”字。它不仅恐怖,而且血腥。这个“夏”字表示的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左臂已经不知去向,他的右手撑着已经被砍掉了右脚的腿部,左腿自大腿以下也被砍掉了;身边还丢着两把刀[23]。俨然是描述一个惨死之状的词。而关于夏桀的凶暴很少有历史文献可以证明,所以夏桀成为凶暴的代名词可能有冤屈之处。夏王朝其实是一个很少对外发动战争的王朝。之所以用这个“桀”字作为夏桀的谥号,极有可能就是根据夏桀的惨死之状作出的。[23]
倾宫瑶台
夏桀荒淫无度,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不惜民力,大兴土木。史书上说他修建倾宫、瑶台。倾宫呢就是一种高大的建筑,因为高,人立于楼上有倾危之感。有人说是一片面积很大的宫殿,占地足有一顷。不论哪种说法,宫殿的宏丽都令人咋舌。夏桀还有许多尽人皆知的暴政,如“酒池肉林”,如放饿虎于市中,欣赏人们惊恐逃命的样子,等等。国中的百姓对夏桀恨之入骨,编出歌谣这样唱道:“江水沛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薄兮,薄亦大兮。”薄(亳)是商国的首都。这首歌表明夏朝已经失去民心。有人把这首歌念给夏桀听,夏桀竟说:“这是妖言。我有天下,就像天有太阳一样。天上的太阳完了,我的国家才会灭亡。”百姓听说后,就指着天上的太阳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和你一起灭亡。”老百姓对夏桀的怨恨可窥一斑。
司马迁,《史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2]《史记正义》:“又吴起对魏武侯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3]古本《竹书纪年》:“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4]《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
[5]《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6]《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7]《汲冢古文》日:“夏桀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
[8]《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
[9]《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汤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有众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戮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于是汤曰“吾其武”,号曰武王。
[10]《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
[11]《尚书·商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
[12]《荀子·解蔽》:“桀死于亭山。”
[13]《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汤遂伐三葼,俘厥宝玉,义伯、仲伯作《典宝》。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14]张传玺.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1:第26页
[15]《墨子·卷一·亲士第一》.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4-04]
[16]《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1-03]
[17]《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1-10]
[18]《列女传·夏桀末喜传》则记载:“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即妹喜,夏桀的宠妃)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
[19]《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1-03]
[20]魏收,《魏书·卷六四·列传第五二》:“夏桀淫乱,南巢有非命之诛”。
[21]《国语·卷七·晋语一》:史苏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22]《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竹书纪年》:后桀伐岷山,岷山女於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於,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於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夏亡。
[23]李殿元.关于“夏”朝得名的研究.文史杂志,2013年第6期:第10页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