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玄幻魔法 > 除灵者传说 > 旧唐书

旧唐书(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到冰与火之歌 诡妻一枚 我在异界当宗主 重生在阴间 多利亚的战纪 海贼之曜 众魂熔炉 大海贼教父 足坛外星人 九御神王

小龙女继续说道接下来我要说说《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唐朝历代都修有实录。自唐初以来便在实录基础上撰写国史,以吴兢、韦述所撰最为有名。吴兢撰成《唐书》六十五卷(一说九十八卷),韦述又补遗续缺,撰成国史一百一十二卷。此后,柳芳等人又有续作。但武宗实录不全,以后历朝实录没有修成,史事缺略。后梁、后唐两代都曾下令广泛征集唐史资料。

后晋时,贾纬以所搜集的遗文和故旧传说等,编为《唐年补录》六十五卷。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石敬瑭命修唐史,由当时的宰相赵莹负责监修。他挑选文士,拟订了完整而庞大的搜集资料和编写工作的计划,写作是在唐国史的基础上,利用当时所收集的晚唐史料加以缀补而成。赵莹即从两个方面着手组织编纂。

其一、根据史馆所缺史料,奏请下诏购求唐武宗会昌元年至唐昭宗天祐元年“撰述得传记及中书银台事、史馆日历、制诏册书等,不限年月多少,并许诣阙进纳。如年月稍多,记录详备,请特行简拔,不限资序”。

其二、与张昭远一道制定了完整的修史计划,并提出若干具体措施:司天台自唐高祖武德元年至昭宗天祐元年,“为转年长历一道,以凭编述诸帝本纪”;文武两班及藩侯郡牧,各叙累代官婚、名讳、行业、功勋状一本,如有家谱、家牒,亦仰送官,“以凭纂叙列传”;太常礼院、太常寺、大理寺、司天台、御史台、兵部职方、秘书省等部门“备录”、“条列”各相关材料,以凭撰述礼、乐、刑法、天文、律历、五行、职官、郡国、经籍等志。

两年以后,赵莹出任晋昌军节度使,离史任,未竟其业。但是,编纂工作在张昭远的具体主持下,仍然依计划继续进行。因此,史称赵莹“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

到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全书修成,历时仅四年多。

《旧唐书》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完成。因为书成时刘昫正在执政,按当时的规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国家修史的主编(监修),因此刘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监修之外,参预纂修工作的,先后总计9人。他们是:张昭远、贾纬、赵熙、王伸、吕琦、尹拙、崔棁、郑受益、李为先(一作光)。其中,张昭远始终具体负责其事,用力最勤。贾纬受诏不久即去职守丧,书成前一年起复,主要贡献是其《唐年补遗录》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后的许多难得史料。赵熙始终其事,“竟毕其功”。王伸于书成之日,身列“恩奖”名单。吕琦预修唐史,史称“有能名”。

《旧唐书》修成后的第二年,即946年,北方契丹即对后晋大举进攻,造成了开封及河南州县数百里内杳无人烟的惨状,公私损失都很严重,史籍遭劫自也难免。因此修成的《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旧唐书》的作者去唐不远,有条件接触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修成这样一部二百卷的大书。

关于唐代前期的历史,吴兢、韦述、于休烈、令狐峘等人相继编写的《唐书》130卷以及唐高祖到唐文宗的各朝实录对唐初至唐代宗时期的历史事件记述较为完整。一般认为,五代纷乱之时,唐代遗闻往事,虽悬诏购求,而所得无几,故这部唐史援据较少,而其前半则“全用实录、国史旧本”。(在研究新、旧《唐书》的论著中,大都沿引清代学者赵翼的说法:“《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并由此判定《旧唐书》的史源。同时,在肯定《新唐书》“增旧书处”时,也引用赵翼在另一处所说:五代纷乱之时,《旧唐书》援据较少,至宋仁宗时,太平已久,旧时记载多出于世,故《新唐书》采取转多。请注意赵翼下面的这一说法:“今第观《新书·艺文志》所载,如吴兢《唐书备阙记》、王彦威《唐典》、蒋乂《大唐宰辅录》、《凌烟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史臣》等传、凌璠《唐录政要》、南卓《唐朝纲领图》、薛璠《唐圣运图》、刘肃《大唐新语》、李肇《国史补》、林恩《补国史》等书,无虑数十百种,皆《旧唐书》所无者”,“皆五代修《唐书》时所未尝见者。”据此,更有人认为:“《新唐书·艺文志》所载,较《旧唐书·经籍志》增多可见。此皆晋修《旧唐书》时所未能见者也。”

其实,上述认识,不论是赵翼的两段论述,还是今人的那种说法,都失于深入、细致的考察。更有甚者,以其《经籍志》没有著录的史籍,便是五代修史时未曾见到的书。其实,这些认识都缺乏深入、细致的考察,不足以说明这部唐史的史料来源。《旧唐书·经籍志》所录,以毋煚《古今书录》为据,乃“开元盛时四部书。至于天宝以后的著述,并不是五代后晋时没有看到,而是史臣们不打算将其混杂到“开元盛时”的著录之中。对此,后晋史官说得十分清楚:天宝以后,名公各著文章,儒者多有撰述,或记礼法之沿革,或裁国史之繁略,皆张部类,其徒实繁。臣以后出之书,在开元四部之外,不欲杂其本部。今据所闻,附撰人等传。其诸公文集,亦见本传此并不录。《旧唐书》卷46《经籍志上》。

这里提到玄宗天宝以后的撰述有三类,一是“裁国史之繁略”者,二是“记礼法之沿革”者,三是“诸公文集”,只不过都放在本人的传记当中记述罢了。因此,凡是《旧唐书》纪、志、传中提到的撰述,尤其是天宝以后的撰述,都应视为后晋纂修这部唐史的史料来源。其史料来自一是实录。二是唐人所修国史。

流传

《旧唐书》仅流传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运。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北宋朝廷认为《旧唐书》芜杂不精,另命宋祁和欧阳修编撰唐书。这部唐书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写成,开始“布书于天下”,从此,署名刘昫所编的唐书遂不再流传。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余姚人闻人诠在苏州征借到当地人士所藏《旧唐书》,请苏州府学训导沈桐在苏州府学里对书稿作校对并开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时,闻人诠离开苏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持下继续进行),经历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运的刘昫唐书,才又得到重新刊行。

后人为区别这两种唐书,把后晋刘昫所著称为《旧唐书》,而将宋祁等后修的唐书命名为《新唐书》。《新唐书》行世后,《旧唐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被人们废弃。

作者简介

刘昫(公元887—946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时期历史学家,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其是二十四史之一。

作品目录

本纪

卷一本纪第一高祖李渊(武德元年至九年)[2]

卷二本纪第二太宗李世民上(贞观元年至三年)

卷三本纪第三太宗李世民下(贞观四年至二十三年)

卷四本纪第四高宗李治上(永徽元年至麟德二年)

卷五本纪第五高宗李治下(麟德三年至弘道元年)

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武曌(嗣圣元年至神龙元年)

卷七本纪第七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神龙元年至延和元年)

卷八本纪第八玄宗李隆基上(先天元年至开元二十四年)

卷九本纪第九玄宗李隆基下(开元二十五年至天宝十五年)

卷十本纪第十肃宗李亨(至德元年上元二年)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代宗李豫(宝应元年至大历十四年)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德宗李适上(建中元年至贞元三年)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德宗李适下(贞元四年至二十一年)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顺宗李诵、宪宗李纯上(永贞元年至元和六年)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宪宗李纯下(元和七年至十五年)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穆宗李恒(长庆元年至四年)

卷十七上本纪第十七上敬宗李湛、文宗李昂上(宝历元年至太和三年)

卷十七下本纪第十七下文宗李昂下(太和四年至开成五年)

卷十八上本纪第十八上武宗李炎(会昌元年至六年)

卷十八下本纪第十八下宣宗李忱(大中元年至十三年)

卷十九上本纪第十九上懿宗李漼(咸通元年至十四年)

卷十九下本纪第十九下僖宗李儇(乾符元年至文德元年)

卷二十上本纪第二十上昭宗李晔(龙纪元年至天祐元年)

卷二十下本纪第二十下哀帝李柷(天祐二年至四年)

卷二十一志第一礼仪一

卷二十二志第二礼仪二

卷二十三志第三礼仪三

卷二十四志第四礼仪四

卷二十五志第五礼仪五

卷二十六志第六礼仪六

卷二十七志第七礼仪七

卷二十八志第八音乐一

卷二十九志第九音乐二

卷三十志第十音乐三

卷三十一志第十一音乐四[3]

卷三十二志第十二历一

卷三十三志第十三历二

卷三十四志第十四历三

卷三十五志第十五天文上

卷三十六志第十六天文下

卷三十七志第十七五行

卷三十八志第十八地理一:诸节度使、关内道一、河南道二

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河东道三、河北道四、山南道五

卷四十志第二十地理三:淮南道六、江南道七、陇右道八

卷四十一志第二十一地理四:剑南道东西道九、岭南道五管十

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二职官一

卷四十三志第二十三职官二

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四职官三

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五舆服

卷四十六志第二十六经籍上

卷四十七志第二十七经籍下

卷四十八志第二十八食货上

卷四十九志第二十九食货下

卷五十志第三十刑法

列传

卷五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高祖太穆皇后窦氏、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贤妃徐氏、高宗废后王氏、良娣萧氏、中宗和思皇后赵氏、中宗韦庶人、上官昭容、睿宗肃明皇后刘氏、睿宗昭成皇后窦氏、玄宗废后王氏、玄宗贞顺皇后武氏、玄宗杨贵妃

旧唐书

卷五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玄宗元献皇后杨氏、肃宗张皇后、肃宗韦妃、肃宗章敬皇后吴氏、代宗崔妃、代宗睿真皇后沈氏、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德宗昭德皇后王氏、德宗韦妃顺宗庄宪皇后王氏、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宪宗孝明皇后郑氏、女学士尚宫宋氏、穆宗恭僖皇后王氏、敬宗郭贵妃、穆宗贞献皇后萧氏、穆宗宣懿皇后韦氏、武宗王贤妃、宣宗元昭皇后晁氏、懿宗惠安皇后王氏、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卷五十三列传第三李密

卷五十四列传第四王世充、窦建德

卷五十五列传第五薛举(子薛仁杲)、李轨、刘武周(苑君璋附)、高开道、刘黑闼(徐圆朗)

卷五十六列传第六萧铣、杜伏威、辅公祏(阚棱)、王雄诞、沈法兴、李子通(朱粲、林士弘、张善安)、罗艺、梁师都(刘季真、李子和)

卷五十七列传第七裴寂、刘文静(弟刘文起、子刘树义、刘树艺)(李孟尝、刘世龙、赵文恪、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绪、刘师立、钱九陇、樊兴、公孙武达、庞卿恽、张长逊、李安远)

卷五十八列传第八唐俭、长孙顺德、刘弘基、殷峤、刘政会、柴绍(平阳公主、马三宝附)、武士彟(长兄武士棱、次兄武士逸)

卷五十九列传第九屈突通(子屈突寿、少子屈突诠、诠子屈突仲翔)、任瑰、丘和(子丘行恭、行恭子丘神勣)、许绍(孙许力士、力士子许钦寂、许钦明、绍次子许智仁、少子许圉师)、李袭志(弟李袭誉、子李怀俨)、姜謩(子姜行本、行本子姜简、简子姜晞、简弟姜柔远、柔远子姜皎、姜晦、皎子姜庆初)

卷六十列传第十宗室(太祖诸子、代祖诸子):永安王李孝基、淮安王李神通(神通子李道彦、李孝察、李孝同、李孝慈、李孝友、李孝节、李孝义、李孝逸)、襄邑王李神符(子李德懋、李文暕)、长平王李叔良(子李孝协、李孝斌、孝斌子李思训、李思晦、叔良弟李德良、李幼良)、襄武王李琛、河间王李孝恭(子李晦、孝恭弟李瑊、李瑰)、庐江王李瑗(王君廓附)、淮阳王李道玄、江夏王李道宗、陇西王李博乂

卷六十一列传第十一温大雅(子温无隐、大雅弟温彦博、彦博子温振、温挺、大雅弟温大有)、陈叔达、窦威(子窦恽、兄子窦轨、轨子窦奉节、轨弟窦琮、从兄子窦抗、抗子窦衍、窦静、静子窦逵、抗子窦诞、诞子窦孝慈、孝慈子窦希玠、诞少子窦孝谌、抗季弟窦璡)

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李纲(子李少植、少植子李安仁)、郑善果(从兄郑元璹)、杨恭仁(子杨思训、思训孙杨睿交、恭仁从孙杨执柔、少弟杨师道)、皇甫无逸(孙皇甫忠)、李大亮(族孙李迥秀)

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封伦(子封言道、兄子封行高)、萧瑀(子萧锐、兄子萧钧、钧子萧瓘、兄子萧嗣业)、裴矩(子裴宣机)、宇文士及

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高祖二十二子:隐太子李建成、卫王李玄霸、巢王李元吉、楚王李智云、荆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酆王李元亨、周王李元方、徐王李元礼、韩王李元嘉、彭王李元则、郑王李元懿、霍王李元轨、虢王李凤、道王李元庆、邓王李元裕、舒王李元名、鲁王李灵夔、江王李元祥、密王李元晓、滕王李元婴

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高士廉(子高履行、高真行)、长孙无忌

卷六十六列传第十六房玄龄(子房遗直、房遗爱)、杜如晦(弟杜楚客、叔杜淹)

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李靖(弟李客师、客师孙李令问、令问孙李彦芳)、李勣(孙李敬业)

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张公谨(子张大素、张大安)

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侯君集、张亮、薛万彻(兄薛万均)(盛彦师、卢祖尚、刘世让、刘兰、李君羡等附)

卷七十列传第二十王珪、戴胄(兄子戴至德)、岑文本(兄子岑长倩、长倩字岑羲)(格辅元附)、杜正伦

卷七十一列传第二十一魏徵[1]

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十二虞世南、李百药(子李安期)、褚亮(刘孝孙、李玄道、李守素附)

卷七十三列传第二十三薛收(兄子薛元敬、子薛元超、元超从子薛稷)、姚思廉、颜师古(弟颜相时)、令狐德棻(邓世隆、顾胤、李延寿、李仁实等附)、孔颖达(司马才章、王恭、马嘉运等附)

卷七十四列传第二十四刘洎、马周、崔仁师(孙崔湜、湜弟崔液、液子崔论、弟崔涤)

卷七十五列传第二十五苏世长(子苏良嗣)、韦云起(孙韦方质)、孙伏伽、张玄素

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恒山王李承乾、楚王李宽、吴王李恪(子成王李千里、孙信安王李祎)、濮王李泰、庶人李祐、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子琅琊王李冲)、纪王李慎、江王李嚣、代王李简、赵王李福、曹王李明

卷七十七列传第二十七韦挺(子韦待价、韦万石)、杨纂(族子杨弘礼、杨弘武、弘武子杨元亨、杨元禧、杨元祎)、刘德威(子刘审礼、孙刘易从、审礼从弟刘延嗣)、阎立德(弟阎立本)、柳亨(族子柳范、兄子柳奭、孙柳涣、柳泽)、崔义玄(子崔神庆)

卷七十八列传第二十八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族孙张易之、张昌宗)

卷七十九列传第二十九祖孝孙、傅仁均、傅奕、李淳风、吕才

卷八十列传第三十褚遂良、韩瑗、来济、上官仪

卷八十一列传第三十一崔敦礼、卢承庆、刘祥道、李敬玄、李义琰、孙处约、乐彦玮、赵仁本

卷八十二列传第三十二许敬宗、李义府(少子李湛)

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郭孝恪、张俭、苏定方、薛仁贵、程务挺、张士贵、赵道兴

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四刘仁轨、郝处俊、裴行俭(子裴光庭)

卷八十五列传第三十五唐临(孙绍)、张文瓘(兄张文琮、从弟张文收)、徐有功

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燕王李忠、原王李孝、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孝敬皇帝李弘(裴居道附)、章怀太子李贤(贤子邠王李守礼)、懿德太子李重润、庶人李重福、节愍太子李重俊、殇帝李重茂

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裴炎、刘祎之、魏玄同、李昭德

卷八十八列传第三十八韦思谦(子韦承庆、韦嗣立)、陆元方(子陆象先)、苏瑰(子苏颋)

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狄仁杰(族曾孙狄兼谟)、王方庆、姚璹(弟姚班)

卷九十列传第四十王及善、杜景俭、朱敬则、杨再思、李怀远(子李景伯、景伯子李彭年)、豆卢钦望(张光辅、史务滋、崔元综、周允元附)

卷九十一列传第四十一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

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魏元忠、韦安石(子韦陟、韦斌、斌子韦况、安石从父兄子韦抗、从祖兄子巨源)(赵彦昭附)、萧至忠(宗楚客、纪处讷附)

卷九十三列传第四十三娄师德、王孝杰、唐休璟、张仁愿、薛讷、王晙

卷九十四列传第四十四苏味道、李峤、崔融、卢藏用、徐彦伯

卷九十五列传第四十五睿宗诸子:让皇帝李宪、惠庄太子李捴、惠文太子李范、惠宣太子李业、隋王李隆悌

卷九十六列传第四十六姚崇、宋璟

卷九十七列传第四十七刘幽求、钟绍京、郭元振、张说(子张均、张垍)(陈希烈附)

卷九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魏知古、卢怀慎(子卢奂)、源乾曜(从孙源光裕、光裕子源洧)、李元紘、杜暹、韩休、裴耀卿(孙裴佶)

卷九十九列传第四十九崔日用(从兄崔日知)、张嘉贞(弟张嘉祐)、萧嵩(子萧华)、张九龄(曾孙张仲方)、李适之(子李季卿)、严挺之

卷一百列传第五十尹思贞、李杰、解琬、毕构、苏珦(子苏晋)、郑惟忠、王志愔、卢从愿、李朝隐、裴漼(从祖弟裴宽)、王丘

卷一百一列传第五十一李乂、薛登、韦凑(从子韦虚心、韦虚舟)、韩思复(曾孙韩佽)、张廷珪、王求礼、辛替否

卷一百二列传第五十二马怀素、褚无量、刘子玄(兄刘知柔、子刘贶、刘餗、刘汇、刘秩、刘迅、刘迥)、徐坚、元行冲、吴兢、韦述(弟韦逌、韦迪、甥萧直)(萧颖士、母煚、殷践猷附)

卷一百三列传第五十三郭虔瓘(张嵩)、郭知运(子郭英杰)、王君?(chuo)(贾师顺附)、张守珪、牛仙客、王忠嗣

卷一百四列传第五十四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

卷一百五列传第五十五宇文融、韦坚、杨慎矜、王鉷

卷一百六列传第五十六李林甫、杨国忠、张暐、王琚、王毛仲(陈玄礼附)

卷一百七列传第五十七玄宗诸子:靖德太子李琮、庶人李瑛、棣王李琰、庶人李瑶、靖恭太子李琬、庶人李琚、夏悼王李一、仪王李璲、颍王李璬、怀哀王李敏、永王李璘、寿王李瑁、延王李玢、盛王李琦、济王李环、信王李瑝、义王李玭、陈王李珪、丰王李珙、恒王李瑱、凉王李璿、汴哀王李璥

卷一百八列传第五十八韦见素(子韦谔、韦益、益子顗)、崔圆、崔涣(子崔纵)、杜鸿渐

卷一百九列传第五十九冯盎、阿史那社尔(子阿史那道真、叔祖阿史那苏尼失、苏尼失子阿史那忠)、契苾何力、黑齿常之、李多祚、李嗣业、白孝德

卷一百一十列传第六十李光弼、王思礼、邓景山、辛云京

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六十一崔光远房琯(子房孺复、从子房式)、张镐、高适、畅璀

卷一百一十二列传第六十二李暠(族弟李齐物、齐物子李复、暠族弟李若水)、李麟、李国贞(子李锜)、李峘(弟李峄、李岘)、李巨(子李则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人在遮天,系统在完美 一世之尊,从遮天伏羲开始 重生1994,逃婚海钓赢麻了! 让你横推永生,你直接杀穿了? 咬红杏 修炼从悟性通天开始 凡人仙葫 身为反派,我的马甲多亿点点很合理吧 火影教书变强,改变悲剧 快穿之天天都在暖反派大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