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玄幻魔法 > 除灵者传说 > 子产

子产(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到冰与火之歌 诡妻一枚 我在异界当宗主 重生在阴间 多利亚的战纪 海贼之曜 众魂熔炉 大海贼教父 足坛外星人 九御神王

小龙女继续说道接下来我要说说子产(?—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1][2]。他是郑穆公之孙,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卒于前522年。历史典籍以其字“子产”为通称,又称“公孙侨”、“公孙成子”[3]、“国侨”等。

子产在执政期间,既维护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贵族的特权,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措施是:整顿田制,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修订并公布了成文法;实行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有控制地开放言路。其政治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在对楚、晋等国的外交方面,子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郑国在子产的推动下呈现出中兴局面。

在世界观方面,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4]他认为天体运行的轨道与人事遵行的法则互不相干,否定占星术能预测人事。但子产仍保留灵魂不死观念,认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仍能滋生淫厉。[5]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对形神关系的初步探讨。他还提出了人性观念,认为“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6],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探讨人性问题的开端。

子产是郑国公子子国的儿子[9],生年不详。前565年(郑简公元年),公子发(子国)和公孙辄(子耳)入侵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很高兴,只有子产不随声附和,子产说:“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楚国人前来讨伐,我们能不顺从他们吗?顺从了楚国,晋国的军队就一定会前来了。晋楚两国进攻郑国,从今往后,郑国至少四五年不得安宁。”公子发愤怒地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国家有出兵的重大命令,而且有执政的卿在那里,小孩子说这些话,是会被杀的。”[10]

《历代名臣像解》之子产像

前563年(郑简公三年),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叛乱分子进入郑国首都,当日早晨在西宫的朝廷上杀死了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将郑简公劫持到了北宫。公子嘉(子孔)事先知道这件事,所以没被杀。[11]子产听说有叛乱,设置守门的警卫,配齐所有的官员,关闭档案库,慎重收藏,在完成防守准备后让士兵排成行列再出动,收拾了公子发的尸骨后进攻北宫的叛乱者,公孙虿率领国人援助他,杀了尉止和子师仆,叛乱者全部杀死,侯晋逃亡到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12]

叛乱平定后,公子嘉当国,打算专权独揽,便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取执政法令,不得参与朝政。大夫、官员们、卿的嫡子们不肯顺从,公子嘉准备诛杀他们。子产劝阻他,请求烧掉盟书。公子嘉不同意,说:“制作盟书用来安定国家,众人发怒就烧了它,这是众人掌政,国家不也很为难了吗?”子产说:“众怒难犯,专权的意愿也难以成功。把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众人,您得到了所需要的东西,众人也能安定,不也是可以的吗?专权的欲望不能成功,触犯众人会发生祸乱,您一定要听我的话。”于是在仓门的外边烧掉了盟书,众人这才安定了。[13]

众望所归

前554年(郑简公十二年),子孔被诛杀,简公任命子产为卿。[14]

清代金农绘子产画像

前551年(郑简公十五年),晋国要求郑国派人赴晋朝见,担任少正的子产对晋国加以答复。[15]

前549年(郑简公十七年),子产借郑简公前往晋国的机会致信晋国当权者范宣子,请求减少贡品,获成。(子产告范宣子轻币)[16][17][18]

前548年(郑简公十八年),子产与子展(公孙舍之)一起率军攻入陈国国都。得胜的郑军不扰陈哀公的宫室,归还土地、百姓后班师凯旋。[19]随后,子产前往晋国奉献战利品。晋国的士文伯质问子产,子产一一化解,得到晋国赵武的赞赏。[20]同年,晋国的程郑去世,正如然明所预言的那样,子产由此开始了解然明,向他问政,并跟子太叔(游吉)说:“之前我只知道然明的容貌,现在了解到他心中很有见识了。”子太叔又向子产问政,子产说:“政事好像农活,白天黑夜想着它,要想着他的开始又想着要取得好结果。早晨晚上都照想着的去做,所做的不超过所想的,好像农田里有田埂一样,过错就会少一些。”[21]

前547年(郑简公十九年),郑简公将六座城邑封给子产,作为入陈战功的赏赐。子产依礼制推辞,最后只接受了三座,[22]得到公孙挥(行人子羽)的赞扬。[23]

前546年(郑简公二十年),子产参与接待晋国的赵文子(赵武)。[24]

前545年(郑简公二十一年),子产辅佐郑简公访问楚国。[25]

前544年(郑简公二十二年),子产隆重接待了访问郑国的吴季子(季札),两人一见如故,互赠礼物。吴季子告诫子产说:“郑国的执政者奢侈,大难将临头,执政的重任必将落到你身上。你若执掌政权,一定要谨慎地按礼行事;否则,郑国将会灭亡。”[26][27]同年,郑国公族中良氏与驷氏矛盾激化,对局势洞若观火的裨谌说:“上天降祸于郑国很久了,一定要让子产平息它,国家才可以安定。不这样,就将会灭亡了。”[28]

执政治国

前543年(郑简公二十三年),子产辅佐简公出使晋国,又参与在陈国的会盟,预言良驷之争将见分晓、陈国将会在十年内灭亡。[29][30]同年,郑国以良、驷两家为首的两派势力相互残杀,一度有人欲杀子产;有的公子进谏,才作罢。[27]良驷之争(伯有之乱)结束后,在纷争中不偏不倚的子产得到罕虎(子展之子,字子皮)的信任,正式执掌郑国国政。[31]他赂伯石以邑,取得其支持,又因看到伯石的矫饰而对伯石加以压制。[32]推行田制改革,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田土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于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推翻他。(子产为政)[33]子产的改革举措一度受到激烈的批评,但到执政满三年时反而得到赞颂。[34]丰卷欲攻击子产,罕虎保护了子产而驱逐了丰卷,而子产仍请求为丰卷保留了田宅和收入,待丰卷回国后归还。[35]

前542年(郑简公二十四年),子产陪同郑简公出使晋国,晋国接待怠慢。为此,子产令人拆除晋国宾馆的围墙并以此安置郑国使团的车马。士文伯对子产加以责备,子产从容应对,指出晋国对郑国使团不够尊重,错误在晋国一方,最终得到晋国方面的道歉与隆重接待。(子产坏晋馆垣)[36]此外,《左传》将子产择能而使、子产论尹何为邑、子产不毁乡校等事也记载在这一年。[37]

子产坏晋馆垣

前541年(郑简公二十五年),楚国派军队到郑国迎亲,子产为此而忧虑,遂派子羽与楚国人交涉,化解了危机。(子产却楚逆女以兵)[38]同年,子产出使晋国,慰问病中的晋平公,回答了后者关于鬼神、疾病的问题,展现了自己的博学多闻,得到后者的称赞与礼遇。[39]公孙黑(属驷氏家族,字子皙)与公孙楚(属游氏家族,字子南)争妻,公孙黑预谋攻击公孙楚,自己反被击伤[40];子产从大局考虑,在取得子太叔同意的情况下驱逐了公孙楚[41][42]。此后,郑国国君与诸大夫盟誓。子产等六人又私下盟誓,公孙黑强行参与,子产亦不对他加以讨伐。[43]

前540年(郑简公二十六年),公孙黑作乱以消灭游氏,未遂,郑国诸大夫甚至驷氏皆欲杀之。子产正在边境,闻讯后急忙赶回国都,令官员历数公孙黑的罪过,促其自杀以免刑戮。公孙黑请求让其子印担任褚师的官职。子产说:“印如果有才能,国君将会任命他。如果没有才能,将会早晚跟你去。你对自己的罪过不担心,而又请求什么?不快点去死,司寇将要来到了。”公孙黑自杀。[44]

前539年(郑简公二十七年),子产随从简公访问楚国。[45][46]

前538年(郑简公二十八年),简公生病,派子产与诸侯相会,并和楚灵王在申地订立盟约。[46][47]他和向戌一起预言楚灵王将会败死。同年,子产开征丘赋,引发民众抨击与咒骂,子宽将民众的话转告子产,但子产不为所动,表示:“有什么妨害?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都不计较。而且我听说做好事的不改变他的法制,所以能够有所成功。百姓不能放纵,法制不能更改。《诗》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我不改变了。”然而子宽(浑罕)仍然认为子产的政策以贪婪为基础,并不合理;并预言了子产所属的国氏会较早灭亡。[48]

前537年(郑简公二十九年),子产辅佐郑简公在邢丘会见晋平公。[49]

前536年(郑简公三十年),子产公布“刑书”,开启了春秋晚期成文法公开化运动的先河。叔向致信子产,对他的这一举措加以指责;子产回信说:“正如您所说。我没有才能,不能考虑到子孙后世,我是用它来挽救当世的。既然不能接受您的命令,又岂敢忘了您的恩惠?”[50]同年,子产等人慰劳楚国公子弃疾(楚平王),预感到他将会成为楚王。[51]

子产铸刑于鼎

前535年(郑简公三十一年),子产立了公孙泄和良止为大夫来安抚在良驷之争中被杀的伯有的鬼魂。[52]同年,子产出使晋国,再次讨论鬼神、疾病等事[53][5],并替丰施把州地的土田归还给韩宣子[54]。罕朔杀了罕魋逃亡晋国,子产就如何安置他答复韩宣子。[55]

前532年(郑简公三十四年),晋平公去世。子产劝参加葬礼的罕虎不要携带财物,以此俭省国家用度。罕虎不听从,结果财礼用尽,罕虎深感后悔。[56]

力克时艰

前530年(郑简公三十六年),郑简公去世,子产参与安排葬礼。[57]同年他辅佐即位的郑定公出使晋国,朝觐晋昭公。[58]

郑子产像(《三才图会·人物》四卷第二十五页,万历三十七年)

前529年(郑定公元年),子产、子太叔辅佐郑定公前往晋国参与平丘之会。[59]会盟的前前后后子产表现出色,被孔子誉为“国家柱石”。[60][61][62]同年,罕虎去世,子产于归途中闻讯,号哭,说:“我完了!没有人帮我做好事了。只有他老人家了解我。”[63]

前526年(郑定公四年),晋国六卿之一的韩宣子访问郑国。在定公接待宣子的享礼上,郑国的孔张举止失仪,郑国大夫富子拿这件事来向子产进谏,子产怒而驳斥富子。[64]宣子访问期间,子产对他说:”执掌政权一定要靠仁德,不要忘记政权稳定的原因。“[65]子产并且制止了韩宣子向郑国商人索要玉环的行为,宣子对此表示赞赏。[66][67]最后,子产携郑国其余五卿送别宣子,双方赋诗、答礼,尽欢而散。[68]同年,郑国大旱,派屠击、祝款、竖柎祭祀桑山,他们砍去了山上的树木,不下雨。子产说:“祭祀山神,应当培育和保护山林,现在反而砍去山上的树木,他们的罪过就很大了。”于是就剥夺了他们的官爵和封邑。[69]

前525年(郑定公五年),裨灶对子产预言道:““宋、卫、陈、郑四国将要在同一天发生火灾。如果我们用瓘斝玉瓒祭神,郑国一定不发生火灾。”此前,裨灶曾预言了陈国的复国[70][71]、晋平公的死亡[72],但子产不肯给。[73]

前524年(郑定公六年),里析预言郑国有灾难,劝子产迁都,子产拒绝。同年,郑国和宋、卫、陈、许四国同时发生严重的火灾。子产采取种种紧急措施,积极救灾。[74]定公想举行祭祀消灾,子产说:“不如修行德政。”[75][47]但郑国最后还是依礼制,在子产的主持下进行了祭礼。[76]火灾后,裨灶曾再次请求用瓘斝玉瓒祭神,还说:“不采纳我的意见,郑国还要发生火灾。”子产坚拒之,并说:“天道悠远,人道切近,两不相关。如何由天道而知人道?裨灶哪里懂得天道?这个人的话多了,难道不会偶尔也说中的?”火灾最后没有再次发生。[4][77]火灾期间,子产加强了郑国的防务,不久受到晋国边防官员的质疑,子产予以辩驳。[78]

前523年(郑定公七年),郑国驷偃去世,驷氏不以其子驷丝为嗣,转而立驷乞。子产讨厌驷乞的为人,而且认为不合继承的规则,对此不置可否。驷丝之母是晋国大夫之女,晋国大夫遣人过问此事,子产制止了想要逃亡的驷乞,独自答复晋人,最后说道:“如果寡君的几个臣下中有的去世了,而晋国的大夫竟要专断地干涉他们的继承人,这是晋国把我们当作边境的城池了,还成什么国家?”晋人遂不再过问此事。[79]同年,郑国发生水灾,有“龙”现身于洧渊,郑国人想祭“龙”,子产拒绝。[80]

古之遗爱

前522年(郑定公八年),子产病重,以水火为喻,告诫继任者子太叔为政要宽猛相济(子产论政宽猛),数月后子产去世。[81][82]郑国的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83][84]另有记载说,子产死后,郑国的男子舍弃玉佩,妇女舍弃缀珠的耳饰,在民巷中聚哭了三个月,娱乐的乐器都停了下来。[85]孔子闻讯而泣,评价子产道:“古之遗爱也。”[86]

主要成就

经济

田制:为田洫

前543年(郑简公二十三年)执政后,子产在郑国推行田制改革,以此来应对贵族占田过限、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情况。这次田制改革实际是二十年前子驷“为田洫”的继续,改革内容正如《孔疏》解释的:“为田造洫,故称田洫。此四族皆是富家,占田过制。子驷为此田洫,正其封疆,于分有剩则减给他人,故正封疆而侵四族田也。”《左传》记述子产的改革特别说“大人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一语也可证明。

子产像

这种田制改革必然会牵涉到既得者的利益,子驷那次改革的失败,就是四族丧田者引起来的暴乱。故子产改革之后一年,舆人之诵曰:“取我衣冠而褚(贮)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这几乎又要酿成与二十年前子驷改革时同样的暴乱。不过三年之后,大概是因为生产发展了,而且土地不均的现象停止了,他们就普遍地对子产的改革表示拥护,所以舆人之诵说:“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87]

赋役:作丘赋

“作田洫”后五年,子产又“作丘赋”。“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区。子产进行此项改革的52年之前,鲁国曾“作丘甲”,郑作丘赋,大概与鲁作丘甲相同。就是说,郑国统治阶级从此也要求“丘”所在的被统治阶级供应军赋了。这项改革主要是打破当时国野分界,把原来只有国人才有资格承担的兵役扩大到野人,这样大大扩大了兵源,符合春秋末期战争发展的趋势,虽然,这次改革因为取消国人特权而受到部分特权阶级的反对和阻挠,但他还是坚定地将改革推行下去了。[87][88]

政治

法制:铸刑于鼎

刑鼎(法鼎)效果图

公元前536年(郑简公三十年)农历三月,郑国执政子产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将郑国的法律条文(“刑书”)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并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8]这一举措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转而确定刑法的内容,强调立法者对法安定性的决心,使民众对于主政者所确立的是非准则能够事先掌握,对于个人行为的后果能够有预测的可能性。刑书的公布象征着“编户齐民”法律的诞生,不论在法制史上还是在社会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89]

用人:择能而使

子产参与政事,反对向难以胜任其职的尹何委以重任(子产论尹何为邑)[37],而能够选贤举能并且人尽其才。冯简子能决断大事;子太叔(游吉)外貌秀美而内有文采;子羽能了解四方诸侯的政令而且了解他们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贵贱、才能高低,又善于辞令;裨谌能出谋划策,在野外策划就正确,在城里策划就不得当。郑国将要有外交上的事情,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方诸侯的政令,并且让他写一些有关的外交辞令稿;和裨谌一起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可行;把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决定。计划完成,就交给子太叔执行,交往诸侯应对宾客。故此,很少有把事情办坏的时候。[90]孔子则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91]

公室:团结穆族

郑穆公的后代,称“穆族”,其中存续并成为世卿的称“七穆”。子产的后代即为其中的“国氏”。各穆族间相互争斗,发生了西宫之难、纯门之师、伯有之乱、子晳之乱,子产是这四场动乱的见证者。西宫之乱中子产的父亲子国遇难,但子产沉着镇定,成功平定了动乱。[12]纯门之乱后子产成为卿。伯有之乱涉及良氏与驷氏之争,子产为两家的争执而痛心,不偏不倚,事后安葬了遇难的伯有(良霄)。若干年后,郑国发生伯有“闹鬼”事件,子产就势将纯门之乱的失败者公子嘉(子孔)的儿子公孙洩和伯有的儿子良止都立为大夫。[52]

七穆世系表(截取自王秋月《传承与变革:春秋子产事功述》)

罕氏是七穆中的大族。子产在论尹何为政等事中表现出的才华、见地与品质,使他得到的罕氏宗主罕虎的信任和大力支持。

对丰氏,子产当政之初,曾赂伯石(公孙段)以邑,对其加以笼络;但看到伯石在为人上的缺陷后,子产也对他加以压制。[32]不久,因制止伯石之子丰卷的逾礼举动,子产险些受到攻击、流亡晋国,幸而得到罕虎相助。丰卷逃亡到晋国,子产请求不要没收他的田地住宅,三年以后让丰卷回国复位,把他的田地住宅和一切收入都退还给他。[35]

对驷氏,子产从大局出发,一度容忍了公孙黑的不端举动,甚至为公孙黑驱逐了无辜的公孙楚(游氏,字子南)。[93]但公孙黑怙恶不悛,阴谋作乱除去游氏,罕虎等终于挫败了其阴谋;子产闻讯立即回到国都,让官吏历数公孙楚的罪过,促使其自尽。[44]子产晚年,对驷氏族人在立嗣问题上的做法不满,但未直接表示反对,而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尽管如此,子产的态度仍引发驷氏恐慌。但最终,子产还是帮助驷氏在这一问题上摆脱了晋国的干涉。[79]

游氏宗主子太叔,是子产为政的重要助手。子产委屈游氏、驱逐公孙楚之前,与子太叔进行了沟通[42];而历数公孙黑的罪过时,子产也将“昆弟争室”列入,为公孙楚正名。他还两次保全游氏的宗庙[94][95]。

关于印氏,子产得到了印段的长期追随。[96]

子产充分认识到春秋中晚期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的问题;为团结穆族,他可谓是用心良苦,而他的所作所为也的确有效遏制了七穆内部的离心力。[96]

外交

子产主导了郑国的外交,确立并坚持“从晋和楚”的外交方针[97],为郑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争取利权

春秋时期列国形势图

郑国夹处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子产在与两国交往时能够不卑不亢,竭力维护本国利权。为减少对郑国承担的赋贡,前549年,他致信晋国执政者范宣子,获得成功(子产告范宣子轻币);20年后平丘会盟,他为进贡物品的轻重次序与晋国自中午争论至晚间,再次得以减轻赋贡。[98]此外,子产和行人子羽还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了楚国以军队迎亲造成的危机(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并于前524年在发生火灾后不惧晋国猜疑、毅然加强本国防务[78],维护了郑国的安全利益。

维护尊严

为了维护郑国的独立与尊严,子产于前542年访晋时大胆拆毁晋国的宾馆(子产坏晋馆垣),于前526年拒绝、劝止了韩宣子向郑国商人索取、购买玉环的行为(子产弗与晋玉环[66]),又从国家大局出发于前523年抵制了晋国大夫对郑国驷氏立嗣问题的干涉[79]。子产有理有据、言辞得当,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多次得到了晋国方面的谅解。

展现形象

子产博学、尚辞、通礼。在与诸侯交游的过程中他也将这些充分展现出来。前541年晋平公问疾于子产(郑子产论晋侯疾[99])便是一例。在其他外交场合子产也尽量依礼而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获得诸侯称赞。他与晋国的叔向、吴国的季札等人也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思想

子产在思想领域也有丰富的建树。

政治思想上,子产“择能而使”的用人观、“不毁乡校”体现的民本思想[92]、“宽猛相济”的治国理念等均传之后世。所谓“宽”、“猛”相济(子产论政宽猛,见于《左传》,类似内容亦载于《韩非子》[101]),“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在治理郑国时,子产也确实贯彻了这一思想,一方面子产不毁乡校、给民众以议政空间,另一面又不轻易为民意及同僚的异议而动摇,坚决推行自己的经济改革,还曾明确表示:“苟利社稷,死生以之。”[102]并作刑书。这种宽猛相济的思想得到了孔子的称赞。[103]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

子产对民众抨击的表态

法律思想上,由于铸刑书于鼎以及对子太叔的遗嘱,子产和管仲一起被视作法家先驱,甚至被某些学者认为是“法家思想之始”[104],开后世“重刑”之门,并提供了“以刑去刑”的思想雏形;[89]而子产与叔向因作刑书一事展开的论争,则开战国时期“礼治”与“法治”之争的先河。[105][106]尽管如此,子产并没有抛弃礼治,相反,他把礼抬到了天地之经、万民之则的高度[107],时人也多称赞子产“举不逾等”、“知礼”、“守礼”;但他反对表面的、形式的、失去礼之内在精神“虚礼”,这突出体现在他厌恶伯石矫饰[32]之事上。[108]

在天道观上,子产坚持“天道远,人道迩”,天道与人道各有其运行的范围和特点而互不干涉。基于这种观点,他两次拒绝裨灶用瓘斝玉瓒祭祀的请求,亦不祭龙,并对因旱灾而乱伐树木的官员予以处罚。[109]这些体现出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也反映出朴素的唯物论倾向。[92]虽然他也有过“吾从天所与”的表态,但其含义是在良驷之争保持中立,等双方分出胜负时再出面收拾残局,属于政治权变。[108]不过,子产也论及鬼神;杨伯峻先生认为有些“鬼神详梦”之类的内容有后世妄加之嫌,其他研究者有的以为纵使在这些地方、子产仍持“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108]也有的以为这恰恰显示出子产作为生活在过渡、变革时期的人物的思想特征。[92]

子产也对人性问题展开探讨。子产曾论述小人之性。[6]在阐述“赂伯石”之缘由时,他又论及一般的人性,说:“无欲实难。”[32]子产意识到人性好利,故以利赏之以成其事。至于告诫子太叔时所说的“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则体现其认识到人性“恶害”的一面。这里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法家色彩。[104]

在生态观方面,子产注意保护林木。《吕氏春秋》记载子产相郑期间,种植并严格管理行道树,“桃李之垂于行者,莫之援也”。[110]而子产处罚乱伐树木的官员[69],有时也被解读为是保护生态环境,不过也有说法是被砍伐的树木系人工种植的桑林,故为子产所不容。[111][112]

除以上种种外,后人所解读的子产思想还包括廉政文化、奉行薄葬等内容。[113][114]

人物评价

总评

子产在内政方面,不禁乡校,人畅其言,宣泄有道,则民心顺;善善恶恶,以民为师,则民心凝。封沟洫,作丘赋,为民求生,为国理财;财丰民安,财聚国强,此增生机。铸刑书,此树秩序。[115]在外交方面,审时度势,或陪简公朝晋,或随定公会盟,周旋应对,要求合理纳贡,平等相待,不失尊严,又不开罪强国,有胆、有节、有理、有利,不卑不亢。[115]在个人思想品质上,子产信德而不信邪,先有公宫火灾,又有“龙”斗深渊,拒绝向神鬼祈禳,主张修德免灾。最后病危交代薄葬[116],廉洁终生,并以为政宜宽猛相济为嘱。[115]总之,子产堪称春秋时执政者的楷模。[115]

长葛子产台

历代评价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人在遮天,系统在完美 一世之尊,从遮天伏羲开始 重生1994,逃婚海钓赢麻了! 让你横推永生,你直接杀穿了? 咬红杏 修炼从悟性通天开始 凡人仙葫 身为反派,我的马甲多亿点点很合理吧 火影教书变强,改变悲剧 快穿之天天都在暖反派大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