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1/2)
小龙女继续说道公元46年,匈奴内部发生分裂,乌桓各部乘机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南匈奴归附东汉后,乌桓也向东汉政府表示臣服。[195][196]刘秀封郝旦等大小酋长八十余人为侯王君长,使其居住于幽、并二州缘边十郡境内,招募乌桓族人内附,在上谷郡宁县(河北宣化县西北)设护乌桓校尉,监领乌桓各部。[138]东汉王朝岁给乌桓人衣食,利用他们善于骑射的特点,让他们助守边防。乌桓各部世代为东汉守边,实际上成了一支世袭的雇佣军队,直到魏晋时期,乌桓铁骑仍名闻天下。
鲜卑
南匈奴和乌桓相继归附东汉后,鲜卑各部也遣使通好。建武三十年(54年),鲜卑接受了东汉中央的封号,也受护乌桓校尉监护[197]。东汉还收买鲜卑部落大人,使之专门对付北匈奴。东汉中期,北匈奴残部西迁,鲜卑族乘机占领了匈奴故地,与散居在原地的十余万落匈奴人融合在一起,势力迅速强盛起来[198]。从此以后,鲜卑族摆脱了对东汉王朝的依附,并成为东汉中后期在北方的一支威胁力量。
东汉初,刘秀在削平陇西割据势力后,复置护羌校尉,管理羌族诸部落,并陆续迁羌族于陇西、天水、扶风诸郡(甘肃东部、陕西西部一带)[199]。公元58年,窦固等攻破青海境内未臣服的烧当诸部后,又把他们迁徙至关中一带[200]。为了隔断徙居内地的羌族诸部与青海境内未臣服羌族的联系,防止他们联合反抗,东汉政府在今青海西宁、乐都一带建立屯田区,长期驻军屯垦[201]。从汉安帝时起,羌族人民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起义,前后延续五六十年。羌族人民的斗争和各地的农民起义相呼应[202],给予东汉王朝以致命的打击。由于长期的残酷战争,使整个西北地区残破不堪,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的破坏。
蛮族
在西汉和新莽末年的社会大动荡中,大量汉人为躲避战乱流入湖南西部的武陵山区,与当地人民错居杂处。[203]东汉建立后,当地郡县为了重新控制这些流亡人口,也与当地人民发生了冲突。建武二十三年(47年),武陵当地人叛乱,攻击当地郡县,光武帝派刘尚率万余军队前往平叛,结果全军覆没。[204]第二年,李嵩、马成督军进剿,仍然不能获胜。[205]第三年,伏波将军马援主动请缨,带领四万多人前去攻打。[206][207]由于北方将士水土不服、不习地形等,汉军死伤大半[208],马援也因疫疾阵亡。[209]最后,历时三年的武陵当地人叛乱才被平定下来。[210]
东汉中叶后,由于加重了对蛮族的控制和搜刮,结果引起了各地蛮族大起义。[211]蛮族人民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一直延续到东汉王朝覆灭为止。
“西南夷”地区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物产十分富饶。在益州郡西部,居住着众多的哀牢夷人。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率55万余人归附东汉王朝,汉明帝在其地设置哀牢、博南二县,与益州西部都尉所属六县合建为永昌郡[139],自此将整个云贵地区纳入版图。东汉时期,四川、云南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诸部,都相继归附东汉,汉文化传入当地后,改变了当地风俗,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
在东汉末年,朝鲜半岛北部先后兴起高句丽、百济两个国家,两国的发展水平虽略有不同,但都处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212]他们在东汉的强烈影响下,并没有向奴隶社会发展,而是模仿汉朝的剥削方式和政治制度,从而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
日本列岛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