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优势(1/2)
“你还记得我们厂里的胡阿姨吗?”石树芳问杨杨。
“当然记得,怎么不记得,我毕业回来时,胡阿姨还请我们全家吃饭呢。”杨杨漏出满脸的嫌弃妈妈如此幼稚问话的神情。
“对,就是你这位胡阿姨,她今年都50多岁了,还说要再继续干几年,等你李伯伯60岁了,俩人一起退休回家呢。有了你刘阿姨带着我们干,这次我们厂的整改顺利着呢。”石树芳提到单位工作上的事,嗓音都拔高了几度。
既然妈妈干劲十足,把这份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孔道杨只好收起劝说她辞职的心思,陪父母聊起其他话题来。
孔德安当了半辈子的兵,和现役军人的儿子很有共同语言。
杨杨也原意和爸爸交流自己的思想,能得到他的指点,让自己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石树芳则的坐在一旁,听爷俩之间的谈话,不时地也要插上一句。这也是重复着每周他们一家人相聚的片段。
有了各区加工厂联手互助互利的合作,蔚蓝清洁加工厂在煤改电整改工作中,算得上是开发区的前几名落实到位的企业。
刘燕平在为他们及时参加了合作组,为节约了时间提高效率而感叹的同时,又暗自为自家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而幸运。
可同样是小企业,隔壁工艺品厂的小船却搁浅了。
他们厂是属于家族式经营,从建厂到现在这七八年的时间里,生产的属于中低端产品,设计又跟不上潮流赶不上市场的变化,一直是磕磕绊绊的向前发展运行。
由于这几年生产的产品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需求,订单数在逐年下滑,近一年来基本上处于贴本生产的处境。
在收到煤改电整改任务书后,周友铜兄妹四人在厂里二楼会议室里静坐,他们对此事是一筹莫展。
改造,就意味着还要进行投资。
如果工艺品厂不参加整改,面临的就是被责令停业,场地被政府收回的后果。
周厂长的弟弟周友铁对厂子的前途有些悲观,他第一个忍不住,“现在产品的订单拿不到,我们再投资的话,就是投一个折一个,等于是把钱打了水漂。”
听了弟弟的话,周厂长望向两个妹妹,她俩虽然没有出声支持二哥周友铁,但赞许的表情出卖了她们的态度,她们也是不支持在往加工厂里投资。
他自己也明白其中的的道理,如果工厂不再强撑,不再追加投资进行改造,好在还能确保住最后的家底。
而且每台废弃锅炉还能得到政府3万元补贴赔偿。
周友铜舍不得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事业,可他更无颜面对跟着自己创业多年的弟弟妹妹们,他们受苦受累不说,还要陪着他背负债务。
“停产。”他稳下心来,拿定主意。
“大哥。”兄妹三人齐声喊道,这声音中即包含着心酸也包含着无措。
“你们都别说了。”作为大家长,周友铜一锤定音。
“友铁,你把收到的订单统计出来,负责把预定的货物全部发出去。”
“周欣,你把我们厂多年的欠货单位和款目交给财务,安排把发票开出来,有你负责催账要账。”
“周颖,你在家带人盘存,把最后统计的数字交给你二哥,存货全部做低价处理。”
“大哥。”兄妹三人又齐声喊道,这次是激动和不舍。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