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龙翼军的缺陷(2/2)
先前是四个兵团四十万人马外加十万水师,后来又增加了第七兵团的十五万人家,现在天子又要带二十一万大军出征,总人马八十六万,加上三百万民夫,这粮草是个天文数字,要确保前方不断粮草,后方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不能确保断粮。
半年,最多半年就可以结束战斗,当然太子确要准备一年的粮饷,不仅是军队需要,而且一旦占领金国之后,还需要安抚百姓,这也算一个庞大的数字。
大汉的疆域已经超过了宋朝,大理,西夏,吐蕃虽然还保留国王,朝廷,军队,但是基本上已经划归大汉疆域,这点和宋朝时是截然不同的,不仅如此幽云十六州已经回归大汉,各地经济状况发展不平衡,想要国家稳定,就必须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
虞允文这个年轻的状元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尽管资历不够,但是大学士们都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天子重点培养的,注定是太子新朝的重臣,当大学士只是时间问题。
太子在虞允文的辅助下大刀阔斧的改革,大汉立国初期,照搬了宋国的体制,造成了大汉立国初期的冗官体制,这点也是形势所逼。
大汉从成立开始就南征北战,几乎连年征战,这种状态大汉立下战功的人太多,太多了,这些人都需要安置,毕竟大汉立国,不安置是不可能的,天子也不会同意。
现在冗官,冗政越多,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超过了宋朝,这点大汉天子也没有办法处理,毕竟不能伤了前线军人的心。不过现在出现这样一个情况,那就是这样下去大汉将会重蹈覆辙,成为下一个宋朝,早晚会被冗官拖垮。
怎么办,在这个时候,太子终于明白父皇为什么要提前宣布传位给自己了,主要是内政这块,父皇是没有精力去处理了,毕竟大多都是跟随父皇征战天下的部将,父皇不忍心去做这件事情,只能留给下一任天子了。
这绝对是得罪人的事情,太子知道,这个担子很重,当然也知道这也是父皇对自己的考验。
其实,大汉天子刘正龙并没有简单的把千斤重担甩给太子,还是留下了一本《执政纲要》,这里面其实是记载了后世明清的体制,这里面还借鉴了一些后世治国方略。
短板,治国显然是大汉天子刘正龙最大的短板,虽然是两世为人,前世是一个杀手,雇佣兵,过得是刀口上的日子,读书不是很多。这一世一出道就是巅峰,当然这个巅峰是南征北战,后来有了玉面战神的称呼。
打仗和治国是两码事,打仗,刘正龙可以说当仁不让,谋略国人,可是治国,他感到力不从心,在众多皇子之中,很显然太子不是最佳选择,可是太子的确在治国方面有一定的建树,缺少的是磨砺锻炼,这就是为什么天子正值壮年,就出现太子监国。
刚开始,太子是畏首畏尾施展不开,生怕被父皇责罚,在上次父子谈话之后,太子终于明白父皇的良苦用心,他知道千斤重担落在自己头上了,父皇最多是送自己一程,父皇开疆拓土,而治理国家还得自己努力。
虞允文,胡铨,赵炜,史浩等文臣逐渐浮出水面,不仅是这些寒门子弟,朝中文武百官的子弟之中,也出现不少青年才俊,整个大汉呈现一幅欣欣向荣的局面,这让太子减少了不少负担。
解决冗官问题并没有太子想象的那么简单,毕竟都是一些战场上下来的将军,还有一些是前朝投诚过来的文臣,不能一股脑全部清理了,不仅如此,每年还有很多青年才俊展露头角,各大家族的子弟都勤奋好学,再加上祖上换来的爵位,以至于冗官数字空前绝后的庞大。
史浩这个平日里名不经传的太子伴读出了一个很好的注意,给虚官限定期限,如果不能够通过考核转正的话,一律由朝廷一次性给予补偿后辞退。
这一招,得到了部分冗官的认可,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本事,只是没有背景而已,于其苦苦等待,不如去参加朝廷考核,来决定去留。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反对,毕竟录取人数有限,参加考核风险太大。
这个时候,赵炜想到办法,那就是对部分有一定能力,愿意出海的官员统一提升一到三级,去到海外任职,规定三道五年内可以返回大宋任职,这个政策,得到了很多人相应。
在海外待三年升一级,待四年升两级,待五年升三级。这对于那些没有背景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晋级渠道了,这下子就更多的官员相应了。
集思广益,这些青年才俊的思路还是十分开阔的,大学士朱胜非之子朱智浩提出一个牵涉到整个大汉得到方案,那就是大汉太学的教授,太医馆的大夫,科学院,军事学院,商学院,工学院,海事学院等教授都授予官衔,允许那些虚职的文官去任教,待满三到五年之后可以出任地方官员。
朱智浩的方案很好,可是牵涉范围太广,太子不敢擅自做主,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搞不好会引起朝野震动的,最终他派人禀告天子,这么大的事情还是要天子做主的。
天子这个时候已经到了葫芦岛,他对太子的奏报很感兴趣,于是就交给朱武,让这个大学士帮助自己参谋一下。
朱武是出身梁山众将之中混的最好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大学士,平日里不显山漏水,可是做事失败滴水不漏,算无遗策。
看了许久之后,朱武说道:“陛下,这样就会打消文官的优越感,搞不好会引起朝野震动的。不过这的确是长久之计,不过臣以为修改一下效果会更好。”
“噢,说来听听,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就不要拘束了。”
天子刘正龙之所以这样说,意思是不让朱武有顾忌,这件事情注定是天子背黑锅,反正早就不讨天下文人喜欢了,多做一件也无妨。
“陛下,文官之所以会反对,主要是士农工商,这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文官高高在上,不仅享有特权,连身份都要高人一等。今后官员进行考核体制,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调。实职和虚职之间按照考核进行转换。而不是当了知县,熬段时间就有可能晋升为知府。知县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转化为太学教授,而太学教授也开业任职地方,这的轮换,打破的是官本位思想。”
说到这里,朱武实在是不敢说下去了,这样恐怕会得罪天下文官,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