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适逢其会(1/2)
高台上的众人相对沉默起来。
张书堂的话语,让他们思索良多,大明内部的事情又何止一二呢!
任何一个朝代到了两百六十余年之后,必然是问题一大堆的,若想解决这些,也只能寄托于乌托邦了。
就算是后世人人有权的霉子都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更何况是这个中央的政令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传到最远的县城时候的大明呢!
在明朝的历史上,在大明的前期,也就是隆庆开海之前,除了朱棣在位广开航路的三十几年之间,其他的时候,官方都是禁海的态度的。
但是明朝禁海与清朝禁海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清朝的禁海,是迁徙海边百十里距离之内的所有人,然后设置巡防,杀光私自穿越禁行地段的所有人。
清廷的禁海,是以断绝南明、主要是明郑势力得到百姓的帮助,而施行的一种军事手段,这一手段贯穿满清始终!
当然,直到满清即将灭亡的时候,学习西洋的运动中,才是逐渐的开放。
而明廷更多的是政令的一种,并无军事常驻单位,在手段上也是相对要温和很多!
民间贸易虽被禁,而在明代的官船、南洋船、县船并未禁绝,对于民间沿海船只,也仅强迫改为不利远航的平底船及严禁民造双桅船(渔船不可能大到有双桅船编制)。
明代沿海船只真正被禁绝的时间不多,严格来说是从来没有禁止近海船只出海,仅规范远洋船只,这种手段,却是可以有效制止粮食因无德商人贪图东洋银货外流,及违禁品比如铜及铜制钱的外移,造成国内物价不稳定及米价等民生必需品高涨的情形,甚至引发粮食危机。
在明朝中叶之前,银子不是流通货币!官方承认的货币只有铜钱与交子一样的纸币,也就是纸钞。
尽管海禁实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走私和打击海盗,但实际上,真正受到打击的是国内的沿海正常贸易。
海盗和走私商人的活动反而因为海禁的存在,而更为猖獗,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相当消极的影响。
现代业界普遍的说法是纵贯明朝统治期间,“海禁”一直是明政府对海洋的基本政策,不仅远洋性质的海外民间贸易被禁止,明政府甚至不容许百姓进行捕渔业及沿海贸易。
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仅沿海驾艇或舢舨的疍家、渔民,在明一代从未消失,直至清代的迁海令方才断绝,这一点在遗存的明人书记中屡见不鲜。
所以主流的说法——故此,说有夸大之嫌,至于原因大家都懂。
明朝只有一段短短的时间是完全禁海的,明初,因蓝玉“勾结外国势力,阴谋推翻明朝”(蓝玉案)加强的海防及严格海禁,有资料的不过存在五年时间(1393~1398)。
若明朝真的是主流学说的禁海,那么将完全无海运能力,靖难之后就不可能怀疑建文帝有船可逃至海外,就更别说明成祖之后的七下南洋。
当然为什么现今有了那种主流的认识,只需要知道满清文字狱高压时间是120余年,终满清一朝,直到灭亡的时候,依旧是在执行文字狱,就可见一斑!
当然,后世的某局的成员问题,也是这种学法扩大的原因所在!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