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泾县溪二十里(1/2)
王慎之也不急躁,推开边上的窗,看着官署后院的小阁池塘。
此时的荷花已经开得很盛了,粉白渐变,蕊色浅黄,兴许是来芜湖路上的那一夜暴雨,也席卷到了宣城郡,池塘里的水很满,肥大的荷叶像是翠玉制成的美人席,伴着荷风曼舞飘摇。
陶朱之能,庾亮细细的品味着王慎之刚才的话,不觉又踱起步子来。
“慎儿所说的陶朱之能,到底是能在何处呢?”
商界鼻祖陶朱公的典故,他自然是知道,可这千百年来,也并没有记载这陶朱公所从事的行业或者关于他从商的一些事例,有的只是他数次富可敌国,又数次东山再起的传奇。
“借我泾溪二十里。”
王慎之没有回头,幽幽的对着窗户说道。
泾溪,是宣城郡的重要水系,临近的泾县也因被泾溪穿过而得名。
这里草木繁盛,植被种类众多,尤其适合青檀树的生长,再配合以这里特有的沙田稻草,和泾溪山泉水,是上好的造纸材料。
早在建康的时候,那老翁偷竹子时,王慎之就一直留心造纸相关的事情。
虽说纸张在东汉,或者更早的时期就已经被制造出来,并且由蔡伦改良,但是彼时的造纸术还是过于粗略,只是拿些渔网或者各种杂七杂八的料子在制造,没有专门规范化的技术,造出的纸,不仅质量不好,而且价格上也是极为昂贵。
而宣城泾县,却是天然的造纸厂,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植被,尤其是青檀树,因纤维优质,是上好的造纸材料,只是这些宝藏,在唐代才真正被人们所发现。
泾县对于庾亮来说,不过是其宣城郡下辖的一个小县,方圆不过百里,除了有泾溪之外,境内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水道关隘,更算不得什么军事重地。
“此地可得商贾之利。”
庾亮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一千多年以后,泾县的所产的纸,会成为中国历史上闻名海内的宣纸,这造纸产业也会成为整个宣城的核心。
但这些王慎之现在还不好全部都告诉庾亮,毕竟对于宣城泾县的了解,也仅仅是知道这里物产丰富,这里适合造纸,这里后来造出了优秀的纸,可究竟是怎么个造法,王慎之还需要实地考察捉摸一下才行。
“慎之以为有,只是我先要去具体的看一看。”
庾亮这次没有像之前一样转圈圈,决断下的很快,招来随军司马,直接就把自己的意思给他说了一下,泾县之内,草木之属,任由王慎之采掘使用。
这件事情谈妥了,两人便没有了之前的那种剑拔弩张的感觉,庾亮更是对王慎之有了不小的期待。
“王司徒近来可好啊?”
消解了一层顾虑,庾亮坐在刚才王慎之面向的那扇窗边跟他话起了家常。
“叔公很好,哦对了,将军,这里有一封书信,叔公要我代为转交。”
王慎之刚才只是顾着跟庾亮讨论军备之类的事情,差点就把这次来的主要目的给忘了,这会忙的从怀里,把那封贴身放置的书信,掏了出来,递到了庾亮手中。
庾亮接过,拆看看了一会,表情从起初的凝重,逐渐变得愉悦。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