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口灿莲花(2/2)
“著文章,应该先把文理说通了。”
“至于怎么说,反而还在次之。”
看着看着,杨奉先心头多了几分明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好比有人写了一片团锦簇的文章,可是到最后,仅仅只是说明了,“成功需要努力”,这就等于是一句废话。
文章写的再好,文气也是大大不足的,这就是不明悟写文章的核心在于“立言”
要讲什么观点,才是主旨。
想通了这些,杨奉先感觉自己念头通达,文气似乎也有所增长,脸色不禁浮起一丝喜悦,照这个趋势,自己这文气的增长会达到一个可喜的程度。
只是这个程度到最后会怎么样,杨奉先也不知道。
杨奉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一个真正的“大学问”的人,杨奉先能看到人的文气,如果见到一些大学问的人,恐怕才能看出些端倪来。
想到这,杨奉先就想起了刘赐,大儒刘赐。
大魏读书人分为六等,文宗,大儒,翰林,进士,举人,秀才,这大儒已经是天下第二等,在这大魏文宗不出的年代,大儒就是大魏文道之巅了。
听说即便是大儒,在大魏也没有几个人,这样的人,口出成则,一言定国。
杨奉先曾经浏览过一篇野史,说是中土大梦禅师讲道,口灿莲,说的就是大梦禅师白日讲道,引来了无数的百姓围观,结果大梦禅师的“道”讲的太好了,以至于天下飘落下莲的瓣,所有的百姓都听的如痴如醉,像是一梦百年一样。
醒来之后,更是如痴如醉,身上散发异香,几天都感觉不到饿,更有甚者连病入膏肓的病人都一夜之间痊愈了。
这大梦禅师就是一代大儒,这则故事就被人称为“口灿莲”
后来用来形容大儒讲道功力深厚。
而这,还仅仅只是大儒。
当然,这只是野史,读书人都不屑一看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但杨奉先读这个故事还是颇感兴趣的,大梦禅师还只是个大儒,并不是文宗。
文宗讲道,可渡化万民,教化蛮蒙,甚至连鸟兽犬类,也能点化。
那样的境界就太神话了。。
可惜,去省城看大儒刘赐这样的机会杨奉先是没有了,这次杨昭跟着王员外去,倒是能有幸见到大儒刘赐,不过。。杨奉先摇了摇头。
以杨昭这样举止轻浮,去了那省城不闹出事来就算不错了。
他若是不知进退,甚至还会遗祸家族。
收回心思,这些是外人的事,杨奉先要做的则是在明年考上秀才,“这杨奉先的功底其实不错了,再加上我读了这么多年的国学,自己也很喜欢,认真研究的很深入,以我现在的文气,考上一个秀才应该是手到擒来了,只是不知道举人怎么样。”
经过杨奉先观察,一般的秀才甚至没有文气,或者就几寸高而已,不知道举人是个什么情况。
浏览了一遍这个卷子,杨奉先心里已经有数,知道如果是自己写,怎样破题,写好这个文章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