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天啊,可能吗?(2/2)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人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前最头大的要数移民部门,各地不断要求移民,现在倒好,内阁直接下达命令,三年内必须向华洲大陆移民三百万,天,夭寿啊,大啦啦三百万人,我到哪里给你找去?
三年内移民三百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可不是兰芳省刚成立之时,那个时候,明帝国刚从战乱中缓过气来,生产力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处于人满为患的阶段(人口与产出有极大的关系),移民在患得患失犹犹豫豫中慢慢尝试,后来在现实的示范下,一下子引爆了移民潮,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进行限制,随着海外省如雨后春笋的成立,移民渐渐捉襟见肘,这还是在寒冷地区搁置开发的前提下(北海,大兴安岭基本上属于无人区)。
想一想也是,明帝国才多少人,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繁衍生息也还不到一亿三千万人口,十几个海外省的移民就占了四千多万接近五千万,明帝国内陆的人口总数不增反减,工厂越建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人力资源急剧膨胀,科学技术的创新暂时满足不了需求,怎么办?
鉴于明帝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移民部门再次向议会提出建议---加大引进其他国家以及其他民族的移民,缓解明帝国的人口难题。
议会经过长时间的争论,终于在移民这个问题上松了绑,同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三年内引进五百万个家庭。
为什么不是引进五百万人,而是引进五百万个家庭,对这个问题,议会争论最为激烈,有一部分专家认为,只引进适龄的劳动力成本最低,稍加培训就可以上岗,没有其他额外的负担,这个观点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效益最高,得到商人们的大力支持。
这些资本家的想法无可厚非,用最低的成本雇佣员工是他们毕生的追求,要不然政府也不用出台最低工资制,以及其他强制性缴纳的福利和保险了。
反对这个观点的大部分属于文化,治安,法律等方面的专家,还是那句话---有恒产者方有恒心,只引进劳动力,他们的家庭怎么办,后续将会出现诸多问题,如果这些引进的劳动力全部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社会而言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没有家庭的负担,这些人容易走向极端,后果难料。
说到社会治安,持前面观点的专家学者犹豫了,感到自己被短期的利益左右了视野,最终他们从善如流,最后通过了这个条例。
现在的明帝国,不但法律的制定和解释权在议会,很多政策的决定权也归属到议会,权力终于有了制约,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移民部门收到这条政策,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现在不是有没有人的问题,而是怎么进行考核审查的问题,全部由移民部门负责,人手远远不够,怎么办?
这个问题难不倒他们,移民部门负责人是马和的学生,就这个问题他专程请教马和,马和给了他一个建议:“可以将考核审查放权给用人部门,你们只是承担最后的决定权,出了问题用人单位负连带责任。”
对啊,这个办法好,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将责任推给用人单位,高,实在是高!
至于从那个国家引进多少?从那个民族引进多少?他们的流向是哪里?移民部门除了发出引进指引外,还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调节,甚至可以规定新引进的移民,在多少年内,没有得到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不得移居其他省份。
同化,固化,将一切可能出现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