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往事迷离(1/2)
“捷讯!捷讯!漕粮到渭桥粮仓了!”
冬至这日,关中天降大雪,但长安城内却一片喜气洋洋。
镇海军节度使兼浙东西观察使韩滉,命其到江淮省亲的儿子韩皋,押着近百万斛米,从润州一路北行,历尽艰辛,终于运抵长安东郊。
市井酒肆之中,因粮价尚未跌下来、还只能喝着稀粥的人们,不顾气力虚弱,已经聚在一处畅谈国是起来,人人都俨然一副宰执之臣的见解。
“某就晓得,韩节度不会叛唐,他和李怀光不是一路人!”
“秋天的时候,朝中小人纷纷上奏,说韩节度要在东南自立为王,他儿子韩皋吓得不敢离开京城半步,以免更有瓜田李下之嫌。”
“好在圣主英明,堪比尧舜,未理睬奸佞谗言,准了韩皋和韩家的独孙南行省亲,这就是我大唐帝君的胸襟气魄呐!”
“对对对,听说古稀之年的韩公,顶着风雨,亲自到长江边背粮袋,如此大义,当真感天动地,莫说民夫,就是润州城的妇孺老弱,也纷纷聚到江边,助运漕粮。今后若说我关中盛世,是江淮的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吾等也心服口服。”
惨淡衰败的日子里,这种明君良臣的佳话,总是能温暖人心,教人又做起盛世重现的美梦来。
随着坊间歌颂的深入,韩滉的儿子,韩皋,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传说。
这位本来在京城担任礼部考功员外郎职务的文臣,在市井民众的描述中,摇身一变,成了天神般的人物。据说,他在漕运最为艰险的黄河三门砥柱山附近,身先士卒地跃上悬崖,背起纤绳,拉动漕船,率领纤夫们将漕粮大船拖得逆流而上,赶在黄河封冻之前,到达陕州。
没有人会扫兴地去考究这些时讯的真假。
就连大明宫中的帝国天子,对于自己的臣子一夜封神的情形,也予以豁达大度的审视。
坐在紫宸殿里等到了好消息的德宗皇帝,向匆匆赶来的太子李诵道:“吾父子得救矣!漕粮,漕粮已经陆续收储东渭桥仓中。度支还奏报,扬州的陈少游,一见韩滉有了动静,生怕落了下风去、令淮南有叛镇之嫌,因而也跟着运了二十万斛米。韩滉和韩皋,救国有功,有大功!”
接着,不等太子回应,他又兴奋地对霍仙鸣道:“去取酒来,我与太子痛饮一番。”
霍仙鸣尴尬道:“陛下,酿酒也需粮米,宫中自重阳节后,就没有储酒了。”
“那就到宫外去买。西市,去西市,买西市那些胡人的酒。”
德宗的兴致丝毫未受影响。
霍仙鸣正要领旨去办,内侍却报,普王李谊,送酒入宫,向圣主贺喜。
“谟儿,你哪来的这些西域葡萄美酒?”
李谊进殿后,德宗红光满面地问他。
李谊禀道:“回陛下,皇甫大夫麾下的神策军胡儿,月前接了王将军(内侍王希迁、时已任神策军右厢兵马使)运到咸阳的粮草后,其中有些心气热乎的儿郎,陆续令家人献酒于臣的王府中。臣怎敢独用,正巧,这粮船已至的好消息就到了。”
德宗龙颜大悦,笑道:“西市商胡,最是精明,谟儿竟能不花钱就喝到彼等献上的酒。”
李谊心中冷哼,怎么没花钱,花了我万贯家财换来黑市粮,才安抚了那些军汉。当初陛下说一旦江淮粮船到了,便加倍还我,果然只字不提了。
不过,普王李谊,本也没打算赚这一万贯小钱。
随着内侍们手脚麻利地铺展好酒席,天子与儿、侄二人对饮一杯后,李谊恭敬道:“陛下,臣方才在宣政殿廊下,看到武元衡,臣记得,他如今是在马郡王幕府中?”
德宗点头道:“唔,这些藩镇节帅,鼻子都比嗅犬还灵,得知漕粮运到关中,马燧自然要派武元衡来跟朕要点粮食,继续打李怀光。”
李谊道:“马郡王请粮是为了平叛,也算忠勇之将。去岁灵盐二州的援兵在奉天城外遭遇叛军伏击时,臣疾驰往东,去搬神策军李晟的援兵。臣在马背上曾有一念闪过,是否找马郡王的河东军更好些。”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